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後大叔
八十後大叔

文字工作者,迷途小書僮。興趣廣泛,喜歡旅遊,踏足50個國家地區。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素食可以救地球?

(编辑过)
素食這個趨勢近十年從國外蔓延到香港,掀起一股新的飲食文化,也令人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忽然想起這篇文章。

在英國,著名歌手Paul McCartney發起Meat Free Monday運動,呼應「週一無肉日」;Meatless Monday更源遠流長,美國早於2003年已在推廣素食好處,現已遍及全球約四十個國家。在香港,推崇素食的社企Green Monday在2012年成立,數年時間已醞釀出一場素食革命,不僅社會各界響應素食活動,也將Go Green的態度延伸至生活其他方面⋯⋯素食,不只是一種飲食的選擇,也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何謂素食?

素食作為一種飲食文化,顧名思義是實踐食宿的行為,簡單說是Meatless,即不食用肉類。素食放諸不同文化與背景中,也有不同的定義,比較常見的是Vegetarianism,它與Meatless一樣主要不吃肉。在此基礎上有分蛋素食(Ovo Vegetarianism)、奶素食(Lacto Vegetarianism)及奶蛋素食(Lacto-ovo Vegetarianism),也有嚴謹素食者(Vegan),準則是連動物相關的產物都不會食用,例如牛奶、雞蛋和蜂蜜等。

此外,國外也有較寬鬆的素食,在蔬菜基礎上食用魚類食物,稱為魚素食(Pescetarianism)。對佛教徒來說,素食也有一層宗教色彩,連洋蔥、大蔥、大蒜、小蒜、韭菜等五辛也不吃,即是人們平時所說的吃齋。五辛本身並非內類,但作為調味料會刺激人的荷爾蒙,帶來憤怒情緒,所以佛教徒通常不食用。留意是外國所說的Vegan並沒有禁止食用五辛,而素食的人也不一定信教。 

為何素食?

記得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有個君子遠庖廚的故事,講的是一種不忍殺生的心理狀態,現實社會中同樣也這種情況出現,很多人自己不會殺雞殺牛,但端來一碟雞肉牛排,卻吃得津津有味。

食肉當然關乎殺生,但更重要的,是環保問題。根據非牟利社會企業Green Monday提供的數據,生產食物過程中所涉及的碳排放量,肉類是蔬果的20倍以上。1公斤番茄的碳排放是1.1公斤,但1公斤牛肉相對應的數字卻達27公斤。畜牧業是全球暖化的第一元兇,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8%,比飛機、汽車等交通工具的總排放量還要多,背後重要原因包括動物糞便會產生一氧化碳,而牛隻等打嗝也會釋放出甲烷,所造成的溫室效應遠比二氧化碳嚴重得多。你萬萬想像不到,牛隻對環境的污染比汽車還嚴峻。

環保問題之外,還有資源與食物消耗的問題。種植食物的過程固然需要水,而生產肉類所消耗的水資源卻要大得多,例子是300克小麥消耗390升水,而這個重量的牛排所消耗的是4,650升水。常說少淋浴一分鐘可節約十公升水,但原來吃少一塊牛排,成效比你少淋浴一年更顯著!由此衍生的問題誠然是水資源不足,原來也有飢荒危機。現時全球約40%的農作物用來飼養動物家畜,而這些穀物、粟米、大豆和燕麥,對人類是非常有營養的食物,這間接也加劇飢荒問題。Green Monday創辦人楊大偉說,食肉某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食物霸權。當然,絕大多數的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當我們明白這個概念,再去思考素食,也會發現它比食肉要更健康、衛生。楊大偉說,「工業化生產的肉類加入大量抗生素,會產生很多問題。現在腸癌是香港第一號癌症殺手,而食肉的人比素食風險高88%。」他舉例,肉類雖有足夠的蛋白質,但同時間也過量攝取飽和脂肪、膽固醇及毒素,他建議用大豆類、堅果類食物取代牛奶的蛋白質。「如果Rainbow Diet(彩虹飲食法)吃得均衡的話,便不會出現營養不足問題。」菠菜、西蘭花、西洋菜、椰菜花、南瓜、茄子、蕃茄及藜麥、牛油果、猴頭菇等,都是非常有營養的食物,當然還有水果。

素食趨勢  

《財富》雜誌公布的2020年度「改變世界」企業榜單,Green Monday集團榮登榜上第32位,對於推崇素食可謂功不可沒。據楊大偉說,香港以前有素食習慣的人大概有5%,現在每星期有一天素食的人是23%,即由30萬上升至160萬人。「現時大多數有膳食服務的小學都有實行Green Monday,在星期一提供素食,連香港機場、立法會以及很多大公司機構的飯堂也在推行。」他說Green Monday推崇的是Go Green,未必一定要星期一才食素,也未必要一整天都食素,可以用根據個人習慣舒服地進行。「Monday只是一個象徵性的新開始。」

楊大偉說近年素食是一個新潮流,不論大家是出自健康、宗教還是環保理由,總能感受到這個風氣。「現在很多餐廳素食餐排,要食素也不一定要在素食餐廳,這在以前是不能想像的。」Green monday也推行「無綠不歡飲宴」(Green L.U.C.K Banquet)項目,提倡「惜食、無翅、素一道」,除了不吃魚翅、起碼有一道素食,也希望做到零廚餘飲宴。他坦言現在開始留意到有人擺素食壽宴和婚宴,可見社會對素食的觀點有所改觀。 

素食餐廳

香港的齋食和素食餐廳已有多年歷史,寶蓮寺、觀音寺、東方小祇園、功德林,即使未必吃過,相信也有所聽聞。過往很多人對素食有所誤解,以為素食就是羅漢齋炒麵或齋滷味,楊大偉說素食其實有很多選擇,中式的糖醋麵、粗炒麵、水煮豆腐、紅油抄手,韓式的泡菜餅、石頭鍋飯,西式的黑松露雜菌意粉、豆腐蘑菇漢堡等等,當中很多是新的烹調方法。「現在素食口味和菜式有更多選擇,食客對食材的追求及配搭也更有追求。」

伴隨素食的潮流,近年素食餐廳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兩者形成相輔相成的效果,甚至乎有些傳統或歷史悠久的餐廳,也紛紛推出素食菜單,證明素食也是有市場,楊大偉還出版素食餐廳天書《Go Green餐廳88間》,介紹港九新界中西式的素食餐廳和提供素食的傳統餐廳。素食,其實並非獨沽一味,也可以很多元化。

PS:最近在Netflix看紀錄片《深海陰謀》(Seaspiracy),片中揭露商業捕魚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其中一個令人很震撼的數據是,每年因漁獲而被「混獲」(Bycatch)的海豚及鯨魚,數量高達30萬,影片的大致觀點是,即使你不殺海豚、鯊魚,只要你吃魚,牠們也會因你的飲食習慣而死。

製片人的信念某程度上是推廣素食,不過在很多人看來,將地球的生態問題歸咎於非素食者,其實是一種道德勒索。是否當素食成為主流,地球的生態平衡就能改善?歸根究底,是因為人類的不斷繁殖,才慢慢導致生態的失衡,即使不吃魚或其他肉類,也可能導致其他物種的滅絕。作為個人,唯一可以做的大概是不浪費食物,我偶爾會素食,但從不將這個信念強加在其他人身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