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標歷史:16世紀的英國「賢后」珍西摩有多「賢」?
歷史對於女人的評價很有趣。以中國史來講,武則天、呂后、羋八子(a.k.a羋月)、竇猗(a.k.a竇漪房)、劉娥(貍貓換太子反派)、慈禧太后等等,以上諸位的共通點是:都是女性、都曾經掌政、而且都曾經被歷史罵個臭頭。她們共通的罪名大概就這幾個:好妒、豢養男寵、把持朝政、野心勃勃、放任外戚亂政。雖然現代史學家開始逐漸為這些女性翻案(或許慈禧除外,有些也是美化過頭了),但要不是電視電影的蓬勃發展,她們很可能會永遠以刁婦嘴臉長存世人心中。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她們的罪名其實更像一種標籤:你能娶十個八個,我必須得專一,還連醋都不許吃?老公都掛了,守節到死難道有什麼好處嗎?死了皇后妃嬪的皇帝哪個沒再娶,太后們養兩個男友怎麼啦?太后攝政,治國權等同皇帝,哪個皇帝又不愛權力?哪個朝代又不是分封了一大堆皇親,誰能說他們比外戚好到哪裡?這些「罪名」換到男人身上,搞不好還要被誇獎是有上進心、懂得鞏固王朝安定。
而另一邊,被誇獎的女性古人們呢?她們的輪廓幾乎一模一樣:節儉、寬容(老公愛娶幾個都OK)、順從(老公講話一定要聽)、自制(不碰朝政)、不濫權(只愛老公不照顧父兄),最好還生下繼任君主(才不會讓史官講老媽壞話)。「好老婆」模範長孫皇后更是一絕,還寫了本《女則》告訴世間女子要怎樣做個恪守本份(閉嘴管好自己)的乖女孩(還好後來弄丟了)。
當然長孫皇后的賢德不只是這樣,不過只要符合上述的條件,妳十有八九可以被封為「賢后」。不分中西。
「賢后」就真的很「賢」嗎?
這裡要舉一個近乎黑色幽默的反例:十六世紀英格蘭的珍.西摩王后,亨利八世唯一 (勉強)好死的老婆。
在拙文《為英國一代妖后翻案:當安妮.博林脫去了原罪》中,談到的女主角正是珍西摩的前任。安妮性格鮮明、擅長外交、不吝表達政治熱情、也不費心思遮掩自己對權力的興趣,所以想當然耳,英國的政治家們一點也不喜歡她──奇妙的是她當上王后以前,這些人許多還為她著迷;而擁有傳統「女性美德」的珍西摩半路殺出,當然立刻受到各種擁戴。
安妮博林最重大的「罪名」,並不是後來致她於死地的通姦罪(假的);早在此之前,她就已經受到嚴重的抨擊:因為她「覬覦后座」,在剛認識亨利八世的時候,就密謀把第一任的凱瑟琳王后趕下台,自己好取而代之,故導致後來的宗教改革──這根本是個絲毫不合理的說法,因為在此之前,英格蘭根本從未有過無故被離婚的王后,王后只有死了,國王才能再娶,而凱瑟琳當時看上去毫無過世跡象,娘家後台還超硬;何況安妮是過了七年後才與亨利結婚,原因是政治阻礙重重,而安妮要是一開始就相信自己能克服這些困難,她要不是極度好高騖遠的瘋子,就是個腦袋不清楚的傻子。
安妮最著名的舉動,就是拒絕婚前性行為。世人所見,是她據此狠狠地吊亨利的胃口以求上位──多麼荒唐,明明是一件美德,居然也能成為她的罪。實際上安妮這個決定毫不令人意外,因為她的姊姊瑪麗博林,在她之前正是亨利的情婦,隨隨便便就爬上龍床,結果就是隨隨便便被一腳踢開,後來一度貧困交加,國王還認為干他屁事。亨利此前的情婦生下私生子,雖然浩浩蕩蕩被封公爵,但永遠都不能做王位繼承人,只能做私生子。
明明今天女主角是珍西摩,為什麼要講這麼多的安妮博林?因為我必須讓大家看看這個對照組再往下說。
珍西摩其人,家世平平,靠一點稀薄的古早王室血統,進宮做過凱瑟琳和安妮兩任王后的侍女。在安妮博林顯露敗象時,珍西摩橫空出世,吸引了亨利八世的目光。珍的一切都跟安妮不同,外貌上,安妮黑髮黑眼珠,膚色還偏橄欖色,身材高挑纖瘦,這些都不符合當代美女標準;珍則正好相反,金髮白膚,體態較豐滿,和安妮是強烈的對比。安妮才華洋溢,音樂、刺繡、舞蹈、馬術、射箭、打獵、玩紙牌、多國語言聽說讀寫等等,一般女孩會的她會,男孩會的她也能玩,是超級社交高手;但珍西摩連大字都不識幾個,除了自己的姓名和極簡單的字句,幾乎可說是文盲,唯一興趣及專長是刺繡,也不愛熱鬧。亨利八世會喜歡上她簡直極端自然:紅燒肉吃久了,換口味的時候當然會點清淡的啦!
但這些都不成為珍西摩的問題。當代英國宮廷(注意是當代)對珍西摩推崇已極,到她死後,還稱她是「最美好、最謹慎也最慈悲的一位(王后)」,最懷念的也是她;亨利的六個老婆中,有兩個極其出色的凱瑟琳,她們都沒能獲得這種稱讚(實在是不公平的要死)。
被誇成這樣,那她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看珍西摩跟亨利的「愛情故事」是怎麼開始的。
那一年,亨利和安妮才剛結婚兩年,由於亨利非常極度十分想要兒子,而安妮的第一胎生的是女兒,所以接下來她拚盡全力也要再生一個,但卻不斷流產,導致亨利開始對她萌生不滿。由於歐洲貴族認為婦女懷孕期間不能行房,丈夫若強行求歡則被視作不尊重妻子的行為,安妮頻繁的懷孕及小產,讓亨利可以正大光明的找情婦。若只是上上床,安妮雖然不爽,但也不會怎樣,為了鞏固地位,她還把自己的心腹侍女送給丈夫。但亨利的渣在於,光是肉體不能滿足,那些都只是他的玩具,他有滿腔熱情想投注,這時候便看向了珍西摩。而珍西摩此時卻拒絕了,她說出了和安妮一樣的話:不結婚,就不上床。
話都是一樣的,但行為呢?安妮當年曾經乾脆離宮,跑去鄉下躲了一陣;亨利送了大批禮物給安妮,貴重的都被她拒絕了(儘管正式交往後她來者不拒);亨利給她寫一大堆情書,她愛理不理,亨利還追加寫信抱怨她;安妮曾向凱瑟琳王后求援,善良的凱瑟琳還很為這個女孩的名聲擔憂(正港好王后)。
而珍西摩,她搬進了亨利的隔壁房間,裝潢華麗無比,還有個通道直接通往亨利寢室,而亨利常來。
她拒絕了亨利送來的貴重珠寶,但保留了其中幾樣明顯來自國王的;她會在公開場合的安妮面前,故意將珠寶拿出來戴,惹得安妮忍不住抓狂,留下妒婦名聲。
不上床,不代表不親熱。她曾經坐在亨利的腿上,兩人你儂我儂,被安妮當場抓包,據說驚懼交加導致一次關鍵的流產(此時安妮地位已岌岌可危)。
原來安妮做過的事情她都做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那些臭罵安妮的道德衛士似乎突然眼瞎耳聾,還成為「亨珍配」的鐵粉。
為什麼?因為珍西摩家族地位不彰(當時),不像安妮的舅舅諾福克公爵是核心政要,靠勢更加顯赫;她坐上王后寶座也從不干政──唯一一次沾惹政治就遭到亨利冷語警告;珍西摩不社交,她唯一的社交就是跟一兩個閨密坐在一起刺繡,連對貴族夫人都沒有影響力。
相較之下,安妮博林的座右銘是:「普天之下,我最幸福。」──這位女士根本不在乎旁人怎麼看她:只做我覺得幸福的事、只做我認為正確的事。曾經有人告訴她,百姓們討厭她,因為他們想念凱瑟琳王后,她的反應是:那我能怎麼辦呢?既不生氣,也不擔憂。回過頭,她還是繼續推她的救貧法,百姓的請願書她繼續看。
父權主導的英格蘭,怎能容她隨心所欲?
為什麼我敢這麼篤定珍西摩有心覬覦后座?因為她和亨利的愛情並不是巧合,而是她的哥哥們有意指點──不覺得奇怪嗎?柔弱乖巧的珍西摩,在惡毒尖利的安妮博林眼皮下,身處虎視眈眈的眾情婦之間,怎麼居然就勝出了?此外,相傳珍很美貌(大家自己評斷),但她做過好幾年的侍女,亨利又沒瞎,怎麼會突然才發現這個女人?亨利的媽媽和姊妹都是國際間出了名的超級美女,難道還如此眼饞?
這些蛛絲馬跡都很難讓人相信,珍西摩是英國宮廷人口中那樣完美的王后。至少在男女私情上,她也就是個企圖明顯的小四。更讓我難以接受的,是珍西摩自小就是天主教徒,而天主教是反對離婚的,唯有配偶死亡,才可再嫁娶──那麼當她對亨利說出不結婚,不上床這句話,同時又搬入國王隔壁房間、顯然接受追求的時候,究竟在暗示什麼?是無視自己的信仰,還是要亨利對安妮狠下殺手?
然而珍西摩留在都鐸王朝紀錄裡的樣貌,仍然是個「賢后」。這一切只是因為,當她坐了王后,是那麼的「本份」。可笑的是,珍西摩才結婚,她的哥哥們就雞犬升天,在她死後,她的兩個哥哥長期占據了政治核心,還一度惹得英國王室雞飛狗跳。這個「乖巧」的妹妹,也不過是他們的棋子,再次被男權社會利用。好在這一切都發生在她死後,所以「外戚亂政」的罪名恰好讓她幸運躲過,才成就了記載中「賢后」的美名。
世上無人是完美的,這是現實,珍西摩的不完美並非難以接受;我真正難以接受的,是她實在過譽的「美德」:那來自男權社會貼給女性的另一種標籤。史書由男人書寫,我們現在看到的歷史女性,都只能透過男性的眼光去看、去評判;那些溢美的、毀譽的詞彙,頻繁穿插在真實的表象之外,遺留給後世無數的誤解,導致現在歷史學家經常在為女性們努力「翻案」。得到真相的路是如此麻煩,我們從中唯一的到的好處是,至少你能清楚明白,從前對女性的判斷原來如此簡單:順從、低調、保守、安靜即為正面;積極、創新、勇於表達自我即遭否定。女性地位的長期遭貶抑,並非朝夕之功,正是男權思想這種滲透式的潛移默化,點滴侵蝕了女性的潛在機會和成就。
時至今日,我相信世界上都還有很多個珍西摩,甘於受到男權眼光的束縛,願意犧牲自我換來所謂「美名」。女性最需要的,其實不是女權受到他人的認同,而是如何擺脫他人認同的束縛,找到自我的定位。或許當哪天女性不再感到需要向外追求平等,才是女性真正獲得平等的那天吧!
關於珍西摩,她看似平淡的一生,其實也充滿了八卦趣味,在我的Podcast中為她做了一個專輯,關於亨利八世的六個老婆們也各有故事,歡迎大家收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