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不

@chiangseeta

「海外反賊線下串聯指北」Beta版

「自由不曾是從天而降的禮物,而是每個時代每個人應盡的義務。」我們未必能在每一次示威中都看到立等可取的成效,但每個個體的微小行動共同構築了歷史,也化作未來那個自由中國的萬千基石。也許今天我們無論怎樣揮灑熱血也無法贏他們一次,但能與你們並肩作戰,是我此生的榮幸——歡迎所有行動者分享自…

中國獨立紀錄片簡史

獨立紀錄片肇始者吳文光說,「吾輩的崛起,是緣於諸神的缺席」。正是因為國營製片廠和廣電總局,所以這些紀錄片才是「獨立」紀錄片;審查制度越嚴苛,被視為「獨立」的紀錄片也就越多;只要文化管控仍然存在,就永遠會有新的獨立紀錄片出現。獨立紀錄片的發展和當代中國追求現代性的進程高度一致,而獨…

巴瓦肖公社第5期 公民記者和集中營

巴瓦肖公社(la Commune de Pavachol)是一個基於巴黎、立足當下、討論藝術的中文線下沙龍。我們認為沙龍不僅應該發生在左岸的客廳,也同樣應該發生在街道和現場,更應該發生在一切有火花的地方。2022年7月22日,巴瓦肖公社第5期活動中,Meiirbek和我們分享了他…

21世紀是高清的20世紀——第15屆卡塞爾文獻展

卡塞爾是一個每五年存在一次的城市——中文語境下,幾乎所有提到「卡塞爾」的場合,指代的都是在這個城市每五年一屆的展覽「Documenta」(中譯:卡塞爾文獻展/台譯:卡塞爾文件展)。卡塞爾文獻展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世界最重要的藝術展,每一屆文獻展都在試圖梳理當代藝術的現狀和未來。

「巴瓦肖公社」第4期:時代革命

巴瓦肖公社(la Commune de Pavachol)是一個基於巴黎、立足當下、討論藝術的中文線下沙龍。我們認為沙龍不僅應該發生在左岸的客廳,也同樣應該發生在街道和現場,更應該發生在一切有火花的地方。2022年5月7日,巴瓦肖公社第4期活動中,L.K、蔣不和J.B.從紀錄片《…

「巴瓦肖公社」第3期:俄烏戰爭

巴瓦肖公社(la Commune de Pavachol)是一個基於巴黎、立足當下、討論藝術的中文線下沙龍。我們認為沙龍不僅應該發生在左岸的客廳,也同樣應該發生在街道和現場,更應該發生在一切有火花的地方。2022年3月4日,巴瓦肖公社第3期活動,孫僖和Lord Auch II分別…

「巴瓦肖公社」第2期:藝術的邊界——從陳漫和宋拓談起

巴瓦肖公社(la Commune de Pavachol)是一個基於巴黎、立足當下、討論藝術的中文線下沙龍。我們認為沙龍不僅應該發生在左岸的客廳,也同樣應該發生在街道和現場,更應該發生在一切有火花的地方。第2期活動(2022.1.14),蔣不和成家楨從宋拓的《校花》和陳漫為Dio…

黃馬甲三週年示威巴黎多人受傷,一中國籍男子被爆頭,腦漿飛濺Bercy

醫生問我對法國得是個什麼印象。我說雖然我可能被誤傷了,但感覺還不算太糟,畢竟在我的國家可能連示威的機會都沒有。她笑著和我說你如果下次再去拍照,一定記得戴好頭盔,我說一定一定,盡量不再給法國醫療系統雪上加霜。

「巴瓦肖公社」第1期:從Christo談起

巴瓦肖公社(la Commune de Pavachol)是一個基於巴黎、立足當下、討論藝術的中文線下沙龍。我們認為沙龍不僅應該發生在左岸的客廳,也同樣應該發生在街道、發生在現場,更應該發生在一切有火花的地方。第1期活動,陳景元、蔣不和成家楨三位分別從不同作品的解讀與被解讀;藝術…

《在北京尋找「自由」》階段性進展

想象如果有一天, 有7000甚至更多人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尋找自由,像一場不約而同的遊行,這聽起來是件多少有那麼點浪漫的事。

Christo 和他的凱旋門

近來巴黎和嚮往巴黎的人們都在談論Christo和 Jeanne-Claude包裹凱旋門的作品。Christo本人無疑是真誠的,他曾用紙、用繩索、用織物、用聚乙烯包裹過工作室的家具、畫布和無數日常用品。六十年代初期他就用合成照片製作了包裹公共建築的照片蒙太奇和草圖,在他的想象中,凱...

看不懂的當代藝術?——現代雕塑、當代雕塑和社會雕塑

雕塑的歷史是其自我解構的過程——羅丹的雕塑開始打破傳統雕塑的透明性和敘事,同一形象的不同視角出現在同一雕塑中,雕塑的形式與其內在結構開始脫節;到了杜尚這裡,觀眾和雕塑作品脫節,你認為的小便池,可以是杜尚眼中的藝術品;而在卡爾·安德烈的世界中,觀眾和藝術家也已徹底脫節,他們不再基於…

Vous voulez un mur, vous l’aurez 為中國駐法大使館添磚加瓦

為中國駐法大使館添磚加瓦 像長城一樣,修建圍墻,隔絕內外,是中國曆朝曆代政府面對問題時常用的「解決」之道,其背後的邏輯是「拒絕溝通」和「掩蓋真相」。我嘗試延用他們的邏輯,並對這種邏輯加以諷刺——2021年6月4日,我在中國駐法大使館門前用32塊紅磚為它蓋了一堵新的圍墻。

À la recherche de la "liberté" à Pékin 在北京尋找自由

À la recherche de la "liberté" à Pékin 在北京尋找自由我在做一個名為 À la recherche de la “liberté” à Pékin(在北京尋找自由)的長期藝術項目,希望大家能在北京的街頭巷尾尋找「自由」這兩個字(它們經常出現但...

烏爾姆第七夜講稿——暴力抗爭的目的與手段

Il est interdit d'interdire. 圖片來自網絡。政府本身並沒有那麼可怕,但其最可怕之處在於,政府消滅了政府之外的一切可能和想象。作為一個有無政府主義傾向的藝術家,我對理想社會的構想有些接近Comité Invisible(隱形委員會),一些觀點和例證來自於阿林斯基的《叛道》。

「暴力前史」

文章分為三部分,旨在為「沒有暴民,只有暴政」的觀點提供一些歷史的視角和論據。第一部分是2019年香港簡明政治光譜,轉載自Matters上@DrunkenMarxist 的這篇《香港簡單政治光譜》(已授權,將「社會民主」和激進民主合併,添加數字,略微修改),算是本文的背景資料。

廢墟的影像,是世界未來的樣子

廢棄文化局,甘肅,2017和大多數人一樣,對廢墟最初的興趣來自於廢墟的影像——植物重新佔領的房間,病毒侵蝕的斷壁殘垣,恐龍般巨大的鋼筋鐵骨,手術台上並置的縫紉機和雨傘——作為某種視覺意義上的奇觀,廢墟的影像在互聯網中悄然生長。影像是對廢墟的佔有,但更是一種詮釋和寓言,作為對「偉光...

That'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