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gili

@sevgili

大梦醒来,永失我爱 ——观《颐和园》

太难受了。心脏肿痛,以至于根本无法入睡。不钻出被窝写一些什么,心里根本跨不过去。这一年,我看电影像磕瓜子,一部一部, 一部又一部。对这个世界,想知道的实在太多太多。而这部影片,戳得我生疼。已经很久没在看电影看哭后不过瘾欲求再理一遍顺顺心了。

只要你欢喜

时代在一个瞬间可能制造出一个英雄,时代也可以在一个瞬间颠覆掉一个英雄。是的,英雄只有他一个——比如在2006年世界杯的决赛中,我们只能看见齐达内。除了他,决斗场上基本上已是毫无意义的矫情和无法替代的冷漠,而此刻又在说他,说明世界杯已经没有任何惊喜。

读书很贵

读书不自然家家有书,处处有书店,是晚近发生的事,无论中外,最多不超过100年。要知道,大家的祖辈,大多数是不可能有条件藏书的,很多人甚至一辈子也没有走进过书店或图书馆。读书,现在看来这么自然而然的事情,曾经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即使今天,读书依然是很贵很贵的,不是普通人可以负担得起的。

《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书摘

一阵风留下了千古绝唱 特别是对于像父亲等一批已身居荣耀的人来说,观看再现真实世相与生活琐细的戏曲,是心理上一种必要的替换,是精神上的安慰,是情感上的温暖回忆。况且,耳目声色之消闲娱悦,是阅读思辨所不可替代的另一个美的世界。一个艺术家来说,最难言者乃世间情爱与家庭 回族人爱卫生爱干净早有耳闻,今日又加深了印象。

一点随想

孔飞力的《叫魂》里有个有意思的观点:这届清朝人民(“人民”包括腐败低效的官僚体系、奢靡颓废的江南士族文人地主、底层民众)不行,对不起乾隆皇帝;在自律才智等各种素质上,乾隆是领先全国的;皇上都是希望国泰民安,是底下人各怀鬼胎、没有大局观和这么高的政治站位,才导致最后盛世王朝崩盘了。

无题

常识,在所有的识见中最弥足珍贵;常识,是在大多数人不明白的困惑时刻说出的一针见血的真理。常识的对立物,是“潜规则”,是人们的偏见。常识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告诉世人:皇帝没有穿衣。潘恩的《常识》之所以成为影响美国人的醒世恒言,就是因为他充当了《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个小孩子,其言说的常识令人蓦然惊醒:喔,原来如此的啊。

无价的幸福

“世界很简单,人类很复杂”,也是人把世界变得复杂。人一太过亲近,就不可爱,就要失去想象的美感。越真实,就越难兼容相处:据理力争,则互伤和气;任情妥协,即勉强自己。然而不管过程与结局,我仍是意气用事,拒绝任何人情绪勒索。三十已过,从空虚、苦涩到欢喜和悔恨,个中况味已经尝得够了、腻了。

读毛姆

《归去来兮辞》,曾经倒背如流,到现在记得最清楚的是: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潜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世人所絮叨了上千年,有人说他自尊心太强,亦有人说五斗米太少。不知从何时起,在我们这个娱乐主打的现实社会,任何事情都会出现一些娱乐化的答案。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今天看到律所的年轻人跳了楼,心里实在憋得慌,不吐不快。前些日子看《曾国藩传》,有一个细节印象深刻——曾家兄弟湘军大捷,要乘胜追击剿灭太平天国,结果最后行军太急,反倒孤军陷于险境。这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时的安徽巡抚正要出师便接父丧,于是匆匆回家,这一路援军落空。

跟随权杖 ,仇恨远方(2022.07.09)

昨天出于好奇点开了一下朋友圈,感觉有种在过年的气氛,好可怕。庆祝的人中,有差点饿死的上海人、有追星的女生、有莫谈国事的岁静,才发现原来他们这么关注政事。对安倍晋三死亡的生理愉悦反应,是国人对仇恨洗脑最好的回应,就像大脑中被埋下的开关,触发关键词后被集体唤醒了。

在星辰大海中,你紧扣着我双手

思绪千回,兜兜转转,终究还是落在此。也许有心无力和无能为力结果都是一样,是不是全都不算数了?明月光,水浅流,岁月如溪水静静地徜徉。人世间为何不是春秋动荡便是心绪纷扰?我想是因为慧极必伤。棕红的血浆、逝去的灵魂换来的是更多的杀戮。这个人间的故事始终没有完,它总是痴缠着人类,尽是无止境的悲哀苦难和沧桑。

絮语

儒家的道德感之烈,甚至可以超越对生死的恐惧,它不仅约束着儒士个人,也要求儒士秉承着大道去约束君王天下,这浩然之气是我最最崇敬的一点。但是现在全面复兴的所谓传统文化多孔而少孟,没有了孟子的刚烈之气,就没有不移不屈的正气;重纲而轻德,这些儒家德性中,国家宣传得最多的是不是“孝”?

【奴役即自由】

引自豆瓣

关于一位罗马皇帝的两种书写

引自豆瓣

照我思索,能认识“人”

来源豆瓣

必须热爱

揣着一纸任命来到监狱 从此我必须热爱这里的一山一水 哪怕这些山水贫瘠和苦涩 这是我的使命 犯人们戴着镣铐被送到这里 他们也必须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 哪怕高墙铁网 将把他们再一次紧锁 这也是他们的使命 监狱之爱恒久而绵长 而我和犯人们必须要做的是 如何让这种爱变得深刻

千里共婵娟

心有千言,提笔仍旧不成书。赞的是“日试万言,倚马可待”的才情,赏的是“奏流水以何惭”的骄矜。年少时好诗文,不过是喜爱它琳瑯的音韵,因而久读成诵。彼时怎知作者赋予琳瑯音韵的情感。今时今日,早是记不全曾经至爱的《与韩荆州书》和《滕王阁序》了。

行歌何须记流年

旧文一篇—— 八百里铁骑横扫, 九万顷江山轮坐。君不见—— 村妇堂下灶中柴, 昔日千里阿房殿。几多朱门衰, 几多绯颜改。怎生红尘染碧落, 奈何紫微堕黄泉。巍峰沉荒洋, 渊潭起寒川, 六合八荒不得见, 痴人何处觅誓言?别故人, 醉乘风, 凤翔独舞九重天。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