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 主動的時刻感受自我 4 July

pala
·
·
IPFS
·
被動地生活在宗族共同體中太久了

已經寫過愛情和親情,友情是今晚我想寫的。和我媽媽鄉下G村表哥表姐以及舅舅一家的關係,有我們的主動維持,也有我在當中的被動,最後是我follow自己内心做的決定。

從小原生家庭一直灌輸内外有別,除了家庭和同宗族,不要把外人當自己人。和年紀相仿的表哥表姐們當過鄰居同在深圳長大,我們五人自然而然成爲好朋友,直到讀小學他們和舅舅回鄉下才分開。雖然在校也有朋友,但家庭教導外面危險深入腦内,放學幾乎不和同學玩耍,也幾乎沒有零花钱又有家規禁止吃零食喝飲料,都是直接回家封閉自己在宗族共同體中。

雖然在深圳土生土長,但當時一直覺得自己屬於G村:相比故鄉只有讀書考試無聊生活,我喜歡寒暑假回村玩耍,抓蟲和漫步田間山野。語言也很重要,我能聼懂他們介於潮州話和客家話之間的鄉村holowoi(家鄉話),也被村民當成自己人了。

這段關係中的被動部分比較多。經常都是接受哥姐的好意,Y姐外出打工比較有钱我們吃好喝好,V哥在深圳時學會了英語,經常分享歐美港台音樂。但也感受自己不是100%屬於這裏。有時聽不懂他們説話,會被調侃,聽不懂就不要聼;村裏節日習俗到祠堂上香,我想跟他們,也被說你和我們林家不同姓,你要到陳家祠堂吧。不過還是感覺這種關係是令我安心的,雖然被動,願意繼續維持。

轉折點之一是外公過世,自此我媽很少帶我G村,加上高考,以及後來離開中國,和五人組聯係越來越少,與此同時,雖然繼續自認村裏人,但我接觸到的觀念和思維模式和他們共同點越來越少了。相隔三小時飛機的距離,主動維持關係的方式,是我在QQ 空間寫日志和WeChat group 吹水,多數是分享個人經歷,在外學習生活體驗,但也有摩擦,看動漫展姐姐要和我爭辯動畫動漫標準用詞,也試過被指責是我鄙視他們。總的來説我喜歡這種寫文溝通。

分開越久,我們想法越不同,越是覺得陌生,大概是菲律賓中國南海爭端那幾年,他們已經定居廣州。相約上下九北京路逛街吃飯,聼到V哥講話變成帶兒化音的北方口音,而非曾經我們廣普了,他説他一直都會不同口音的,又説這是競爭力。以往帶我欣賞外國文化的他和Y姐,現在説到香港台灣都要加個中國,又説現在中國人受西方流行文化影響太大很困擾,我感覺“蛤?”另外,對南海爭議等等的看法也不同,我不想聊太多政治,但他們不只是和我聊,更是在自己社交媒體積極發聲。

要在繼續維持這段五人小團體關係嗎,基於血緣友情共同語言我們相遇相知,後來我日志越寫越少,不主動保持聯係了,最終退出家族group,也沒再聊天。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