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父母是影響 孩子的人生腳本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第491天感想,今天想修補一些昨天所講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內容, 自我狀態是分為 兒童自我狀態, 父母自我狀態 以及, 成人自我狀態。

2023年5月12日
今天想修補一些昨天所講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內容, 自我狀態是分為 兒童自我狀態, 父母自我狀態 以及, 成人自我狀態。

從兒童自我狀態中能夠再細分兩種包括是自然型兒童及適應型兒童, 而自然型兒童就是人與生俱來的基本情緒, 比如: 大哭, 大叫, 快樂, 傷心, 憤怒等等, 而適應型兒童就會因應環境, 人物, 情況而令行為及情緒有所變化, 因此我們長大後都會帶著這兩種的兒童自我狀態去面對事情, 這就像是人生腳本一樣, 只要你生氣就會重複地做同類型的行為及動作, 有時候可能會不同, 因為這是屬於適應型而已, 只要環境相同其實本質並無不同。所以有人認為這是適應父母的規則,不得不壓抑自己表達某些情緒,這就是「適應型兒童」狀態的概念。
因此, 每個人的性格會不同, 都是來自於成長背景的不同適應性而造成。也就是,我們成年後對於情緒的表達和感受,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小時候是如何學習和表現的。

當我們理解出自己處於什麼狀態下, 並不是代表著需要快點去改變, 而是去覺知自己, 人的自我狀態是不停在變動的,沒有好與壞,只是描述、覺察一個人真正的模樣。 而且自我狀態會隨著不同時間與情境有不同的呈現。意識到自己在哪種狀態,可以如何調整讓自己活得真實才是更重要的。

世上最悲慘的事, 莫過於以為自我是被上天及命運所安排好, 但其實只是自己潛意識,所控制著自己的人生而自己卻不知, 甚至在埋怨他人, 埋怨自己。

另外, 父母自我狀態中也是有分為幾個類別, 分別最出名是挑剔型以及審判型, 所以當這些人長大後, 有時候在位高權重的時候, 就會由兒童自我狀態變成父母自我狀態, 批判一些低級員工的錯誤, 甚至審判他們, 但有些不位高權重的也有父母自我狀態出現, 這可能是出現在審判自己的錯誤, 錯失, 而這些審判並不會帶來進步, 就像在埋怨自己後, 就任務完成, 可以放下包袱再錯一遍的感覺。
就像一些人會不斷批判自己行蠢, 英文又不會, 普通話又不會, 但卻不會審視及改變, 這些審判型最為人可悲, 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的主角蛤蟆先生, 正正就是這種性格的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