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永遠的電影音樂大師,作品天長地久的 Ennio Morricone
初次聽到莫利康奈(Ennio Morricone)的音樂,是小學時看周潤發與吳倩蓮的「天長地久鐵達時」廣告,那時候當然不知道是甚麼音樂,長大後開始鍾情電影,才認識這位一代音樂大師。數不盡的名作,醉一生的旋律,有多少個寂寥晚上,有他的音樂陪伴,情緒才能慢慢平復。許多時,他的音樂比電影本身更重要,就如「天長地久鐵達時」的配樂,即使是影迷,也很少看過其出自的電影《嘉莉琺夫人》(Lady Caliph,1970),鐵達時未必真的天長地久,這段音樂卻是地久天長。
大師的電影音樂,令人難忘、堪稱一流的,數以十計(甚至百計),我最愛者,是《萬里狂沙萬里仇》(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1968)的 “Man with a Harmonica"與 “Jill's America"、《義薄雲天》(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1984)的 “Deborah's Theme"與 “Cockeye's Song"、《星光伴我心》(Cinema Paradiso,1988)的 “Love Theme For Nata",這些都是最有名、最大路的心水之選。“Jill's America"襯托著男女主角必然的分別,那愛意與離愁,背後的大時代轉變,每次聽都眼濕濕。很多他的音樂都是先聞其聲,後看其戲,例如《嘉莉琺夫人》我至今仍未看到,但聽馬友友演奏《嘉莉琺夫人》的夜曲(Nocturne),即醉心不已。其他著名音樂,例如《奇謀殺手》(The Professional,1981),戲不怎麼出色,但配樂 “Chi Mai"可能是大師最多人聽過的作品,可是我更愛其變奏 “Le Vent, Le Cri"。至於《雪海深仇》(The Great Silence,1968)、《劫寶奇謀》(The Sicilian Clan,1969)、《戰火浮生》(The Mission,1986)、《亡命夜巴黎》(Frantic,1988)等電影,現在都是先記起音樂,才想起情節。大師風格多變,有時不說不知出自他手,像《怪形》(The Thing,1982)的主題音樂,沒有刻意陰森,恐怖感卻像腳步聲般如影隨形。這個名單可以再列下去,長得用一輩子也聽不完、聽不厭。
撇除上述經典不論,近來自己最難忘的「發現」,是數年前香港國際電影節選映的《韃靼沙漠》(The Desert of the Tartars,1976),那無盡的等待、荒涼的絕滅,可作為「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的另類註腳,其時是我最迷失的一兩年,大師的配樂剛好中我的心境,可惜那幾段音樂很少有現場演奏版本呢。今天的香港人,則聽《查案記》(Investigation of a Citizen Above Suspicion,1970)也許最有共鳴,只願大家都能像《天倫之旅》(Everybody's Fine,1990)的英語片名般,與大師的音樂一樣,會是喜悅的結局。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