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爱智慧
野兽爱智慧

阅读·实修·转化

448 食禅:专心吃饭,也是一门功课

杰克·康菲尔德 心灵自由 2019-04-26

野兽按:之前参加禅修,印象最深刻的一项活动,就是吃饭。不只是因为寺里的馒头和菜好吃,更是因为每一顿饭都充满仪式感,如同一次坐禅,让人心里充满喜悦。

我们通常都漫不经心地吃,味道迅速地在口中来去。当食物还在嘴里时,因为对味觉的欲望和贪爱,而伸手再攫取更多。通常我们都无知整个过程的发生。

一行禅师曾说“吃,是种深奥的修行”。吃完一口,再吃下一口。如此一来,我们会对身体和自己的食量更加敏锐。

今天推荐一篇关于“吃”的文章,看完后,你或许会和我一样,开始重新学习“吃饭”这门功课。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如此之多的时间耗费在与“吃”相关的事情上——吃饭、购买食品、在花园里播种、收割、贮藏、剁碎、烹饪、与朋友共同进餐、收拾,最后还要处理垃圾。绝大部分人每天要吃2-4顿,而我们的进餐多数都是自动化的,甚至会在享用美酒佳肴之后仍旧被饥饿感骚扰。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往往忙着交谈,忙着东张西望,忙着尽情享受,却从未真正去品尝食物的味道。

和其他行为一样,“吃”亦可成为一种禅修。若你此刻不愿意起床准备早餐,不妨从一些简单的事情开始,如品尝一些葡萄干。

首先,若想试一试食禅,不妨让一切都先慢下来。请将盛放食物的盘子摆在面前,祈祷几句亦可,感谢曾为餐桌上的食物做出贡献的一切——阳光和雨水、播种的农夫、大地母亲以及你所能想到的任何事物:让土地更肥沃的蚯蚓,给蔬菜授粉的蜜蜂,这些都可以是你的致谢对象。你的生活离不开蜜蜂,也与蚯蚓密切相关,那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世界是一个整体,所有事物皆相互关联。

祈祷结束时,在盘子前坐上一分钟,什么也不要做,就那样静静地坐着。或许你会注意到饥饿所引发的身体感受,然后看着盘中的食物,感受那份饥饿,想一想多数时候这个世界都被饥饿和欲望所裹挟。或许你将第一次意识到,哪怕只是与饥饿感共处60秒也是那么艰难。

在这样做的时候,你可以检查一下身体里的饥饿感。是肚子饿?眼睛饿?还是舌头饿?饥饿究竟是什么感觉?不妨仔细体验,与它好好相处,在那六十秒结束时,你必然对饥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或许会有其他感觉浮现,像之前那样好好体验吧。若你讨厌葡萄干,憎恶感就会出现,做个标记如“厌恶”, 然后在当下一刻全然地感受它。


若准备好要开动,像观呼吸和观全身感受那样(只是将自己的注意力全然地集中在呼吸上或身体的感受上),慢慢地做,将觉察之光带进来。第一步是拿起葡萄干,如实地观察——请忘记“葡萄干”这个概念,试着从它们本身的形状、形态和颜色来观察。

若你继续看着它,或许你能觉察到它的整个历史。它们最初在葡萄藤上长成,而后被果农摘下,置于太阳下晒干,包装后运走,再被你买下,现在即将成为你的食物。或许你会意识到,整个世界犹如一张巨大的网,而你正处在其中。同在这个地球上,你是一种动物,它是一种植物,而此刻你即将把它转化为滋养你生命的能量。

用手指触摸它们,忘掉“葡萄干”的概念,直接体验你所感觉到的。是粘的?或是软的?在你的挤压下会破吗?是冷的?或是暖的?还是不冷不热?

然后,留意一下自己的身体。你是否感觉到自己在分泌唾液?注意观察,当饥饿感出现时,身体是如何自动分泌唾液的。切记,纯粹地去看,莫以思考干扰它。

若准备完毕,就将它送到嘴边。慢慢地抬手,留意你的手臂、你的嘴巴究竟是何感受;然后,慢慢地张嘴,仔细体会;将葡萄干放入口中,暂时不要咀嚼,先感觉一下它们是怎样的,然后合上嘴巴,放下手臂。一切就绪后,闭上双眼,开始咀嚼。带着觉察细细品味,然后再咽下去。请记得在咽下之后,继续保持觉察——你是否感觉到食物一路滑到胃中?做完这一切后,再缓缓地睁开双眼。

若在整顿饭的过程中,你都能保持这样的正念,那么你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就将发生切实的转变——你将意识到,何谓一花一世界。你所吃的是葡萄干,但它们却不只是葡萄干。有人称此为“内观式饮食”,其原则即专心吃饭,除此无他。

或许你会留意到一件事,即葡萄干的滋味持续不了多久。在你咀嚼一会儿之后,它的滋味就会消失,咀嚼到最后往往没什么味道。之所以我们渴望更多的葡萄干,原因正在于此。我们往往都是这样做的:嚼一嚼,不马上吞下,在滋味消失时再抓起一把塞到嘴里。

为何如此?因为葡萄干的甜味令人愉快。之后我们体验到的是什么呢?是欲望,是执著。我们渴求更多,在吞下最后一颗之前,我们始终渴求更多。若你肯细究,你就会从中看见佛教心理学所说的循环——人生无常,而感受之河不断流淌,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无明之辈趋乐避苦,贪恋欢愉而推拒苦楚,由此陷自己于争斗中。凡事有始必有终,但在它降临与离去时,我们往往都无法安住。

在吃葡萄干时修行正念,能让你于执著和推拒之外学到更多。或许开始你所留意的唯有那份甜味,但你逐渐会看到,那甘美的滋味终会消失,无法长留。觉察它的离席,并与之后所浮现的种种共处——此即一切冥想的核心。

不妨在食禅中试着辨别内在的不同声音,大多数人都至少能认出6种声音。首先站出来的是胃,它说它已经饱了;但舌头却不甘心:“太好吃了!我还想要!”眼睛也骨溜溜转着:“是耶,那些甜点还没吃过呢!”而后头脑站出来制止:“停下吧,你已经很胖了!”此时妈妈进来说,你得把盘子里的食物全都吃干净。关于到底要吃多少,有各种声音、各种观念飞舞缭绕。

有些人一周修习一次食禅,或在正餐时间,或在点心时刻——譬如在吃苹果时花上15分钟做上一次。许多人都发现,偶尔以这种方式进食对他们的健康颇有助益。

食禅的重点是让所有声音都进入意识层面,看清楚哪种是自己习惯追随的,之后学着去聆听其他的声音。若想点燃生活中的智慧,关键就在于,无论你是否坐在蒲团上,都要将觉察之光带入自己的经验。日日皆食,且不止一次,食禅正是发展觉知的绝佳机会。

作者简介:

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1945-),哲学博士、内观禅师、心理学家、作家。1975年于马萨诸塞州的巴瑞创立内观禅修社,后于伍达克瑞创立灵磐内观中心,拥有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著有《踏上心灵幽径》、《狂喜之后》、《智慧的心》、《带佛法回家》等书。

本文来自《初学者的冥想书》,作者:杰克·康菲尔德,译者:唐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