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WOMEN我們:女也彳亍》展覽:什麼是queer?——「我們」曖昧的身份與碎片化的記憶
「Queer」是什麼?也許答案不必是一個硬邦邦學術解釋,在你腦海浮現的,可以是一些你認識的人又或者是一種不能明言的感覺。首個「WOMEN我們」展覽在2011年12月於上海展開,是當時中國首個探討女性主義和酷兒特質的展覽。展覽其後巡迴至三藩市及邁阿密。
美劇《Euphoria》:若愛情太過燙手 誰還會敢碰?—雜談創傷的軌跡、親密關係與自我認同
「從來沒有女孩像Rue那樣望著我⋯⋯她不只望著我,她見到真正的我。」可是,Jules卻在火車站自己一個離開了小鎮,剩下Rue一個在火車站。這是《Euphoria》(中文譯名 《高校18禁》)第一季的結局。《Euphoria》講述一班美國高中生的生活,劇集主要聚焦講每個角色的創傷和...
《體會》多媒體展覽:從藝術和私影文化探索「身體自愛」
《體會》展覽由香港體模社策展,展覽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fine art」(美術)部分,以攝影師Simon C的84張攝影作品為主軸,由他與一眾人體模特兒帶領觀眾欣賞一場場人體祭典。展覽的另一部分就是「從人體攝影到私影文化」講座系列,由學者、藝術家、私影模特兒、 性教育工作者等,...
美劇POSE:「現實世界」未能成為的人 淺談七、八十年代的LGBTQ、次文化
「The category is…Royalty」她徐徐走到台前,反射在disco ball的燈光照在她身上,金色的披肩、代表皇族的紫色裙子,她都穿上了。她轉了一個圈,向評判擺出各種姿勢,在那沒有冷氣且狹窄的地下空間,她的肌肉竟感到無比放鬆——每次伸出手、每次轉身都是自然的,不會害怕碰到牆。
有山有人 有書有記憶 《閱山》書展:以大自然記錄香港歷史 藏書抵抗遺忘
訪問當晚是個星期三,《閱山》展覽將在星期五舉行,策展人Matthieu與展覽團隊正在思考該用哪一個「閱山」的毛筆字放在展覽場地出面。「就用這個吧,這個『山』字有『山』亦有『人』。」有人思考了片刻就說,其他人都很快認同。其實我們與自然是共同體。
「IG 碼頭」相片展:沒有規則的碼頭 人們自我定義的日常
2021年3月1日,海事處以疫情為由禁止公眾進入「IG碼頭」西區公眾貨物裝卸區。工人將碼頭入口大門鎖上,向人宣告一個公共空間已變為私人空間,同時亦將散步、打卡這些碼頭日常化作往事。自2016年搬入西環,旅居香港的意藉攝影師 Pierfrancesco Celda (Pier) 就很喜歡到西環附近散步。
「The Room 空房」展覽 紀錄在黑白菲林上的房間對話
「The Room 空房」是本地攝影師Sabrina Poon的首個個展。展覽展出的一輯相片本來叫「Stranger To My Room」,是Sabrina偶然在日本一家唱片店看到的唱片名。Sabrina解釋本身有「Stranger」這個字是因為她認為朋友甚至是家人都未必能走入我們的「心房」。
回到個人記憶是最真實——「鑊鑊新鮮鑊鑊甘」細想現在、過去與未來
在疫情肆虐之下,我們每天看著新聞都有「鑊鑊甘」的感覺。活在瘋狂的日常之中,我們每天都要忙著「見招拆招」,但是隨著過去與現在的距離變得越來越大時,我們忘記了多少東西?我們又掉失了多少過去的細碎?「鑊鑊新鮮鑊鑊甘」展覽由視覺藝術家徐世琪(Angela)發起,旨在延續記者出身的城市研究者黎穎詩發起的「1.5米」訪談計劃。
「體祭」展覽 :身體自主 靜靜的跟自己對話
甫踏進展覽場地, 陽光透過窗折射光,影射在一幅幅畫作上。一幅幅畫家繪畫裸體模特兒的畫作在陽光下優雅並理直氣壯。每個特別的身體突破性別、年齡等的界線,呈現身體的可能性。身體自主藝術家暨策展人小丁與其團隊 籌備了兩年的「體祭」展覽邀請了十三名模特兒和二十名畫家,將不同的身體狀態以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