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xpress
ckxpress

地球人。人文為體,科技為用。 創業者。LikeCoin、DHK dao 發起人。 創作者。逢週四刊出《區塊鏈社會學》週報,文章全數收錄於 ckxpress.com。 沒有固定手機號碼,但一封電郵就能輕鬆聯繫上—— kin@ckxpress.com。

1000 true fans:葾豬頭都有㒼鼻菩薩

假如你是個認真的創作者,但作品沒有人欣賞,你會:A:改變風格、路線或者創作媒介,以求迎合大眾品味?B:透過積累和整理作品、跟受眾互動、推廣、銷售,更加努力地尋找知音?

本週我們搞搞新意思,來個粵語教室,聊聊諺語「葾豬頭都有㒼鼻菩薩」。

「葾」,臭味,葾肨爛臭,傳出難聞的異味,一般源於腐爛的食物。不同於普通話「我手寫我口」,粵語有很多口語,多數人都不認識本字,真要寫出來的話只能取同音但意思不相關的字,即所謂借字,「葾」是其一,通常會寫成大家都認識的「冤」,也有人說正字應該是「蔫」,粵音「煙」。

「㒼」,通常會寫成借字「萌」,也有人認為正字應為「盲」、「齆」,眾說紛紜。「㒼」意思是閉塞不通,「㒼鼻」即呼吸不順,我特別有資格談論,因為一般人偶爾鼻塞,我卻是偶爾呼吸暢順,大部分時間都或多或少鼻塞。

廣東人拜神喜歡用豬頭,南方天氣炎熱,古時又沒有冰箱,食物變壞發臭不足為奇,不過不打緊,菩薩是用木雕、石雕或泥塑的,總之都沒有鼻孔,「葾豬頭都有㒼鼻菩薩」,是指即使多數人厭惡的東西,總會找到欣賞的人,通常用於男女關係。

讀到這裡,相信你也能體會,粵語不但源遠流長,更帶豐富幽默感,很多諺語都十分「抵死啜核」,讓人忍俊不禁。好了,今期我們就聊到這裡… 開玩笑,以下開始正題。

迎合大眾口味還是尋找知音小眾

假如你是個認真的創作者,但作品沒有人欣賞,你會:

  • A:改變風格、路線或者創作媒介,以求迎合大眾品味?

  • B:透過積累和整理作品、跟受眾互動、推廣、銷售,更加努力地尋找知音?

你作的曲不夠琅琅上口,就寫出更適合 K 歌的旋律;你拍的影片太過正經,就改成輕鬆搞笑的;你想用文字來表達但新一代把超過一百字的狀態更新都標註 #長文慎入,就改用 TikTok 來製作內容吧。在商言商,怎麼看 A 都像是正確答案。

我不會說 A 絕對錯,只不過,如果所有作曲家都寫 K 歌,所有 YouTuber 都走詼諧路線,所有人都用 TikTok 表達,那麼非主流的人群誰來滿足?既然說在商言商,我們且撇開理念,小眾需求沒人滿足關我屁事。但是,小眾需求沒有人滿足,在商言商,不正好是個商機麼?反過來,所有人都跑去滿足最大眾化的需求,那豈不是很擁擠、競爭很激烈的市場?

你或許會說,我的作品太小眾了,不走更大路的風格,會沒有足夠的人埋單。那當然有可能。不過,下這個結論之前,讓我們先算算指頭,看看曲有多高,和才會太寡。

假設你讓粉絲以 50 港元或 200 台幣月費訂閱或支持你的作品,目標是 1000 位付費粉絲,即每月收入 5 萬港元或 20 萬台幣,扣除假設佔 20% 的信用卡、平台手續費、支援人員等成本,每月 4 萬港元或 16 萬台幣,還是一份說得過去的收入,尤其是考慮到你做的是自己喜歡、相信的事。

那麼,尋找 1000 位願意付費支持你的粉絲是甚麼概念?如果以香港人口為基數,就是每約 7000 人中找到一位知音人;以台灣人口為基數,則是每約 23,000 人中找到一位;以世界為基數,就是每 7,000,000 萬人裡面找到一位。

如果以上的算術沒錯,當你說自己的作品過於曲高和寡,沒有足夠的支持者,你基本上是說,在 7,000,000 人裡頭,即整整一個香港的人口,都沒有一位願意為你的作品埋單。真的是這樣麼?還是我們不夠努力去找?

葾豬頭尚且有㒼鼻菩薩,何況是用心的創作?除非你的風格、議題、創作媒介都只是試水,還沒定型,隨時可以改變,否則如果你認真創作,真心相信自己的作品,與其嘗試隨波逐流,還不如更努力在人海中找出知音人,一步一步向 1000 位粉絲邁進。

1000 true fans

為免盜取前輩的光環,我必須強調,這些洞見不是我原創的,而是來自人稱 KK 的 Kevin Kelly。KK 早於 2008 年就寫下短文 1000 True Fans,啟發了千千萬萬的讀者,當中不少後來成為非常成功的創作者或創業者。

1000 true fans 顯然不是自古以來就適用的路徑,畢竟在互聯網誕生之前,要單人匹馬把產品賣出方圓十公里外都很難,遑論在全球範圍尋找知音人。1000 true fans 要成立,跟互聯網的發展密不可分。

1993 年,WIRED 雜誌創刊,定位「The Rolling Stone of Technology」,一直走在資訊科技與互聯網文化的前沿。作為首任主編,也是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的編輯(對,就是封底印有「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那份雜誌),KK 對科技趨勢,尤其是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有深刻的洞察力,出版了著名的三部曲《失控》《科技想要甚麼》《必然》

2008 年,互聯網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即使 iPhone 還沒面世,KK 已經觀察到一個新的典範,寫下 1000 true fans,並由另一位著名作家與投資者 Tim Ferriss 到處推介,發揚光大。到了 2016 年,原文部份細節已經過時,隨著 Tim Ferriss 收錄1000 true fans 一文的 Tools of Titan 出版,KK 重寫了更簡潔的新版本。

雖然兩文相隔八年,而後者又距離當下接近八年,但 1000 true fans 的根本論述與倡議始終沒變:作為創作者或創業者,如果目標不是發大財而是維持生計,你不需要目標百萬、千萬、上億的客戶,只需要尋找 1000 位忠實粉絲,持續做好自己,製作優秀的內容和產品;互聯網不但讓作者跟受眾直接互動,又能輕鬆收費,是尋找並維繫知音人的最佳媒介。

但我必須加上一個重要的註腳。即使目標不只是維生而是揚名立萬,1000 true fans 亦是起步階段的不二法門;成功找出並滿足 1000 位忠粉,再來考慮橫向或縱向發展,比起一開始就嫌市場太小不夠做,靠譜得多。Y Combinator 的聯合創辦人 Paul Graham 提出過很多務實的創業建議,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正是「it’s better to have 100 people love you than a million people that sort of like you」。

我的 135 位㒼鼻菩薩

我 kin ko 雖然也是 KK,但除了粵語恐怕沒一樣比得上 Kevin Kelly,唯有拾他牙慧,以「葾豬頭都有㒼鼻菩薩」為 1000 true fans 補充這個時空的脈絡,分享我實踐過程中的體會。

有人覺得,我明知文字已經不流行還只寫文章和出書,流連的社區與支持的產品都跟文字、文章、書本密不可分,不肯轉型 YouTuber、Podcaster,或者做出更順應時代的產品,說得好聽是堅持 L,說得不好聽只是個老頑固。

固執的確有一點,堅持或許也說得上,但那都不是重點。最核心的原因其實是,潮流總是在變化,即使學會迎合,也很易計畫趕不及變化,與其刻舟求劍,不如保持一貫風格,擇善固執,把迎合的心力都省下來持續創作、推廣以及從各種角度重申觀點,尋找懂得欣賞自己的 1000 true fans。

這跟不肯聆聽意見的「死牛一面頸」,差之毫釐。聆聽固然是好,但聽誰的,甚麼時候聽,都是關鍵。如果我說你創作的古典音樂有點老土,你該做是無視我而專注尋找知音,就算莫札特再世,我都會覺得他的曲子老土,我根本不是你的受眾。即使是潛在受眾群中,Alice 跟你說太左,Bob 跟你說太右,Carol 跟你說太大,聽從所有意見是邏輯上的不可能,死路一條;在鎖定個人特色前就隨別人意見改來改去不是聆聽,而是還沒找到自身特色。聆聽是與粉絲互動的過程,跟《喜劇之王》提到「由外入內再到外」的方法演技差不多,首先要創作者向外展現個人特色,找到初步的知音後,所獲的反饋才是最寶貴的意見,需要細心琢磨,考慮融入到個人風格,再一次對外呈現。

我可並不是說,鎖定個人風格去尋找知音人會比走大眾化路線來得簡單,我體會到的剛好相反,要找到 1000 位願意為自己作品埋單的人絕不輕鬆,需要頑強的意志,不撓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

liker.land/ckxpress

我從去年中起把每篇文章和相關舊文都出版成 Writing NFT 供讀者收集,直到上週,NFT 持有人數量才剛剛到達 1000,執筆之際,共 1002 人。本來,去年出版的《所謂「我不投資」,就是 all in 在法定貨幣》就有 943 位讀者購買,不過好些讀者都太大方,拿到文本甚至單是支持就滿足,總是不來領取應得的 NFT,我只好替這些讀者暫時保管,搞不好要帶著這份責任入土。

不過,NFT 持有人只是單次客戶,去年賣出一千本書的確是足夠我生活一個月,問題是我可不能每月出版一本書,一年能出版一本都很不錯了。參考 KK 的說法,true fans 的定義是總會購買你新作的粉絲,銅臭卻真實,因為那才稱得上是固定收入,有了這個 fan base,創作者才能心無旁騖,維持品質,持續輸出。

從這個角度,《區塊鏈社會學》週報的付費訂戶才稱得上忠粉,而我只有寥寥 135 位「true fans」(衷心多謝大家🙏🏼),達標進度僅 13.5%。122 期週報積累 135 位忠粉,平均每週每篇文章 1.1 位,如果維持這個節奏,即使所有人都不退訂,我都還得再寫 15 年多,才能積累到 1000 true fans。


我非常,非常需要大家支持。
如果我的文章給到你啟發或樂趣,或者你認為我的文章有價值,請付費訂閱。
請不要以為我有沒有收入都一樣,也不要誤會我沒所謂。我很需要靠寫作帶來收入,我超有所謂。
如果你能負擔,請不要再猶豫,付費支持。

👉 好,我考慮一下 👈


進度不佳除了因為我堅持開放所有科普文章,較難說服讀者付費,也因為幾年前 LikeCoin 撤銷香港註冊,讓我動態清零一次過失去百多位訂戶。不過,以上或多或少都只是藉口,最重要的還是我不夠努力推廣,內向又社恐,寫作雖然用力,但一到推廣就放軟手腳,佛系又隨緣。

就算我克服個性,改善推廣,尋找千位忠粉無論如何都是件苦差,更不要說,就算有天真的獲得 1000 true fans,假如到時我的身心已經沒法維持品質或產量,就算讀者願意單為老本付費,我也不好意思繼續收費,寧願停刊。說起這個,台港科技圈最受推崇的電子報,非已經停刊的《科技島讀》莫屬,我也是《科》的忠粉,讀過所有文章,聽過所有 podcast,獲益良多,但要說最最欣賞的一點,反而不是分析多有洞見,而是當周欽華先生感到沒法一直維持高質輸出,就毅然決定在高峰期停刊及按比例退款,毫不拖拉。

創作本來就是辛苦活,創作以外還要推廣、營運、銷售,更是百上加斤;1000 true fans 不是快速致富秘笈,絲毫沒有提供讓創作和推廣變得輕鬆的祕技,再說,想要輕鬆的人生,根本不應以創作或創業維生。1000 true fans 理論純粹告訴我們,如果你真正熱愛創作並相信作品對世界的價值,就不必擔心曲高和寡,只需要盡情創作,同時以最大努力尋找你的㒼鼻菩薩,不,1000 true fans。


為了科普教育,我的文章全部開放閱讀。即使未能付費訂閱,也可以單次購入這篇文章,作為紀念與支持。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