日本人偶馆专访(下):人偶里必然寄宿着死,所以人们才会被吸引

BIE别的女孩
·
·
IPFS
从 “物” 身上,因人的 “爱” 与 “幻想” 而诞生的小小物语,今后又会何去何从呢?每每谈到此,幻吉和我都会陷入沉思。幻吉作为爷爷培养的继任者,一直试图把创作人形的文化介绍到国内,无论是我还是他,都希望玛利亚的心脏的故事,与这个美丽奇幻的世界的物语不会在此断绝。我们都希望,有一天玛利亚的心脏能在国内开设展览,有很多人能见到这些美丽的人偶,创造出自己与这些美妙生灵之间崭新的故事。

听完了爷爷介绍的人偶制作家们的诸多轶事,不由得令人感叹这个群体是如此丰富而又神秘,每位制作者都对 “美” 有着自己的独特追求,与深深的执念。20 世纪初汉斯贝尔默带来的艺术形式,于 20 世纪中后期在日本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文化圈。想到这,我提出了一个我在意许久的问题 —— 人偶的魅力在于何处?

01 颓废之美:人偶与耽美,破灭的美

虽然是我个人的观感,但是我总觉得人偶的魅力似乎都有一些耽美主义(笔者注:此处指 “耽溺于美” 的唯美主义文艺倾向),或者颓废美的感觉。人偶文化之所以能在日本流行起来,是不是和当时文艺圈氛围,或者世纪末背景下的社会气氛有一些关系?

片岡佐吉:颓废美,耽美主义,又或者破灭的美学,我觉得其实是不论哪个国家的文化之中都会有的,但是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是接受着无聊的教育长大的,大部分的教育只是在把人培育成无聊的人。

无趣的教育,只是在拼命地把无聊的,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东西塞进人的脑袋里。所以人在长大之后,从二十多岁后半开始就会容易喜欢上耽美主义啊,前沿的先锋艺术之类的东西。所以虽然不是所有人偶都是那种破灭式美学的,但是就我个人的感受来看,起码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偶是耽美主义倾向的。许多喜欢人偶的人也是这样。

所以,虽然一方面也有现实原因,但是我也是因为那种破灭美才选择京都郊区的古旧民宅作为人偶馆的选址。那间古民宅,在我看来,它自身就如同一个人偶一样有破灭般的痕迹。

对那些为了观赏人偶而来到的客人们来说,那个破败的屋子里的氛围和独特的空气,也是一道特殊的风景。虽然我之后还想找到其他能成为人偶馆的场地,为此找了不少朋友帮忙,但能再找到那样特别的空间的可能性连百分之八都不到吧。租金也很高,尤其是大城市里根本已经没有那样破灭美的地方了。

要说为什么,光是东京中心的独立民宅就要上百万租金啊。那种破房子凭什么要百万元啊(笑)

说起来天野可淡的人偶,也是一个典型。她的早期作品从被做出来到现在,也差不多经过了四十多年了。她经常使用黏土作为材料,而黏土其实是一种活着的东西哦。

活…活着的?

片岡佐吉:是的,是活着的。所以,比如说,有两只可淡在四十多年前制作的人偶,自二十多年前起一直都被放在一个空房子的阁楼里。后来我经由可淡的家属得到了那两只人偶,发现那两只人偶已经变成骸骨了。

唉……?

片岡佐吉:是的,变成骸骨了(笑)。所以说人偶是活物啊。二十多年来在在阁楼里,受到湿气与空气氧化的侵蚀,黏土里的水分全都流失了,于是就变成了骸骨的模样。

还有一次,我从另一个人偶收藏家的手里收购天野可淡的人偶。那位收藏家的家里养了一只大狗,有时会咬那些人偶们的脚,所以那些人偶大多已经变得破破烂烂了。但是,不论是出于我个人的想法,还是天野可淡的家属们的想法,我们都认为还是尽量不要修复这些人偶比较好。因为那破破烂烂了的造型里正蕴含着一种耽美的破灭美感。

脆弱,梦幻,又有些佛教般的无常感呢。

片岡佐吉:没错。而说到这,又有一个问题:那素瓷人偶是不是破灭美的人偶呢?—— 你是怎么认为的?既然黏土的人偶身上能诞生出一种破灭美,那么陶瓷的又如何呢?

唔……我,我不太清楚……

片岡佐吉:其实啊,我以前去参加法国的人偶拍卖会时,在拍卖会会场周围有很多的古董店,我在那些古董店的橱窗中见到了 “毁灭的人偶”。那些都是素瓷人偶。要说那份毁灭的美感来自于何处,大概是因为那些人偶被放在展示橱窗里好几十年,所以脸庞都已经变成全黑的了。虽然眼睛还是蓝色的,但是头发也好,身上的洋装也好,都已经破破烂烂,充满了一种颓废的美感。

日本人呢,遇到这种古董娃娃,大部分人都会想办法把人偶身上的污渍全给擦干净。但是法国人完全不会这么做。不止是那些放在展示窗里的,哪怕是自己家里收藏的人偶,他们也绝对不会去擦拭清洁人偶的脸。会把古董娃娃彻底擦干净了的只有日本人。

天野可淡《复活谭》中《看星星的少女》的样子,保留了人偶脸上随时间流逝的痕迹 | 摄影:片岡佐吉 

不过,要说为什么日本的人偶文化会比其他国家更发达,是因为日本有 “手作” 的文化。人偶是不用上十根手指就做不出来的,而在日本人的观念里,人的手指是与心相连的。

中文里也有相似的说法,“十指连心”。(幻吉)

片岡佐吉:通过手指,将自己的心情灌注进去,喜怒哀乐从心脏流向指尖,再从指尖注入作品。所以比如说,像是,比起回转寿司店里的,真正的寿司店师傅 “啪” 地一下用手捏出来的那种,明显会更好吃。

米饭的量,米的烹煮方法,米饭的湿度,大米的产地,最后捏出的米饭大小,放在那上面的配料的大小,将这一切追求到完美的寿司会有几千上万日元的价值。回转寿司一个就只有一百三十日元。这就是因为手指联系着心啊,而流水线产品是没有蕴含着心的。

02 人偶的生命力在于 Eros

之前幻吉给我介绍过,馆内的人偶基本都属于 “现代创作人偶” 的范畴。

片岡佐吉:叫法有很多,创作人偶,现代创作人偶,我个人来说更常使用 “现代作家人偶” 这种叫法。(笔者注:“作家”在日文中不只指从事写作工作的人,还包括手工艺者)

现代创作人偶和对普通人来说更加耳熟能详的 BJD(球体关节人偶)相比,有什么不同呢?我看到人偶馆里有很多人偶,关节部分并不是可动的,看来创作人偶并不一定要有球形关节?

现代创作人偶,指的是模仿人类身体制作的人偶,但关节并不一定要具有可动性。而球体关节人偶则是为了让人偶具有可动性,增加了球体关节的部分。不过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们,基本上都对静止不可动的人偶没什么兴趣。大家还是更喜欢关节能动的人偶。

果然,其实大家更喜欢能给人偶摆不同的造型姿势,或者给人偶换装之类的。会具有更多可能性,对待人偶的心情也能更轻松一些?(幻吉)

片岡佐吉:虽然创作人偶也是可以换衣服的。其实,所谓的球体关节人偶,似乎也是始于汉斯贝尔默的作品。他的作品在当时引起剧烈反响,之后才有人开发出球体关节人偶。虽然在他以前就有人偶使用过球形的关节,不过现在我们所见到的那种关节处全都使用球体的构造 ,是来自于汉斯贝尔默的。

要说汉斯贝尔默在球体关节人偶上的造诣,虽然我也收藏了很多球体关节人偶,但是要是能有一个汉斯贝尔默的作品的话,来看的人估计能把人偶馆的门都挤破了(笑)。他的球体关节人偶就是有这样令人心醉的魅力。

为什么他的作品如此有魅力呢?果然是因为 “eros ”(笔者注:此处爷爷使用了英文原文,为了最大可能保留含义,故直接使用原文)。非常 “色气”。

大部分人类最害怕的是什么呢?就是没有血色的东西,极端来说就是尸体。如果看到了不认识的人的尸体,大部分人都会感到害怕吧。但只要还有血色,不管是躺着的也好,睡着了的也好,都不至于那么令人害怕。

血色即是 eros。eros,或者说生机,生命力,是只有活着的东西才具有的。在汉斯贝尔默的作品中,最重视和强调的就是那种生命力,用我的话来说,他的人偶是一种生命体。当人面对他的球体关节人偶时,会觉得自己是在与另一个生命面对面,能感觉到活物身上才有的那种 eros。

eros 是各种各样的,也有色情下流的,也有令人心情舒畅的,也有美丽的。在我看来,汉斯贝尔默的球体关节人偶就是美丽的具有生命力的 eros。

至于说回到创作人偶的分类问题,其实只要是手工制作的,不管做成什么样的都算是创作人偶。

03 人偶与人类共同生活的故事

所以说球体关节人偶算是现代创作人偶这个大分类下的一个小的细分?(幻吉)

片岡佐吉:不不,完全不能说是小的细分了。毕竟球体关节人偶才是压倒性的受到了更多人欢迎的主流。从日本到中国,从中国到其他亚洲国家,再到欧洲。另外在我看来,现在最能感受到人偶的 eros 的是中国人。所以有很多中国人到这里(指人偶馆玛利亚的心脏),又把这种文化带回去。之后人偶文化能不能在中国发展起来呢,我个人而言也非常期待。

从我开始做这行开始有四十多年了。日本这几十年来,创作人偶的业界多少开始变得越来越千篇一律了,许多想法,以及享受人偶之美的方式都有些固步自封。虽然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吧。

像是素瓷娃娃,到四十多年前还是很多欧洲的妇女儿童生活中常见的玩具,但现在人们不会再买这样的娃娃当做玩具了。现在中国的一些人开始对人偶感兴趣,或者想要拥有自己的人偶。所以我不由得开始期待,从现在开始再过四十年以后,事情会变成什么样。

说到中国的 “人偶圈子” 的情况,我个人更了解的是 BJD 娃娃,那种并非孤品创作品,可以作为统一产品出售的球形关节人偶。我自己也有收藏 BJD 娃娃。在中国,拥有这种 BJD 人偶的收藏家,往往会自称是人偶的 “爸爸妈妈”(娃娘)。在日本有相似的文化吗?

片岡佐吉:虽然话题有些扯远了,现在日本有很多二,三十岁的年轻男性,甚至四十多五十岁的人,就像那些喜欢参加 LIVE 演唱会或者搞 “wota 艺” 的御宅族一样,他们会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人偶身上。当然,这里指的是那种 “无害的” 人偶。(笔者注:这里爷爷的 “无害” 是指,单纯以可爱外表为卖点,造型上没有作者的强烈主张,可爱之下不含有强烈主见或攻击性的普通人偶)

由 VOLKS 公司开发的二次元造型人偶 “DD”,区分于写实造型的 “SD”,受到了广大动画宅二次元的喜爱 | 图源网络

大部分人偶都是女孩子模样的人偶。虽然也有男性模样的人偶,不过大部分还是女孩子。现在日本有很多年轻男性,他们没有机会认识异性,很少有和女性一对一说话的机会,渐渐地就害怕起了女人,虽然我个人不太能理解……不过总之,虽然害怕女性,但似乎女孩模样的人偶就不会令他们感到害怕。所以比起去交真的女朋友,有一些人会把人偶当成自己的女友。尽管人偶没法和自己一起喝茶,也没法聊天对话。不过这样的人还是很多的,从二三十岁到四五十岁都有。当然,他们选择的都是普通的人偶,像是天野可淡的或者恋月姬的那种可不行,那种就显得太有攻击性了。

是因为创作人偶太容易映照出人类的内心,所以才会令一些人恐惧吧。嘛,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请你们继续吧。(幻吉)

片岡佐吉:嗯……(思考了很久后,小声地)……可能确实是这么回事。

刚才说到了买 BJD 娃娃的人和娃娃之间的关系,那么创作人偶这边会是什么情况呢。比如说,购入了恋月姬制作的人偶的人,一般是抱着怎样的心情购买的呢?比如当做收藏,当做投资,当做美术品,还是是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或者一个活着的对象来看待?

片岡佐吉:像是说恋月姬的人偶,或者天野可淡的人偶,总之,会买下这些一线作家制作的人偶的人们,大体上首先还是为了人偶的可爱,美丽,还有各式各样的魅力。怀着这样的心情,想将那个人偶放在自己的身边。

和那种装饰在台座上的雏人形不同,虽然都是买来放在家里,但不是出于装饰目的的,而是抱着希望那个人偶可以待在自己身边,陪伴着自己的心情。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因为这样想着才买下人偶的。

至于会不会出于购买美术品的目的购买人偶呢?或者会不会以更 “现实” 的目光去购买人偶呢?我想也是有这种人的。但这种人绝对是少数。

大部分人其实根本不会在乎艺术价值,总之就是因为很可爱,很漂亮,想要和那个人偶待在一起,因为这种原因才买的。其中也有不少人是想着 “自己是不是也能做出来呢”,“想要做出这样的人偶”,作为参考而买。

但是,购入者自己也无法预料到,未来可能会有种种不得不放手的理由。比如说,被家人或者伴侣要求 “把这个转让掉”,或者有情急之下急需用钱的场合。所以哪怕最初并非为了投资目的而买,只是因为喜欢才买的,和人偶一起度过了快乐的时光,之后某一天也可能卖出去,不少人是这样的。

人偶作家对这样的行为是怎么看待的呢?如果人们是为了把人偶卖出去才买自己的人偶,会不会有点难过呢?

片岡佐吉:确实。对于人偶作家来说,人偶与其说是自己 “做出来的东西”,其实更像是自己的孩子。为了以后能高价卖出去而来买人偶,在作家本人看来会有些令人感伤吧。但是对于作家来说,不能把作品卖出去就无法维持工作,就算感到对此悲伤,有时候也只能含泪卖出吧。或许这就是人偶作家的悲伤宿命吧。

04人偶感生谭:人偶作家的灵感来源

当人偶作家们制作人偶的时候,灵感一般都来源于什么呢?会有原型吗,比说以自己的朋友,家人,恋人作为创作原型?

片岡佐吉:作家创造出人偶时的灵感来源,多少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说恋月姬,前面也说过了,她是以创作出这个世上人们从未见过的美丽生命体为目标。

虽然世界上大部分人都不相信地球外有生命存在,也就是所谓的宇宙人,但……一定要以言语来形容的话,恋月姬或许就是在创造这样的生命吧。

宇宙人之类的,确实有可能存在吧?在恋月姬看来,抱有这种想法或者观点是很重要的。

在恋月姬看来,存在于这偌大宇宙中的生命体,不止有人类呀,还有动物之类的。人偶也是其中的一种。这是她的创作观的基础,也是她的世界观。

现在日本有各种各样的宗教团体,多到数不胜数,各种团体都能算是宗教。要说的话,恋月姬也是一种宗教。这种宗教指的不是既存的宗教,恋月姬也从来不参加现实中既存的一切宗教活动。她的宗教是只属于她自己一个人的神圣宇宙。

“被偌大宇宙所抛弃了的我们,现在正生活在此处。”

这是她的作品的根源。正因如此,她的作品不仅仅是美丽的,那美丽之中又含着恋月姬的深意:一个新的世界,从此诞生的可能性。

至于天野可淡的情况,她与恋月姬的想法又有些不同。她首先想向人们传达的是:凭什么这世上只能有人类存在?在天野可淡看来,在这世上活着的生物,应该不止人类才对,应该还有这样那样的各种不同的生命存在着才对。

所以天野可淡的人偶在我看来,既非人类,亦非人偶,也不是宇宙人,而是 “什么也不是” 的某种存在。她的人偶让人看着便不由得想问,“你到底是什么呢?” 所以天野可淡不止做人形的人偶,还有妖怪,妖精,各种各样人们从未见过的生物。那些同样生存在这世界上的生命体中的一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闪耀着生命的光辉的,美妙的生命体。

而且,可淡的人偶的独特之处在于,她的人偶是爱着人的人偶。是会宠爱我们人类,宠爱大家的存在,就好像在对人们说 “就由我来爱你吧” 一样,并且会从这之中得到喜悦。不是被人宠爱的人偶,而是人偶来宠爱着人。像这样的人偶除了天野可淡的以外再无别人了。可淡在制作人偶的时候,一直在心里祈祷着,人偶可以为人类带来幸福。在这一点上她和其他作家所追求的完全不一样。

天野可淡制作的妖精人偶,栖息在玛利亚的心脏的小花园里

所以要说为什么这么久以来,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最能夺走我的心的除了恋月姬的,就是可淡的作品。像这样醉心于可淡的人偶,可能我就是可淡的信徒吧,哈哈哈。

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想起来希腊神话里皮格马利翁的故事。皮格马利翁国王爱上了自己的雕刻加拉泰亚。人偶作家之中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情况呢?

片岡佐吉:那就是三浦悦子了。我想你也在我那儿见过了三浦悦子的人偶了。

三浦悦子代表性的小提琴少女系列,也是三浦个人喜欢的作品 | 图源:三浦悦子本人推特@miura_etsuko

三浦悦子的人偶又是另一种风格,是非常特别特备的,别人无法模仿的表现方式。

像是小提琴少女那样的。

片岡佐吉:确实,像是小提琴少女那样的生命体,想法非常独特,又非常唯美。那是只有三浦悦子才能表现出的世界观。好像在中国也非常有人气呢。顺便,幻吉第一次来我这的时候也是来买三浦悦子的人偶的。

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我很喜欢那种独特的感觉。(幻吉)

片岡佐吉:而且三浦悦子有一个特点,也可以说是她的特殊之处。她对 “性” 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举例来说,她做的人偶基本全是女孩子,整体人体的比例都很独特,而且女性的性器部分全部用订书钉一样的东西钉死了。这一点真是成谜呢,我也没有直接问过本人。大概是对性有自己的独特观念吧,或者说是独特的 “策略”。

05 人偶的生命,处于生与死夹缝中的虚空

突然又回到了天野可淡的话题。之前听幻吉说,天野可淡老师在因为事故过世前,似乎就对自己的死亡有着模糊的预感。自己尽管身为人类,却好像在模仿神明一样创造出具有人形的存在,她似乎对此有些不安和罪恶感。我有些想知道这件事具体是怎么回事……

片岡佐吉:这件事……可淡当时因为事故突然身亡,只能从留下的资料来推断了。虽然也有不少其他文章,其中最令人在意的果然是她写的诗吧。

在她写的诗中,她似乎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突如其来的死因。诗中的某一行和她的死因完全一致。虽然也有很多人觉得这很可怕。

笔者注:在天野可淡因自行车事故意外身亡后出版的可淡作品集《 KATAN DOLL fantasm 》的卷末,刊载了天野可淡创作的长篇诗歌。此处摘录其中两小节进行翻译:

(前略)
有时,我渴望成为无机质
便骑着自行车在高速公路上飞奔
(中略)
我能坦率承认神的存在
甚至希望,能化作一个元素
溶解在“祂”的胸中

(中略,直到最后一节)

人偶说道

“我的眼瞳是银之湖
当你空虚乏味之时
要试试在其中畅游片刻吗
而后剩下的
是恶魔之时的你所蜕下的空壳“

(完)

以前,我曾数次去过可淡的家中拜访她,那也是她的工作室。那时发生的事,现在还留在记忆里。那天,我们在庭院里,可淡突然说 “佐吉先生,你看你看!” 然后用手捧起什么,凑近过来给我看。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便向她的手心中看去,但我就算看了,也不知道她手中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于是我问,“这是什么?”

“这是小麻雀的骨头哦。”

可淡这样对我说道。

她从庭院里特地捡起麻雀的骨头给我看。那时的可淡,不知为什么,看起来对那节麻雀的骨头充满了怜爱。她应该是自信这麻雀的骨头确实非常可爱,才特地拿来给我看的。

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对于一流的表达者来说,表达的是什么呢?因为活着的才能表达,即表达生。而与生所对应的,那当然就是死。所谓的一流的表达者,就是在表现 “生” 的同时,其背后必然会伴随着 “死” 的影子。只能表达出 “生” 的那一面的,并非一流。

在可淡的人偶身上,生与死是紧邻着,相依并存的。正因为是生死间并存的人偶,才会使得那么多人受到震撼吧。只有生是不会震撼人心的。

在很罕见的情况下,其他人偶作家,比如恋月姬有时候也会这样。恋月姬到达自己身为作家的 “完成期”,是她做出整体素瓷人偶的时候。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大概有几十只。当时我的人偶店还开在表参道地区,我把她的几个人偶放在橱窗里,店里面也放了好几只。人们从橱窗里看到人偶,接二连三就有人来买,橱窗里再接着放进新的人偶,人气非常不得了。就连四谷西蒙先生都来看了。

后来四谷西蒙先生又特地带着自己的徒弟们过来,从橱窗外面观看恋月姬的人偶,然后对学生们说 “这就是恋月姬的人偶哦,好好仔细看着”。

面对这种盛况,我想着 “这下子必须展览活动了啊”。于是在原宿的一栋洋馆举办了展览,那个洋馆名叫 “田园诗”。

原宿 “田园诗”,现在 SD 娃娃专卖店 “天使之窗” 也设立在这里 | 图源:aoyama-house.com

花了一大笔钱,租下了这个总共有上下三层的建筑。这就是恋月姬的初次展览 “月之柩” 了。四十多只人偶把三层楼装饰得满满当当。又在地下一层放了很多玻璃棺材,放在玻璃棺材之中的人偶,全都是闭着眼睛的造型。

恋月姬官网上关于此次初展的记录 | 图源:koitsukihime.com

那次展览上,四十多只人偶全都卖出去了。当时我和恋月姬策划展览时的想法是,我们在贩卖的是死的,没有生命的人偶。玻璃棺材里的那些人偶原本是死的,而当买下人偶的人们抱起人偶时,人偶们才会活过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那些人抱起人偶的时候,他们的热情,心意,还有喜爱之情才会让人偶们活过来。这是我们当时的策展主题。

所以当恋月姬制作人偶时,她已经有这个意识,她是出于自己的意志,特意想让作为一个生命体的人偶,处在生死之间的暧昧状态,与生和死相依并存。正是恋月姬因为有这种意识,所以她才能将生死灌注进人偶里。

恋月姬的人偶里也必然寄宿着死,所以人们才会被吸引。

06 结语

从 “物” 身上,因人的 “爱” 与 “幻想” 而诞生的小小物语,今后又会何去何从呢?

每每谈到此,幻吉和我都会陷入沉思。

幻吉作为爷爷培养的继任者,一直试图把创作人形的文化介绍到国内,无论是我还是他,都希望玛利亚的心脏的故事,与这个美丽奇幻的世界的物语不会在此断绝。我们都希望,有一天玛利亚的心脏能在国内开设展览,有很多人能见到这些美丽的人偶,创造出自己与这些美妙生灵之间崭新的故事。

“人形即是虚。正因其身为虚,才可以从观者/摄影者的精神之中吸收种种思念,再在这世上展现出种种‘物语’。” —— 绫辻行人

天野可淡《复活谭》卷末文 《连死亡也可跨越的虚》 作者:绫辻行人

附录 FAQ:

浅谈创作人形制作与收藏圈

Q:现代日本人偶收藏圈的实态。比如想看人偶要去哪里能看到,想要收藏人偶应该怎么做?

A:除玛利亚的心脏之外还有很多人形馆,比如银座人形馆等。或者在人形作家举办个人展时购入。

Q:要如何成为一个人偶师?是师徒传承制吗?还是有专门学校?

A:首先肯定需要是对人形的喜爱。然后关于制作人形的技术方面,有自己摸索的,也有去人形教室学习的。知名创作人形作家,像是吉田良和木村龙等人,他们也有开设自己的人形教室。不过,虽然有师徒,但也不是严格的传承或者继承的制度,尽管很多徒弟的作品都多少会有师傅的影子吧。

Q:爷爷经营的人偶馆 “玛利亚的心脏” 于去年闭馆了,这点真的非常令人遗憾。在此之后,您还有作为人偶专家开设新博物馆,或者其他展览,活动计划吗?

A:个人接下来会出一本关于天野可淡的写真集,人形馆的话如果有好的场馆选址会考虑再继续一段时间的。

Q:有没有什么海外比如说中国的人也能参观这么漂亮的人偶们的办法?

A:市面上有很多人形写真集,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以人形作家的名字为关键词搜索,雅虎上面应该有不少。Youtube 上也有影像作品。

微博上也会定期更新玛利亚的心脏的视频(幻吉的个人账号,@_Genkich1),有机会的话等疫情结束也想去中国举办人形展览。

// 作者:Chiyo

// 编辑:Rice

// 设计:板砖兮

// 排版:Leney,赵四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公众号/微博/小红书:BIE别的女孩

BIE GIRLS is a sub-community of BIE Biede that covers gender-related content, aiming to explore th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emales. Topics in this community range from self-growth,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nd gender cognition, all the way to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art. We believe in wisdom, advocate creativity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question reality. We work to bring inspiration, wisdom and courage to every BIE girl via independent thinking, a pioneering attitude and diversified views on gender.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BIE别的女孩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的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俄罗斯冬日恋歌:三个女孩的蕾丝之爱

陪酒女日记·终篇:名为歌舞伎町的孤岛

歌舞伎町陪酒女的自述:我们的价值是男人贴在身上的价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