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溫州大餛鈍其實不是來自溫州?

Mun Is Writing
·
·
IPFS
·
如對前述三者的局勢發展感興趣,不妨來一碗這「牛肉麵」作為前菜,先瞭解瞭解

如題;

  • 你/妳知道溫州大餛鈍其實不是來自溫州?(不知道)
  • 會不會好奇台灣鐵路便當是怎麼出現的呢?(會好奇)
  • 想問為什麼法國麵包會是越南的名菜?(想要問)
  • 對漢堡的身世想要瞭解多一些嗎?(想瞭解)

Okay,感謝大家的熱烈回應,那今天就來聊聊台灣美食「牛肉麵」吧
(OS:er...牛肉麵與上述的問題有關?)

Ps:如果想知道上述問題的解答,或更多關於「吃」的故事,請務必往下滑動至最後。


「牛肉麵」可謂台灣的代表性美食之一,不管是搭配原始基本款的紅燒/清燉湯頭,或後期由店家們自製研發的番茄/南瓜等新款口味,想必皆能讓饕客們吃得津津有味。

而對於這耳熟能詳的國民美食,除了上桌後對這當前美味的享用,過程中是否也想來點關於牛肉麵的小知識呢?

歡迎收聽(看)本篇的單集Podcast~

※ 《○○ •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EP44 大美援時代下的牛肉麵🍜

合歡刀削面_番茄牛肉麵

  • 何謂大美援時代?從二戰說起

    二戰時期,美國對戰爭抱持「中立主義」態度,而為著能在不直接參戰的狀況下仍能支援同盟國,194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案 Lend-Lease Program》,藉此能把戰爭所需物資向外輸出。法案最初「租借」對象是英國等國家,而中華民國等其他國家,則因著局勢的變化,在後續也被納入其中。
  • 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

    二戰結束後,《租借法案》則改變成為《馬歇爾計劃》,美國二戰後最重要的外交政策;係針對戰敗國家(歐洲),協助其經濟狀況恢復,亦稱為「歐洲復興計劃」。

    (小補充:早期一戰結束後,戰勝國曾向戰敗國要求高額賠償金,惟戰敗國早因戰爭已使國家經濟頻臨崩塌,故龐大的經濟壓力,被認為是造成二戰原因之一。)

  • 美國政府對中華民國援助的啟動

    雖說《馬歇爾計劃》主要支援對象是歐洲國家,但美國對亞洲地區國家,亦同樣關注其發展動向。

    1948年,美國政府與中華民國簽訂《援華法案 China Aid Act of 1948》;時值國共內戰,美國當時提供的支援除了用於經濟上,也用於內戰中的軍援。

    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台灣,《援華法案》在軍援上暫告一段落。

    1950年,原屬日本殖民的朝鮮半島,自二戰結束後以在北緯38度附近劃出一條「38度分界線」,分割成南、北兩處。因著北韓想要統一整個朝鮮半島,於是韓戰爆發。

    有鑑於如若北韓攻下整個朝鮮半島,「共產主義」便會如同骨牌效應般,自韓國擴散至整個亞洲地區;美國政府為了阻止共產主義的擴張,指派自身軍隊與聯合國軍隊,領導南韓與北韓抗衡,同時也拉起「太平洋上的防線」。

    從最北邊的日本,往南經琉球、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台灣位於防線上的「C位」,有著地理上重要的戰略位置。為了保護台灣,美國政府以第七艦隊巡視台海,協防台灣,直至1979年台美斷交。

    1951年,美國國會通過《共同安全法》,開始了自1951年至1965年,近乎15年間對台灣的持續性援助,當時的公共建設如中橫公路、石門水庫等經費多源於此。
  • 飲食習慣的改變伴隨牛肉麵的發展

    除基礎設施外,美國國內農業產品如玉米、黃豆、棉花等經濟作物亦陸續運至台灣,其中大量進口的小麥與麵粉,則扮演了台灣飲食習慣變化的角色。

    原飲食習慣多以飯類為主,隨小麥等相關農產品進口,麵包、饅頭、麵條等麵食,為台灣三餐添加了更多選項。

    牛肉麵的由來有着眾多不同版本,其一據說是住在高雄的四川人所發明;自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台灣,定居在崗山附近的四川軍人因對家鄉味的想念,改良了其老家的「小碗紅湯牛肉」,配上麵條,即成了「川味牛肉麵」(猜想是紅燒湯頭的始祖)。

單集Podcast(是誰)揭曉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吃史 • Eat History》

是的,本篇就是要來(介紹)《吃史》(自解讀為吃的歷史)。

一次出遊時開往目的地的路途上,友人在車上播放了這Podcast的某集內容,印象中談的好像是紅酒歷史,許是與「吃」有關,自此便開始了對他們的關注。


為什麼是「牛肉麵」?

初抵台灣的第一餐(晚餐),吃得就是麵條,雖不是牛肉麵,但就覺得台灣的麵條好好吃~(當時光顧的是名為「甘泉魚面」的店家);而後來「認識」台灣牛肉麵後,便有了三不五時來一碗的習慣(今日剛吃一碗),尤其當校區附近有兩家在當地頗有名,且各有捧場客的牛肉麵店時。

而自來台唸書起,已常有耳聞美、中、台三者間的微妙關係,而近期在新聞報導上,相關議題幾乎更是未曾消停過,某家雜誌封面更直接指出「台灣現況是地球最危險的地區」。

於是想到了這碗/這集「牛肉麵」,聊的是台灣牛肉麵故事,但也娓娓道出美、中、台三方在近代歷史上的關係,雖不至於深入探討,但「淺嚐」已足以讓人有所獲。

如對前述三者的局勢發展感興趣,不妨來一碗這「牛肉麵」作為前菜,先瞭解瞭解。

《吃史 • Eat History》 EP44 大美援時代下的牛肉麵 (點擊即可開啟連結)


喔,對了,開場時對各種「吃」的提問,答案皆在頻道中,歡迎來「吃」~


Photo from_open.spotify.com

註:文中歷史資訊主要參考、整理自《吃史 • Eat History》 EP44 大美援時代下的牛肉麵。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Mun Is WritingMun Is Writing • 生活事 #品食嚐鮮 #行走發現 #旅行探索 #觀影觀劇 #閱書讀文
  • Author
  • More

夏旅•東京隨記

2023 馬特市年度問卷_體驗的一年

那場「改變我人生的旅行」座談會 • 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