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
小豆

會寫些閱讀的筆記、實踐、想法等,以及各種事情的想法和思考,也有在經營方格子和Dcard

內在創傷形成的想法和行為,以及後來的轉換

(编辑过)
參與徵文:內在創傷形成的自我保護/自愛/癮/習性,我寫了這篇文章,分享一些故事和想法

看到這個主題時候,多少都會有些感觸,總覺得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有可能會因為父母,而造成一些不好影響

那就藉由這次徵文機會,我也想想寫寫我的一些故事,當然以下列出幾點

⬛評價

這點是我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情況,也就是給予評價,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我媽說很棒或很糟

不過來自媽媽的評價,真的就是我內心的想法嗎? 其實好和壞常常沒有一定標準,就看看要放在什麼樣的情況,以及我的目的是什麼

後來我就覺得,聽到媽媽的評價很反感,不論這是正面或是負面的,這到現在也是如此

比如說我有時候整理桌面,我媽會說很棒,但是我可能只是就純粹讓書桌方便讓我做事,跟棒不棒真的沒有什麼關係;或者有時做些事情,我媽我會說很棒,懂得付出,但還是會對我媽的評價反感,我做這些事情,因為我想做或是覺得這有意義,跟我媽的評價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還記得小時候有次我寫回憶錄,結果我媽說我在浪費時間,其實我寫回憶錄這件事情,比我媽做的很多事情都更有意義,我日後還可以回顧,哪是浪費時間?如果我當初不紀錄,生命之中就缺少了一些東西可以回顧了吧,難道要因為評價而不去做嗎?

或者有時候我會選擇食物來吃,有些高糖或高鹽分的食物,就會避開不吃,結果我媽又在那邊說我什麼都不吃,請問我想要讓自己健康這件事情,是跟我媽有什麼關係,吃東西身體承受結果是我,這是我的課題,不是我媽媽的

而我對於他人的讚美或肯定,則比較容易接納,也比較容易從中有關懷和聯繫的感受,我覺得網路上興趣社群,常能夠帶給我這樣的感受,我們彼此之間因為興趣相遇,互相交流想法,以及可以用創作書寫想法和做出貢獻等等

後來有看到 「被討厭的勇氣」 書裡面提到的貢獻感概念:不是從別人那裡獲得「好的」評價,而是自己主觀認知「我對別人有貢獻」

因此對於各種評價,可以稍微期待,但是不去強求,這樣事情才會長久

就以創作為例子,如果一篇文章很多人點讚,以及受到些讚美,這或許可以當作動力的一部分,有些期待感,但更深層的動力,應該就是我想要分享,讓幾位讀者能從中有所收穫,這就是創作的長久動力

⬛有關於性別

我媽常常會把一些事情貼上性別標籤,覺得什麼事情,就應該就是男生才會做或是女生才會做,或者是身為哪種性別就應該怎樣怎樣的

這其實就讓我非常反感,導致我曾有段時期,為了要反抗這種想法,刻意去表現出所謂被認為女生會做的事情,去反抗我的生理性別

不過後來我覺得,這樣也還是受到性別制約,我反而陷入我媽的牢籠中,因為這種男生才會做或女生才會做的想法,就是一種限制

所以現在我就會想著,我喜歡一個事物,例如動漫角色或思想或行動等等,不用管這是男生還是女生會喜歡的,我喜歡這東西,就是因為我喜歡

或許某些角色或作品的受眾,會是生理性別上的男或女生比較多,但這就個數據、一個現象,這個事物不論是男生受眾或女生受眾多,我都可以喜歡

或者一件事情,不論是有比較多生理性別的男或女去做,我去做一件事情,就是因為我想要或我要做,不用因為性別而去受到制約,寬廣一點,就想成是人們會做的事情

⬛比較心態

比較心態這點真的是很討厭,如果成績的比較的話,可能是跟升學有關,所以多少都比較難以避免

可是如果是在成績之外呢? 例如身高、個性、才藝等等,我媽常常會說,阿誰家小孩長很高、體態怎樣怎樣、才藝有什麼有得獎、個性好好喔

這對我造成什麼影響? 其實就是一開始聽見會有些受傷,後來就覺得,反正我媽很白目,有個方式,當我媽拿其他人跟我比較的時候,我就反駁回去,那跟別人比起來,我媽也有很多事情是沒有比他們好的呀

我媽有時候,還會拿其他人跟他自己經歷比較,在那邊說別人家好好喔,去過多少國家,但我聽到就想說,去過多少地方真的是需要比較嗎? 這比較是合理嗎? 例如過程中的收穫和經歷,才是最重要的,有人即使不出國,但很多經歷都好好品味,願意付出貢獻等等,或發現樂趣,這些都是美好

要在每個方面都去比較嗎? 畢竟我能力和時間本來就有限,不可能任何都做到最好呀

我後來也算是聽習慣了,目前對於這些話,可能就聽到後心中稍微不舒服,但可以比較快就讓它過去,另外也可以想想看自己已有什麼,是別人沒有的,思考自己的獨特性

而至於哪些事情要比較,就自己跟自己比,而跟別人的比較,我目前是覺得可以選取幾個真心想要的,好好思考這個特質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如果確認是想要,就計畫和行動去達成,然後過程中的話,則跟自己比較,看自己比以前成長多少

以及,要是合理的比較,例如去比較一年看了幾本書,其實不一定是重點,重點是這些書對自己改變量多少,在可量化的指標以外,很多無形的指標也相當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而且是要能夠激勵和鼓動自己的那種心態,例如我看見有人在興趣社群內貢獻,我期望能盡一份心力,就善用自己能力,去創作出一些作品,過程之中就跟自己比較

因此他人可做為目標設定,但過程中的比較則放在我自己

⬛感想

其實面對過去種種,或許家長會在生命中造成一些影響,但我可以有所選擇,我可以成為故事的主人,選擇自己是否要繼續受到影響還是去斷開,選擇自己的心態和行動,也能將這股創傷轉為動力

父母愛不愛自己,和行為本身合不合理、或適不適合自己,完全是不同的兩回事

每個人都是跟父母不同的個體,適合父母的不代表就適合自己,每個人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也都有不同,任何人是與父母不同的人,我絕對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

或許我們無法讓那個人消失,但我可以藉由想法和行動,斷開或減低他們的影響,傾聽自己內心,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我的目標是什麼? 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目標

當他評價時候,或許可以想像如果今天是一個外國人,講著聽不懂的語言,那我會受到這個人的影響嗎?不會,因為我根本聽不懂,那就把這個想像用在父母身上

我絕對可以做出和父母不同的事情,父母不創作,我可以創作;父母不減肥,我可以減肥;父母不參與社群,我可以參與。即使小時候可能受他們影響,但是在長大後經由學習和思考後,可以對自身進行檢視和調整,活出自己的生活

花朵綻放,不會因為外界評價使得本質改變,就只是靜靜在那綻放

我也可以這樣想像,我的課業、閱讀、創作等等,絕不是為了從家長口中得到那種好的評價,而是要活出我自己的人生,去讓自己成長、去感受自己的價值、去照亮他人、去創造經歷、去與人分享

如果感受不到歸屬、溫暖、成就、貢獻、成長等等,我可以自己去開創,去投入更大的群體,去結交更多人們,網路社群,就提供我這樣一個管道,寫作過程能整理思緒、獲得成長,將作品傳遞給好多人,讓幾位讀者過程中有所收穫,就感受到自己那種貢獻感,同時能利己也利他,綻放屬於我的人生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