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飯講政治】緬甸人的一場民主茶夢
「緬甸」二字每見於國際新聞,鎂光燈幾乎都聚焦於昂山素姬一人身上,那麼緬甸人民呢?他們的歷史及夢想,大概可以從其對茶的熱愛窺探一二。
緬甸茶葉沙律的和平象徵
緬甸雖然不是第一個發展出茶飲文化的國家,但人民對茶葉的熱愛,可算是舉世無雙,不但愛「喝」茶,還愛「吃」茶:圖二便是以前到訪緬甸時,每天必吃的緬甸茶葉沙律(lahpet thoke)。
有別於西方沙律,緬甸茶葉沙律一點也不能用清爽去形容,用上醃漬茶葉、花生、黃豌豆、蠶豆、椰菜、蒜頭、洋蔥紅、辣椒、魚露等材料(不用擔心,在緬甸基本上指手畫腳示意自己係佛教徒,就會有素食版本出現),這種重口味沙律是當地獨有的風味。
緬甸人愛吃茶葉,不單受其濃郁香氣所吸引,亦因它背後的歷史及象徵意義。現時緬甸單單官方承認的民族已經有135個,歷史上除了蒲甘王朝及英殖時代,整個國家一直處於四分五裂的內戰狀態,像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般,強者劃地為王。
每逢交戰過後,這些小王國之間便會互相奉上茶葉示好;在和談宴會上,必定會出現自助形式的茶葉沙律,方便緬甸不同地域的小王國,在醃漬茶葉的基礎上,選取材料混製成合自己口味的茶葉沙律。久而久之,茶葉成為緬甸人民和平渴望的象徵,平民百姓亦好以茶葉沙律招待客人。
茶室文化孕育的民主思潮
踏入英殖時期,英國人及負責幫英國管治緬甸的印度人,賦予緬甸茶葉新食法:將茶葉加入淡奶及煉奶享用(就係一杯比茶走更甜滑的奶茶),成就了一杯緬甸奶茶。對緬甸人而言,重要的不是奶茶自身,而是到茶室 (tea shop) 喝茶聊天的文化。
圖三攝於仰光的平民茶室,枱上的奶茶搭上魚湯米線(mohinga) ,是緬甸人常見的早餐組合。這些茶室裝修簡陋,連冷氣也欠奉,緬甸人醉翁之意不在茶,而在於有茶室這個公共空間,讓他們議論時事。加上英殖下成立的仰光大學為當時亞洲頂級學府,匯集英國及東南亞的學術人才,為當時的緬甸帶來民主思潮。
誠然,同一杯緬甸奶茶,不同膚色、民族的「緬甸人」被英殖政府分隔開,不能於同一地方享用。圖四的緬甸奶茶,攝於英殖期間只準白人內進的The Strand Yangon Hotel,英殖政府對於緬甸不同膚色、民族人士分而治之,將緬人以外的百多個民族,分隔並散於邊陲地區,令他們互相牽制猜忌,難以共同建構「緬甸人」身份。
結果緬甸人雖於1948年從英國獨立,卻旋即陷入內戰之中,使現今軍政府有機可乘,對緬甸進行軍事獨裁統治。甚至今次軍事政變,緬甸軍方所用之投票舞弊理據,亦與緬甸境內不少少數族裔未有身份證有關。
但受過西方教育的一群緬甸人,並不就此屈服。8964令世界見識到槍杆子政權對人民的無情,89前一年的緬甸8888民運,同樣是對民主之苗的踐踏。
獨裁統治下,出版自由通訊自由固然受限,緬甸人民要獲得資訊,茶室便成為重要平台。8888民運正正源於仰光的大學生跟政府人員之子在茶室發生爭執,挑起了學生對民主追求的決心,當時緬甸學生急於尋找民運的精神領袖,剛巧回國的昂山素姬,自此與緬甸民主劃上等號。
其後一切便是人所共知的緬甸血淚史:昂山被長年軟禁,民運在軍方血腥鎮壓下告終,不少參與者流亡海外,緬甸陷入鎖國封閉式管治。
直到中國2000年加入世貿、2015年緬甸軍政府主動「移交權力」舉行民主選舉,令亞洲彷如發了一場美夢,夢到民主開放平等的社會,能於此處落地開花。
無獨有偶,去年的中國令世界從美夢中驚醒,一年後今時今日緬甸的軍事政變,同樣狠狠地摑醒了外國那些不知是天真還是經濟利益作祟的政客。亞洲的民主之路,崎嶇難行。
緬甸茶夢:從和平走到民主
緬甸茶葉象徵著緬甸人民由單純對和平的渴望,演變成今日對民主的追求。在是次政變網禁前,緬甸年輕人的議政之地,亦自2010年代網絡解禁後,由實體茶室慢慢轉移至Facebook 及Twitter 等BBC形容的「電子茶室」,茶室的公共論政空間作用淡出,開始朝飲食娛樂方向進發。
圖二的茶葉沙律,便是出自當地打卡熱點茶室Rangoon Tea House (老實說,味道完全及不上緬甸街頭$2港元有找的茶葉沙律!),不過今次再一次網禁,不知緬甸人的茶夢,會如何發下去、會否再一次由傳統實體茶室傳承下去?
一群香港的大學生在研究緬甸政治學者Ian Holliday 的帶領下,數年前成立了NGO Connecting Myanmar (fb: https://m.facebook.com/ConnectingMyanmar/#_=_ ig: https://instagram.com/connectingmyanmar?igshid=1w7pcxqv7wiyf),主力籌款資助緬甸生出國升學,以知識改變自己及緬甸命運。我們也許不能直接幫助緬甸人圓夢,但若能替他們買一程夢幻號的船票,何樂而不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