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落遠
張落遠

人無法在歷史中展現自己,只是掙扎在歷史的洪流

對於家人我總是交流無力

面對我的家人,我總是處於一種無力感,像是交流的觸角接收不到信號,只得中斷。經常是以我歇斯底里的喊叫劃下句點。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場偏見,就可以讓人窒息,而窒息感的原因之一在於只因你是個孩子,家裡頭最沒有話語權的角色。

馬特市之前也有過關於家庭的文章與討論。在我看來,歸根結底就是:父權結構

不論是華人社會,還是儒家文化,抑或是集體性潛意識,都會有一個本質的核,這個核,曾經困擾過西方國家(直至如今也依舊),東方世界裡的古埃及,印度,中東地區,拉丁美洲,以及一望無際的非洲部落。

我們經常聽見一些調侃式的語言:一位娛樂記者問一位己婚男明星,你的家庭地位如何。

爲什麼一個家庭要有權力結構?

社會中的權力結構往往不平衡,當它移植到家庭中的時候,往往是父親角色掌握決策,可是倘若做父親的不明白怎麼做父親,他只會遊手好閒,自私自利,又或是全然頑劣之徒,這樣的家,有愛嗎?

換句話說,當家成為汲血的工廠,謊言使人疏遠,爭吵讓人暴躁的時候,交流會不會讓心更親密?

我們時代的女性爲了他們的權力吶喊疾呼,孩子呢?他們是不是也該有自己的權力,向威權父親抗議呢?

我常常覺得自己在面對父親時是痛苦的。即便他是一個底層農民的兒子,做著被人看不起的活;即便在他的童年時期經歷過暴揍,辱罵(生長在村莊的孩子大抵如此);我還是膽顫心驚在他的陰影中過活。

母親像是一頭栽進水沟的牛,不辭辛勞的耕耘,但伊也有自己的心思,會算計,貪小便宜,見到一個沒鎖的共享腳踏車就會悄悄的騎上去。家,對伊來說是可以卸下心防的地方。但伊永遠不明白,愛一個人,不是給予他足夠的食物,不是每日都要分享心得,不是將自己以為的大道理一股腦講給他聽,要他記著,愛是理解,包容,愛是放手,愛,就是,敢於說愛。

我希望每個人的家都是港灣,不會有類似「救救孩子」的吶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