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因白恐而畫英雄,葉宏甲百年紀念展,葉佳龍憶諸葛四郎,漫畫家齊聚國漫館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
今(2024)年6月8日適逢《諸葛四郎》創作者、漫畫家葉宏甲百歲冥誕,文化部所屬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特別推出「葉宏甲百年紀念」特展,讓經典臺漫穿越時空。葉宏甲長子葉佳龍特別現身開幕記者會,分享父親充滿理想的一生。文化部次長李靜慧也於會上承諾,將持續收集更多臺灣漫畫家的手稿,將臺漫的動人歷史呈現於國人眼前。
漫畫家葉宏甲長子葉佳龍(文化部提供)

文|吳致良(文字工作者)

➤因白色恐怖入獄,所以創造英雄對抗惡勢力

2023年金漫獎頒獎典禮上,葉佳龍宣布將父親葉宏甲的作品捐給文化部,這批珍貴作品今日首次以特展方式與讀者見面。特展包含「諸葛四郎100」漫畫展、「成為諸葛四郎」動畫展、「英雄魂-記憶中的英雄展」等,並邀請紙風車劇團於臺中市光明國中操場演出「諸葛四郎」舞臺劇,融入民俗技藝、音樂等戲曲元素,帶領觀眾重回「諸葛四郎大戰魔鬼黨」的年代。

後排左起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葉佳龍,前排紙風車劇團成員(文化部提供)

記者會現場,葉佳龍分享父親年輕時,如同現今很多喜愛漫畫的青年一樣,15歲時組織漫畫會,是「新高漫畫集團」的創始成員。24歲時,葉宏甲在《新新月刊》以諷刺漫畫針砭時事,不久該刊因二二八停刊,26歲的漫畫家也因白色恐怖入獄。

「我的祖父母散盡家財,才把他解救出來。這是葉宏甲一生最大的苦難,但也是他創作英雄故事諸葛四郎的起心動念。他希望能夠有一個英雄幫助弱小、對抗惡勢力。」葉佳龍分享。

➤長子葉佳龍語音導覽,細數諸葛四郎重要里程碑

「諸葛四郎100」漫畫展梳理出百件收藏,分3區呈現,可近距離欣賞漫畫家筆下的線條、色彩和創意。其中「葉宏甲來時路」,可認識漫畫家生活中的物件與作品回顧;「你所不知道的諸葛四郎」介紹漫畫家有趣的冷知識,以及臺漫在當時對社會的影響;「宏甲出版社」則展出原稿及過去出版的漫畫。

造訪本展時,建議攜帶手機與耳機,可掃描QRcode,聆聽由葉佳龍口述的語音導覽,內容詳實,為本展一大亮點。在列舉葉宏甲代表性作品時,葉佳龍分析《決戰黑蛇團》(原名《決戰妖蛇黨》),藍色和紅色的套色技巧令人讚賞,建立了諸葛四郎漫畫獨特用色的風格。

葉宏甲最喜歡的諸葛四郎系列漫畫為《大鬥雙假面》(另名《龍鳳劍》),而《大破山嶽城》則是葉宏甲子女在家庭會議票選最好看的諸葛四郎漫畫。1963年的《大戰金銀島》以海戰為背景,與海盜爭奪夜明珠與寶藏,其海上攻防戰令讀者耳目一新,重頭戲更安排驚人的巨鳥與驚心動魄的火山爆發。

1963年的《神童千里眼》,是葉宏甲作品中少見以超能力為主軸的武俠漫畫,主角有千里眼能預見未來,化險為夷。這部漫畫和1961年《山嶽王子》,是葉宏甲過世前準備再版的作品。

「諸葛四郎100」漫畫展(文化部提供)

導覽中,葉佳龍提到1965年的《南國怪獸記》是宏甲出版社成立後,第一部諸葛四郎作品。當時日本怪獸片酷斯拉風行,《南國怪獸記》的戰爭場面也不再千軍萬馬,而是大象牛群,再加上怪獸、恐龍與海龍,完全顛覆、震撼當年武俠漫畫讀者的思考邏輯。武俠幽默漫畫《五日代蠻王》獨特以夢境為故事框架,以林小弟為中心,四郎和真平做配角,為諸葛四郎系列的衍生創作。

1967年國民政府頒布《編印連環漫畫輔導辦法》,重創臺灣在地的漫畫發展。即使如此,宏甲出版社仍每年皆有作品量產,直至1973年宣告解散。

「我父母親终於無法對抗審查制度對自由創作的扼殺,決定不再畫諸葛四郎,把宏甲出版社結束解散。從此他就過著退休的寂寞生活,以為世界已經忘記了諸葛四郎和他。」葉佳龍如此表示。

➤臺灣漫畫在50年代不輸日本,每週有十幾本漫畫週刊出版

葉佳龍分享,其實1950年代下半到1960年代上半,臺灣出版市場有相當多漫畫雜誌,「這是臺灣漫畫的黃金年代,每個禮拜都有十幾本漫畫週刊出版。」

以葉宏甲的作品為例,1958年《大戰魔鬼黨》於《漫畫大王》連載,同年《新篇桃太郎》則在《哈哈笑》漫畫雜誌連載,隔年《雙生童子》連載於《少年世界》。《大破山嶽城》連載於《臺灣漫畫週刊》,而1963年的《飛燕童子下南》連載於《少年週刊》。

每一本雜誌集結約5到6位漫畫家,每位漫畫家都有自己的學徒,像葉宏甲有12位學徒協助,「臺灣漫畫在50年代是不輸日本的。」葉佳龍感嘆這段歷史現在已鮮有人知。

葉佳龍3歲便能哼唱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因為葉宏甲工作時酷愛古典音樂。每當父親播放此曲,全家便知道要遠離父親,讓父親專心創作。特展會場也模擬葉宏甲的工作台,現場飄揚著古典樂。

談起母親葉陳錦蓮,葉佳龍表示她不僅是宏甲出版社的經營者,更要照顧4位子女與12位學徒的工作起居,是葉宏甲專注創作背後的重要支柱。夫妻二人平日相當喜愛拍照,特展也陳列了兩人常用的相機。除了攝影,葉宏甲也喜愛圍棋,從小教葉佳龍下棋。透過圍棋,葉宏甲教子懂得佈局,勿遺漏細節。

➤臺灣漫畫的武俠系譜,有更多漫畫家文物尚待收藏研究

「英雄魂-記憶中的英雄展」中匯整的「臺日動漫年表」,可看出臺灣武俠漫畫的系譜,名作包含1950到70年代葉宏甲的諸葛四郎系列、游龍輝《破竹劍》、陳海虹《小俠龍捲風》等等,皆是以中國通俗文學為根柢的漫畫。

1970到80年代,受《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重重刁難,作品數量稀少。1980至90年代,有鄭問《戰士黑豹》、《鬥神》、《刺客列傳》、《阿鼻劍》,陳弘耀《大西遊》、《一刀傳》等。1990年代有高永《梵天變》、卓宜彬(鐵柱)、戰克傑《太子爺》。2000年第一個10年,有高永、冠良《隋唐英雄傳》和葉明軒《無上西天》。2010年迄今,前後有韋宗成《冥戰錄》、葉明軒《大仙術士李白》、衛謙里《走在陣的路上》等。

不同世代皆有英雄作品的佳作,然而正如葉宏甲被迫中斷的漫畫人生,臺灣漫畫的發展也有這樣的斷裂。諸葛四郎的消失與《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關係密切,以至於當時紅遍大街小巷的漫畫作品,卻在之後的幾十年,幾乎銷聲匿跡。

晚葉宏甲5年出生的手塚治虫在1952年開始連載《原子小金剛》;早葉宏甲1年出生的日本漫畫家水木茂,1960年就出版了《鬼太郎》。在1970年代臺灣漫畫產量急遽下滑的10年內,日本有《哆啦A夢》、《假面超人》、《科學小飛俠》、《無敵鐵金剛》、《漂流教室》、《小甜甜》與《烏龍派出所》等等名作問世,這些作品迄今仍擁有為數眾多的讀者。

開創將臺灣民俗現場代入漫畫作品的《太子爺》作者鐵柱,也出席本次記者會。他驚嘆葉宏甲曾經創作過的角色數量十分龐大,「感覺上應該有上百位」,並表示,非常期待未來能看見更完整的葉宏甲創作歷程。

鐵柱認為,爬梳臺灣漫畫歷史的過程,仍有許多漫畫家值得被更深、更廣地認識,比方東立出版社創辦人范萬楠,也曾在1960至70年代創作多部武俠作品。又如這次「英雄魂-記憶中的英雄展」所列舉的漫畫家,包括陳弘耀這輩漫畫家,應該還有許多人還存著手稿,等待史料重整與問世。

文化部表示,國漫館東側園區是一個起點,自去年正式開展後,已推出各項展覽,讓大眾更親近臺灣漫畫。目前文化部已正式提出北側園區新建大樓公建計畫,經過行政院核定後,期望在最快時間內完成。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透露,諸葛四郎、真平當年風靡臺灣,是大家的英雄,也是部長李遠年輕時候的英雄。文化部期待5年後在國漫館新建場館中,能完整呈現葉宏甲的作品。

➤手稿的魅力,博物館除了典藏,更需活用藏品,與當代對話

「葉宏甲百年紀念」特展是國漫館於臺中刑務所策劃的第二檔展覽,國漫館籌備處首次展示由漫畫家屬提供的珍貴文物,展現了國漫館在典藏層面的重要職能。李靜慧表示,希望藉由這次與葉佳龍的合作,讓漫畫家對政府有更多信心,未來更放心將作品交給國漫館保存。文化部允諾會對相關文物、手稿做最妥善的維護,在未來落成的新館,進行更合適的展示。

漫畫家李隆杰分享,雖然小學曾看過葉宏甲漫畫,但今日看見手稿,仍感受到截然不同的魅力。「這是一種非常手工、古老的完稿方式,我個人看得很興奮,可以感受到裡面有些力量,永遠無法複製。」

看見1950年代的彩色手繪稿,也讓漫畫家小莊感到驚喜:「小時候覺得漫畫理所當然是彩色的,也不曉得印刷廠是怎樣印的,今天看到全部都是手稿,覺得非常了不起。」

葉佳龍展示父親葉宏甲手稿

進入網路時代後,作品或多或少都會留下數位痕跡,但早期的作品,稍有不慎,可能消失了也不自知。李隆杰認為:「博物館的收藏,顯得格外重要。」若非長子葉佳龍悉心且有意識的保存與推廣,葉宏甲的創作很難有如此可觀、完整的面貌傳世。

「以前的漫畫家,可能已經很難證明他們存在過了。很多90年代的漫畫家,已經被遺忘了,應該趁他們還在世時,好好將他們的作品、手稿保存下來。」李隆杰說。

小莊則認為,「如何讓民眾參與漫畫」也是國漫館的重要工作,「收藏只是一個環節,如何接觸、理解,甚至享受在漫畫中,可以透過策展和活動等多元的方式,讓讀者有更多的參與。」

大辣總編黃健和則分享,漫畫博物館最重要是用圖像說故事:「或許60、70年前的作品,細膩度一定無法跟當代比較,但是它仍然有相當迷人的筆觸,」而葉宏甲自身的歷程,也相當傳奇且動人,應該用圖像將他的故事傳遞給當代的讀者。

左起漫畫家小莊、大人的漫畫社陳怡靜、大辣總編黃健和、漫畫家李隆杰(黃健和提供)

➤聽到〈童年〉潸然淚下,未被遺忘的作品

在過往的記載中,葉宏甲的作品彷彿深受中國通俗文學影響,然而透過這次特展不難發現,日本特攝片、日本與歐美的推理文學,甚至西方經典名作的養分,都深藏在葉宏甲的作品中,多元且不拘一家。

比如1961《山嶽王子》讓人想到英國作家吉卜林1984年的小說《叢林奇譚》(又稱《森林王子》),而迪士尼的經典動畫《森林王子》在1967年才問世。有識者可以透過諸葛四郎作品的脈絡,發現當時全球通俗娛樂作品的種種明流與暗潮。

雖然曾經輝煌如諸葛四郎,葉宏甲晚年頗多落寞。葉佳龍於記者會中回憶:「60歲那年,我父親從收音機上聽到〈童年〉這首歌,打電話給當時在美國唸書的我,他在長途電話中感動落淚的告訴我:他聽到『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他終於知道還有人記得他和諸葛四郎。」

早葉宏甲十幾、廿年出生的美術界「臺展三少年」等人,曾在1940年代下半以「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撐起一片給臺灣藝術家的空間。葉宏甲曾是專注於繪畫藝術且略有所成的創作者,畫作曾多次入選全省美展。然而這些受日本繪畫訓練的畫家,1950年後因長達數十年的「正統國畫之爭」而紛紛折翼。葉宏甲1950年因白色恐怖入獄10月,往後專注於通俗漫畫,卻仍躲不過1966年《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對漫畫藝術的閹割。

➤作品是歷史最好的說書人

如同葉佳龍一再提醒,1950到60年代,臺灣漫畫的能量是不遜於日本的。當手塚治虫領著石森章太郎、藤子不二雄等一眾漫畫天才崛起時,葉宏甲也曾經培育12位學徒,從全世界各種流行文化中吸取養分,準備大展身手。只是歷史沒有如果,臺灣漫畫傳承斷了又斷。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近年致力重現臺語老電影,修復日漸消逝的老電影膠卷,將早被遺忘的臺語片黃金年代重現在當代影迷眼前。國家漫畫博物館的文物收藏,也擔負同樣的責任。葉宏甲與他的作品是臺灣漫畫歷史的重要里程碑,「葉宏甲百年紀念」特展讓這段歷史中的作品親自現身。

當年葉宏甲看著《原子小金剛》卡通影集出現在電視中,感到十分羨慕,希望有日諸葛四郎也能改編成動畫。葉佳龍在2022年完成父親遺願,將諸葛四郎系列漫畫改編成3D電影《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

《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動畫展(文化部提供)

「平凡人也可以做不平凡的事」,這是葉佳龍對父親一生的總結:「從這些文物手稿歷史到3D動畫,諸葛四郎百年展,代表的是世代傳承和歷史文化的軌跡。」期待觀眾能從這項特展,看見葉宏甲在困境與順境中,不追求名利,一路追隨對漫畫的熱情。●(原文於2024-06-13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葉宏甲百年紀念系列展演

  • 《英雄魂》記憶中的英雄展[演武場]2024.5.31-2024.9.15

  • 《諸葛四郎100》漫畫展[07宿舍]2024.6.8-2025.1.5

  • 《成為諸葛四郎》動畫展[S展間]2024.6.8-2024.10.14

  • 紙風車劇團《諸葛四郎-葉宏甲百年紀念》2024.6.15(六) 於台中光明國中操場

  •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台中市西區林森路33號
    周一~周五 10:00am-19:00pm
    周六~周日 10:00am-20:00pm
    週二展間休館不閉園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Openbook閱讀誌臺灣非營利專業書評媒體。Openbook編輯部將提供原生報導,文化觀察,人物採訪與國內外重大出版消息。 https://linktr.ee/openbooktaiwa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話題》從《妖怪獵人》到《阿朽》:諸星大二郎的克蘇魯與民俗學

話題》給成年人的(黑暗)床邊故事:《地球生命簡史》導讀

報導》我要寫台灣的推理小說:藍霄《錯置體》20週年座談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