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
·
·
IPFS
·
第五天寫寫你的家吧!你此刻腦海中立刻浮現的「家」,你最想寫的家。它可以是兒時的房間、長大後搬離的單位、離開原生地的異鄉的家,又或是人生中第一個讓你有歸屬感的家。它的走廊、飯桌、窗外的風景是怎樣的?這一個家,帶給你什麼樣的特別感受?它有或沒有帶給你家的感覺?

我小時候的家是最有家的感覺。

可能是因為我覺得那裡屬於我。所以有如同大多數人的習慣一樣,我把自己的房間佈置得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氣息。我記得當時我是在牆上畫畫塗鴉,東畫一個小女孩,西畫一個毛毛熊,把雪白的牆畫了個亂七八糟。我外公覺得太亂了,於是用一副很大的、很土氣的一帆風順掛畫把我的傑作蓋住。我每晚入睡都要看著那幅一帆風順——一架帆船緩緩在河上前行,河岸上的是一個村莊,裏面種滿竹子, 因為它就掛在我眼前的牆壁上。然後房間裡有我的小秘密收藏空間,在我的衣櫃裡的深處,我把我朋友寄給我的信,媽媽買給我的禮物,自己做的小手工都存放在那裡。

後來舉家到了外地,我再也找不到那種屬於我的感覺。房子是租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要離開。於是我也就有一種我是寄居在那裡一段時間的想法,也再也沒有衝動裝飾我的房間。有時候看到別人分享他們的房間,充滿著個人特色,讓人看起來就很舒適,也不禁羨慕。自己的小房間就空蕩蕩只有生活的必須品。這麼一想也蠻好笑,就像一隻寄居蟹,把殼背起來就可以浪跡天涯似的。

現在自己在外面住,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可是保持簡樸的風格也一直沒變。房間也是空空的,唯一有不同的是,我花了額外的價格買了一套椅桌放在露台,天氣好的時候也可以曬曬太陽,感受都市中難得的閒息,也不枉沾染了一點加拿大人的生活習慣。

一直在尋找,一直在途上。有次在外地久了,難得有些鄉愁。但畢竟鄉愁只是一個抽象的感受,具象的是那些人和事,他們好像一個勾,把我的心勾出了一個缺口,抽出的思念越拉越長,也越拉越亂。亂糟糟的一團,再也找不到最開始的線頭。我想日後在路途上累了,我會在哪裏?我的家又會在哪裏呢?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