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有人 有書有記憶 《閱山》書展:以大自然記錄香港歷史 藏書抵抗遺忘

000
·
·
IPFS
·

訪問當晚是個星期三,《閱山》展覽將在星期五舉行,策展人Matthieu與展覽團隊正在思考該用哪一個「閱山」的毛筆字放在展覽場地出面。「就用這個吧,這個『山』字有『山』亦有『人』。」有人思考了片刻就說,其他人都很快認同。

其實我們與自然是共同體。

策展人Matthieu認為,要記錄香港歷史,不單要去記錄城市和人,其實郊野和其他生物也是香港的一分子。Matthieu希望自己可以以郊野和自然的角度去記錄香港。在《閱山》展覽中,你會找到Matthieu的藏書,分為路線、文學和自然生態三類。這些藏書有些是1970年代的,有些是2021年的,在這裏,你可以觸摸香港過去50年的生態史。「香港面積有七成是郊野及綠化地帶,真正郊野大概有四成,有一半的地方你不understand都好『大鑊』。」Matthieu說。走一趟《閱山》展覽,讓Matthieu帶你認識另外一半的香港。


「就用這個吧,這個『山』字有『山』亦有『人』。」有人思考了片刻就說,其他人都很快認同將用這張「閱山」放在展覽場地的入口。

與生態共存 在香港「我們也是共同體」

為何香港郊野值得記錄?

在山野裏,我們可以找到人的足跡。Matthieu認為山和城關係很緊密,不可分離,「一些以前是山的地方變成城市面貌,一些以前是城市的地方今日淹沒了在荒野之中」。Matthieu再解釋,「郊野有些是以前屬於城市的地方,後來人們都搬了去城市,鄉村沒落,但在郊野裏仍見到一些住過的痕跡⋯⋯會找到被廢棄的村莊」。

但對於Matthieu來說,只記錄「人」並不足夠。近年多了人研究香港城市,Matthieu認為研究港式建築固然重要,但這些仍然是關於人。Matthieu憶述以前讀過的生態課程,「生態學主要講人,認為人是最大的,可以handle(管理)其他生物。但現在的生態學所講的是,我們與其他動植物都是一個共同體」。

Matthieu說,香港的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例如蛙有二十多種,蝴蝶有二百多種,蛇有五十多種。Matthieu認為,生物多樣性是香港郊野特點,應該要保育,「如果這些與我們共存的生物消失了其實很可惜,我們有責任記下這些曾在城市與我們共存的生物」。Matthieu更強調,「我們常說自己是香港人,那些動物也是香港的動物。他們也該有『香港人』這個標籤」。


Matthieu拿著啟蒙老師梁榮亨的書,Matthieu說,老師每都會邀請他寫兩條新的路線在新書內。

書本是重要的歷史載體

Matthieu覺得以書去記錄自然十分重要。Matthieu認為書是一個比較嚴謹的載體,「網上資訊很發達,上網search行山路線會有四五十個行山網站,網上資料有時不太可信,未必這麼尋根究底,書就會嚴謹些」。不過,更加重要的是,Matthieu認為書可以抵抗遺忘。

「有一天互聯網消失了這些(歷史)就消失了,我們怎再將這資訊傳遞去下一代?這就是為何要書這個載體」。

Matthieu指出,看新舊的動物圖鑑可以見到歷史的變化,「由(圖鑑的)第一版去到第二版再到第三版,你會見到以前的(生物)數量少一點,之後(圖鑑)越來越厚,資訊越來越齊全,發掘得越來越多」。Matthieu又說,從圖鑑可見到科技的進步、時代的轉變,「以前(圖鑑內)是圖畫,是畫的,現在是實體相」。

在展覽中,有一系列圖鑑叫《Birds of Hong Kong》,Matthieu很想把它推介給香港人。Matthieu儲齊了由1977年的第一版去到2000年代的第八版。這些書內的雀鳥都是畫家Karen Phillipps畫的,「Karen Phillipps幫香港的雀畫了好靚的畫,而且畫得很仔細,會畫雀仔繁殖期是怎樣的、男仔是怎樣、女仔是怎樣」 。Matthieu表示,他剛剛開始儲的時候,Karen Phillipps仍未過身,但Karen Phillipps在2020年2月過身後,Matthieu就想儲齊成套書去紀念她替香港生態的所有付出。


Matthieu覺得書是個十分重要的載體,可讓歷史流傳下去。

「香港的生物很多都是外國人替我們記錄了。他們以前在外國出世,因工作來港,紮根香港,也為香港做了很多⋯⋯(作為香港人)也可想下自己怎為這個地方出一分力。」Matthieu說,展覽中很多藏書由海外購入,一些在英國,一些在日本,他不甘心生態歷史是由外國人書寫,我認為香港人有責任將生態歷史傳下去。


Matthieu:希望每人可找到自己在時代中的角色

Matthieu認為,有能力的人要盡量做一件事,抵抗遺忘了的歷史,每個人有不同的角色,而他自己就可在香港行山、旅遊生態出一分力。Matthieu覺得,香港郊野承載了很多歷史,都是香港原有的特色,就像我們的身份認同,如果有天忘記了,他日可能不再有此身份。

Matthieu說,展覽的書都與香港有關,一定會有本書與大家「click」到。Matthieu同時希望來看展的人可以想想自己有什麼可貢獻香港,「令這成長的地方keep到(它的)名字」。


(本文曾在2021年10月8日刊於《誌HK FEATURE》)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