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喻叢:笛卡兒的新城(三)

南灣水巷生
·
·
IPFS
·


[水巷碑銘]後世多追封笛卡兒作現代哲學之父。難道他僅憑一句「我思故我在」便足以名留青史麼?當然不是。在《談談方法》一書中,笛卡兒提出「我思故我在」之前,就先仔細交代過他的哲學計劃。唯有先明白他求知上的全盤構想,方能切實把握那句名言的份量。而他留給後世的最大建樹,亦繫乎他所拓開的研究視野,以及他攻艱取難時所展示的批判態度,勝過他所下的任何結論。

確實,笛卡兒的想法處處表露現代人特有的自信。如《談談方法》第六章中,他期許哲學成為生活的助力,促使人類掌握火、水、氣、天體、上蒼以至萬物的原理,從而擁有甚至支配大自然。現代人習以為常,但在他之前的神權時代,這種狂妄的想法近乎天方夜譚。與提倡「知識就是力量」的培根(Francis Bacon)一樣,笛卡兒的面世宣告世人必須運用自身的理性去決定自身的命運。

翻開《談談方法》,便會發現笛卡兒屢屢對舉理性與風俗。風俗,固然指他旅行時見識到的各處鄉村各處例,但也影射他多年讀書下來習以為常的想法,哲學傳統稱之為「意見」。不論求知或過活,生而為人,就無從避免環境之形塑,恆常沐浴於形形色色的意見與風俗之中。於凡夫俗子而言,這大概不算壞事,唯有異常執拗如笛卡兒才會諸多不滿。他帶住一股熾熱的慾望去求真,務使理得心安,應事接物俱得到正確的指導。而他認為世人不論賢愚,均備「良知」(bon sens)賴以明斷是非,良知即理性。

他深信任何人只消捉住本具的理性,便足以打開哲學家的雙目,嚴謹審察外界施予吾身與吾心的任何影響。一己理性當前,古今權威俱告無效。此即現代哲學之濫殤。(待續)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南灣水巷生哲學博士生,專長為意識哲學。有鑒追求靈性生活的香港人愈來愈多,惜坊間謬說流行,學院又鮮予重視,誠覺一憾。遂立志融會靈性與知性,助人探索精神世界之各處幽微。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他遭「上海」了

致沙皇的信

《羅斯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