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oney
Clooney

每天作輸出, 自然能夠每天睡覺前也比早上聰明一點點就足夠。

論情緒- 《情緒解鎖》

第97天讀後感,今天念過一本有關情緒的書藉《情緒解鎖》, 作者在幼時被霸凌, 情緒更出現過問題, 為了壓抑自己使自己吃得胖胖的, 因為社會中男生總是被定型為不哭, 堅強的, 最後他卻因叔叔問他的一條問題, 這條問題就是「你感覺如何?」令他改變了人生, 他叔叔這句不帶任何批評情況的好與壞, 令作者從此之後有方法去面對自己的情緒, 不再被情緒,感受帶著走。

2022年2月18日

首先, 這書的名稱為《情緒解鎖》, 英文名 :Permission to Feel, 直解是「允許去感受」,作者認為當我們能夠面對情緒,情緒就能夠好好幫助我們去生活,甚至達到成功的必要因素。
很簡單的做個比喻,當你晚上走過很黑,沒有街燈的巷子的時候,總是會觀察街上巷子的每一個角落或是會否有什麼東西跑過,甚至只是人走過也會怕,而這是因為恐懼自我放大這些的感官及觀察,所以這些情緒會取走你很多的注意力,我們都知道注意力是最重要的事吧。(如果有看我的文章,及其他有關注意力的文章/書藉。)

雖然這樣的感受,在石器時代是非常有用,因為能夠幫助我們避開很多危機,比如說給猛獸撲倒。但有時候在現今的社會應該要改變了,特別在投資交易上,正所謂巴菲特所言:「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雖然我之前的文章都討論過,要臣服,正念,放下,反人性才能夠把交易做好,把身邊的事情做好, 但是總是不足夠理論及論點去一直支持下去,但《情緒解鎖》這本書的作者,用不同的例子去試表現出情緒的好處及壞處, 比如說:當我們在投資交易贏錢的時候,心情特別好,人總是會特別樂觀地去看這筆交易,及這件事情,自己會忽略了風險的機率,正所謂「輸錢皆因贏錢起」。而當一個交易員在投資的時候,總是很悲觀,自然會把問題放大,令到有可能使自己無法以更宏觀的角度去看這筆交易,或這件事。

但我們能夠看出, 當一個人心情好,樂觀的時候,總是會比較容易去冒險,去大膽創新,而一個人比較悲觀或心情不好,做的事也會比較注重細則,怕會發生事變。這都是好處。
因此情緒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到底是好還是壞,主要都是依靠我們能夠真正回應自己的情緒,知道當刻自己是屬於那一種的情緒,自然就不會被過度的樂觀,悲觀去影響自己的決策品質。 講到底也是最好學會正念,觀察自己的每一個當下,調整自己的呼吸,因為我們當緊張的時候,總是會閉上自己的呼吸,在生氣的時候會變得呼吸急躁等等。

令我想起<僧人心態>,在作者第一次去道館學習的時候,一個幾歲的小僧侶問他:「你們小時候都在學什麼? 」作者回答:「學子母,學算術。」作者反問小僧侶:「那你呢?」他回答:「他們教的第一件事是如何呼吸。 因為我們會隨著呼吸的變化體驗每一種情緒。當你學會導引和管理呼吸以後,你就能在任何情境裡出入自在了。專注於事物的根本,而不是細枝末節或問題的症狀。」
可能這就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學習的地方,這也是學校不會教我們的事情。

而在《情緒解鎖》的作者在控制情緒的方法,也是跟<僧人心態>作者相同的對應方法,就是先界定情緒的大小及狀態。
比如說 不開心,必然會有分為1—10分的不開心,而開心也會有分幾種不同的開心,比如,幸福,興奮,有活力,驕傲的,嘗試把情緒仔細地分門別類,而<僧人心態>中所言,如果我會當刻覺得失戀了,不見了錢包是屬於8分,9分的不開心,不如試試放大來看把10分定義為家人去世了,那麼可能你的失戀,不見錢包其實只是佔5分而已,而離婚呢?可能最多只是屬於8分的分數,別把當刻的情緒,悲劇放大,反而要把事情拉長,拉闊來看,正如<高勝算決策>一書所言,當你把股票的時間框架放大,自然就不容易每天都會受到升跌而影響心情,而且你每秒鍾都看著股票的金額加減會令自己處於一個緊張及不開心的狀態。

《情緒解鎖》作者更說要當「情緒科學家」,而不是「情緒法官」。
這句觀念是指任何情緒都值得被「探索」,我們帶著好奇心去認識、去理解這些情緒;但不需如法官一般去論斷,這個情緒是好、是壞, 在你開解朋友,同事的時候,也要帶著同樣的觀念去理解他們背後情緒的變化及背景。
不妨試試在朋友感到焦慮,不開心的時候,問問他 「在你有這種心情之前你正在做什麼事情?」這樣會更容易理解他們的情緒變化的來源,自然有助我們作出關心,去理解他們的情緒,除了能滿足自己的「八卦」之心,還能換取到朋輩之間的信任。
當然在我們情緒波動的時候也要問問自己「這種心情之前你正在做什麼事情?」
當你知道自己在生氣,在不開心的時候,其實已經消了一半的火了。

Credit 《情緒解鎖》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