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读(18):为政以德 — “家国同构”的金字塔社会结构

江上小堂
·
·
IPFS

电子书:《论语漫读》

“为政第二”篇主要谈“为政”,“为政”的条目不少,还有几处论“孝”。但孔子认为“孝”,广义而言也是“为政”。这也符合现代政治学对政治的广义解释,政治就本质而言,是谁控制谁的问题,存在于任何的社会关系之中。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第二)。

为政以德, 就是治理国家的人,道德品质要高,能成为老百姓的表率;还要体恤老百姓,不要出台让老百姓负担重的政策。

孔子认为,如果君主能以德治国,那么就能得老百姓的拥戴。为政者就好像北极星位于苍穹中心,其它的星星围绕着它旋转,拱卫着它。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孔子心目中理想的社会结构。就如金字塔一样,天子或君主位于塔顶,然后下面依次是诸侯、贵族和庶民。庶民构成塔基。

老百姓之间,主要是血缘关系,由“孝”来调节。要求子女孝敬服从父母,父母对子女则是基于生物本能的爱护,不需要特别强调。而为政者与老百姓的关系则比拟于父子关系,以“忠”来调节。百姓视君为父,完全地服从奉献,而为政者则爱民如子。孔子以为,这样社会就和谐有序了。

孔子以“忠孝”为价值构建的儒家社会,被称之为“家国同构”。意思是家与国都是按同样的规则建立起来的,具有相同的结构。这跟自然界中存在的“自相似结构”颇为相像。

“自相似结构”又称“分形结构”,就是系统在任何尺度上的结构都是相同的。20世纪70年代,法国数学家曼德尔勃罗特在观察英国的海岸线时,发现海岸线具有自相似的“层次”结构。并于1975年出版了《分形、机遇和维数》一书,创立了分形几何学。

自相似结构或分形结构在自然界大量存在。比如说海岸线,曼德尔勃罗特发现海岸线在不同尺度下的结构是一样的。这个与股票的价格波动线非常相像,长期的价格波动线与短期的价格波动线高度一致。雪花、树叶等等也是自相似结构。

儒家社会中的每一个家庭、一个地区,直至整个国家,人与人的关系都是相同的:支配与服从。这毫无疑问是儒家的忠孝价值所至。儒家的国家治理理念与结构与家庭是相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也表明了国是家的复制与延伸。

金观涛先生认为儒家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结构,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且,在国家崩溃后能通过自我复制而再生。原因就在于其是自相似结构。国家虽然崩溃了,但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家庭仍然存在;家庭的治理理念和结构会重新复制扩大,重建国家治理结构。非常地顽强。

综上所述,孔子这段话虽然非常短,但却提纲挈领、微言大义。阐述了孔子关于“为政”的核心思想和描绘了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图景。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江上小堂不一样的角度!关注现实,追究历史,探寻未來。微信公众号:江上小堂之长吟野望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