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書房》鹽漬貓頭鷹是痛風良方?「稀奇古怪療法資料庫」在劍橋大學線上開張,及其他藝文短訊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
「劍橋大學的稀奇古怪療法資料庫」2年內將數位化超過180份未經編輯的中世紀手稿,供研究者及普羅大眾使用➠瑞典遊戲巨擘恩布雷瑟集團收購中土企業,獲得《魔戒》、《哈比人》的智慧財產權➠企鵝藍燈書屋收購案最新進展➠英美籍印度作家薩爾曼.魯西迪(Salman Rushdie)8月12日於紐約遭人刺傷,急救後目前已脫離險境➠出版50年從未絕版的奇幻小說經典《最後的獨角獸》版權回歸作者,將於明年推出續集
於16世紀所繪製的人體示意圖。(圖片來源: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

撰文|Sway、Bambook (文字工作者)

產業消息

■鹽漬貓頭鷹跟炙燒幼犬都是痛風良方?膀胱無力或聽到惡魔呼喚,又該怎麼對症下藥?一切令人匪夷所思的解方全在「劍橋大學的稀奇古怪療法資料庫」(Curious Cures in Cambridge Libraries)!

這項獲得惠康基金會(Wellcome Trust)(註:英國最大的生物醫學研究贊助者之一)50萬英鎊贊助的數位化計畫,將在2年內把劍橋大學圖書館、費茲威廉博物館(Fitzwilliam Museum)和劍橋各學院超過180份未經編輯的中世紀手稿掃描建檔,未來這些高畫質圖檔將上傳至劍橋大學線上圖書館,供研究者及普羅大眾使用。這項成果不只益於醫療及歷史研究,也滿足大眾的好奇心。手稿除了能展現中世紀歐洲人的醫療觀念,也記錄了中世紀人的希望與絕望,反映他們不安定的生活。

15世紀描繪患者不同顏色尿液的插圖,以及疾病描述。(圖片來源:Trinity College, Cambridge)

■瑞典遊戲巨擘恩布雷瑟集團(Embracer Group)收購中土企業(Middle-earth Enterprises),獲得《魔戒》、《哈比人》的智慧財產權,意味著恩布雷瑟將可利用甘道夫、亞拉岡等人氣角色IP改編電影,或做其他運用。《魔戒》、《哈比人》背後的版權歸屬相當複雜,例如電影改編權先前屬於中土企業,然而8集以內的影集改編權則屬於托爾金遺產委員會。因此本次的收購條約中有特別載明,恩布雷瑟擁有托爾金遺產委員會、原著出版社哈潑柯林斯其他相關作品(例如《精靈寶鑽》)的「優先權」(matching rights)。

在這件收購案前,恩布雷瑟就透過其他管道獲得這兩部作品的桌遊改編權;收購中土企業後,還能透過美國手機遊戲《The Lord of the Rings: Heroes of Middle-earth》,以及2024年的改編動畫電影《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War of the Rohirrim》獲得相關收益。恩布雷瑟也表示,未來將開發更多跨媒體的IP利用。

《魔戒》劇照(圖片來源:IMDb)

企鵝藍燈書屋於2020年年底出價併購S&S,但因有壟斷市場之嫌,去年11月美國司法部(DOJ)反壟斷部門提出告訴,認為此併購計畫若通過會降低市場競爭力且損害作者權益。近日(8月)終於完成長達3週的言詞辯論庭,預計最快將於今年11月宣布判決結果。

DOJ主張:出版業的壟斷現象,導致「預期暢銷作家」的預付金額大幅降低,或讓作家失去部分權利的商討空間(例如不得不做有聲書)。暢銷作家史蒂芬.金也為DOJ出庭作證,表示:近年來出版業整合集中的現象,導致競標出價的出版商減少,作家收入大幅下降。

企鵝藍燈書屋則反駁:

  1.  一般來說,「壟斷市場」的判斷標準是看消費者權益是否受損,DOJ在這方面沒有任何證據與主張,而將重心放在少數的「預期暢銷作者」身上,根本搞錯重點;
  2. 史蒂芬.金這類超級大作家的預付版稅每本約25萬~100萬美金,對於出版社來說風險極高,出版商未必歡迎;
  3. 作者的預付版稅通常是出版社根據通路或業務的意見進行估算,市場反應的影響不大(注);
  4. 書稿販賣通常有3種方式,6成為作者(或經紀人)與出版社協商議價,2成是多家出版社出價競標讓價高者得,剩下約2成則是競爭激烈,因此採迴圈式多輪競標。但過往企鵝藍燈書屋或S&S的競標成功率各自大約只占整體6%,兩家合計也不過12%上下,代表即使S&S併入企鵝藍燈書屋,市占規模對於書稿競標成功率的影響也不大。

S&S亦有主張:

  1. 「五巨頭」的定義其實不夠精確,因為若是將Scholastic(在美國發行《哈利波特》、《飢餓遊戲》系列的出版社)與迪士尼都視為大型出版商,那麼從市占率來看,「五巨頭」或「四巨頭」的說法都不成立;
  2. 企鵝藍燈書屋有能力且誠心與作者簽約買書稿、做好行銷及賣書,連評論家都贊同這項併購案對作者有益。

作家動態

■英美籍印度作家薩爾曼.魯西迪(Salman Rushdie)8月12日於紐約上台演講前遭人刺傷,傷勢嚴重立即送醫,急救後目前已脫離險境。魯西迪既是暢銷作家、也是爭議作者,他在1981年出版小說《午夜之子》,以超能力孩童的視角講述印度經歷獨立和分裂的動盪,三度獲頒布克獎。1988年,魯西迪出版《魔鬼詩篇》,書中有關伊斯蘭教的描寫被部分伊斯蘭宗教領袖視為重大褻瀆,前伊朗最高領袖何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甚至下達追殺令,懸賞300萬美元。

英美雙籍印度作家魯西迪(圖片來源:wiki)

襲擊魯西迪者為現年24歲的馬塔(Hadi Matar) ,是一名在美國長大的黎巴嫩移民。馬塔當場被逮捕並拘留,目前已否認本次襲擊和何梅尼的追殺令有關。伊朗政府則表示,人們不應控訴伊朗政府涉入襲擊案,並將魯西迪遇襲歸咎於魯西迪和其支持者。

■出版50年從未絕版的奇幻小說經典《最後的獨角獸》,終於重回作者彼得.畢格(Peter Beagle)的掌握,且將於明年推出續集《The Way Home》。現年83歲的畢格,除了作家同時也是知名編劇(例如1978年《魔戒》的動畫電影),20年前他將所有著作版權連同個人財務管理,交給合夥人柯克蘭(Connor Freff Cochran)處理,未料柯克蘭竟向畢格的周邊親友散播畢格失智的消息(詳細情況不得而知),藉此剝奪畢格對自身財務及著作所有權的掌控,畢格於是於2015年對柯克蘭提出告訴。雖然官司尚未了結,但畢格目前已籌足錢買回《最後的獨角獸》的版權,並於今年7月重新再版,為明年的續集鋪路。

彼得.畢格的奇幻小說經典《最後的獨角獸》歷經版權爭議,即將重新再版。(圖片來源:wiki)

■美國重量級歷史與傳記作家大衛.麥卡勒(David McCullough)日前因病過世,享壽89歲。麥卡勒以考據詳盡和說故事功力著稱,筆下主題包羅萬象,但核心皆不脫「美國經驗」。他描述巴拿馬運河修築史的《兩洋之間》(The Path Between the Seas)以及羅斯福總統傳記《馬背上的清晨》(Mornings on Horseback)均獲頒美國國家書卷獎,後以美國總統傳記《杜魯門》和《約翰.亞當斯》兩度獲得普立茲獎,前者甚至蟠踞《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一整年,在傳記作品之中十分少見。

在美國,即使沒讀過麥卡勒作品的人,也一定聽過他的聲音。他為《內戰》(The Civil War)紀錄片系列和迪士尼傳記電影《奔騰年代》擔任旁白,同時是美國公共廣播電視PBS長壽紀實節目「美國經驗」(American Experience)系列的主持人。《賈伯斯傳》作者華特.艾薩克森如此評論麥卡勒:「他在寫作上的傑出,和他為人的榮譽感、大方、親切相得益彰,已臻說書人和紳士的最高境界。」

美國歷史與傳記作家大衛.麥卡勒逝世,享壽89歲。(圖片來源:wiki)

新書快報

■羅娜傑菲女作家獎和懷丁作家獎非小說類獎作家——艾莉芙.巴圖曼(Elif Batuman),5年前以青春成長小說《白痴》(The Idiot)入圍普立茲獎決選,今年再推出《二選一》(Either/Or),續寫主角塞琳的故事,再度以聰慧的文筆獲得媒體好評。

作家艾莉芙.巴圖曼出版新作《二選一》。(右圖來源:wiki)

出生土耳其移民家庭的塞琳是家中最幸運的人,不僅是唯一一個在美國出生的小孩,還進入哈佛大學修讀語言和文學。在升上大二之前,塞琳得先釐清暑假發生的一切:為什麼她暗戀的神祕數學系學長伊凡,替她找了在匈牙利鄉村的暑期打工?匈牙利鄉村的那群人發生了什麼事?伊凡的古怪前女友為何要聯絡她?塞琳帶著諸多疑問升上大二,立即被文學系課表和八面玲瓏的同學塞滿行程,她想著,也許派對、酒精和性愛具有普世的重要性,有待她一一嘗試,不計代價。隨著事件環環相扣推進,年輕專屬的濃烈和躁動躍然紙上,讀者在《二選一》中循著塞琳的腳步追尋自我,踏上充滿歡笑和啟發的難忘旅程。

■就算植物沒有大腦,也不像動物般行動自如,近年卻有愈來愈多科學研究證實,植物其實擁有不可思議的「智能」!比如捕蟲草竟會因為麻醉劑而陷入「睡眠狀態」、放過入口的肥蟲?沉默植物其實超聒噪,運用1,700種揮發性化學物質跟鄰居聊八卦?

鑽研「最低智能」(Minimal Intelligence)的加爾沃教授(Paco Calvo),在新書《Planta Sapiens: Unmasking Plant Intelligence》中,透過電生理學紀錄、核磁共振造影(MRI)、正子斷層造影(PET)等一個又一個精彩實驗,揭露植物無聲的智慧,帶領讀者以嶄新角度檢視週遭世界,打破人類對於生命的狹隘想像。

■享譽國際文壇、文學獎名單和年度好書常客的作家莫欣.哈密(Mohsin Hamid),繼2017年出版探討流亡與追尋的動人小說《門》之後,近日新作《最後的白人》(The Last White Man)再度掀起話題,被《柯克斯書評》譽為「媲美卡夫卡《變形記》的現代種族寓言」。

《最後的白人》男主角安德斯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白皮膚變成了左看右看都無法抵賴的深棕色,不禁擔心:家人、同事和朋友會怎麼看他?不可逆的「白變棕」怪病逐漸在當地蔓延開來,有人認為必須不計代價阻止現有秩序崩壞,有人則發現深厚的愛能克服巨大的困惑與不安。當安德斯的父親——最後一位白人——過世後,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哈密認為,文學小說這個怪東西是目前抵抗社會兩極化和二分法的最佳途徑,人們閱讀時會進入「是我」又「不是我」的情緒和體驗,異與同並存。《最後的白人》以優美的筆調邀請讀者進入角色心裡,以新的角度審視自我與他人,是一本大膽挑戰種族和膚色議題的小說。●(原文於 2022-08-30 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Openbook閱讀誌臺灣非營利專業書評媒體。Openbook編輯部將提供原生報導,文化觀察,人物採訪與國內外重大出版消息。 https://linktr.ee/openbooktaiwa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人物》叛逆貓與獅子王的背後,是被編輯唸的NANO HERO黃致豪:《Toby King托比王》專訪

現場》2024Openbook好書獎贈獎典禮側記

書評》與日常對讀,文明與荒野的交纏:評《重燃生之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