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子
把它捡起来,仅此而已
以这种眼光重审一下很多历史时期,就更能理解历史的多面向,很多人在以同样荒唐的“信仰执念”和“个人权威”为名进行着集体的暴行。
身体,意识,边界
身体联动着意识,意识捍卫着边界。有时候身体会被记忆封锁,要用各种方式把它打开,一旦流动,它便能折叠,便能伸缩,便能触达极限。愿每个人都能获得身体和性权上的自由。
唐山烧烤店事件:她问,我们如何来回答
我们是要共同筑起一道能捍卫所有人最大限度自由的安全墙,一旦墙被鼠辈钻了洞,基础便不稳固了,总有一天那只老鼠会撬自家的墙角,直至轰然倒下。唯有一星一点地小心呵护这道墙,表达我们对于它的珍视,最后才能,回过头去问答她的问题。
一堂课 | 论“语文”
我会在“一堂课”系列里,记录自己在一所提倡自主学习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体会”。上周五我跟同学们聊了聊:语文,为什么要学习听说读写,以及如何学习?
当核酸检测和排队打疫苗变成日常……
当我们的日常被疫情倒逼……我们有权利,选择不检测核酸和接种疫苗吗?
我是什么?
生活中的抉择看似是不同时间段里一个个任务模块,但不得不说每一个任务模块中的体验,相应地启动了下一个选择。我便是不断推动着我作下一个抉择的各个模块组成的复杂综合体。
记2021年7月
一次关于麻风病康复者的影像工作坊
妈妈,我想跟你聊聊
多少次说不出的话哽在喉头,全被一句“完成人生的任务”终结了。
给记忆搬个家(3)|脑子里的自问自答
爱说话的脑子,别扭的心情,和敏感的神经。
给记忆搬个家(2)|内心的声音
越来越不擅表达,甚至害怕自己说话会对他人造成打扰,但内心的声音,却总是不停歇。这是写于2018年末,我内心的声音。这一年外婆和爷爷相继去世,我的工作也大变动,连同内心,也开始不安起来。
给记忆搬个家|“外婆”
外婆在大前年去世,趁还记得的时候,写下了这些关于她的记忆。
跟六年以前的自己隔空对谈
这是2015年毕业时为了入职第一家公益组织做的面试答题卷,我在这家组织工作了近四年时间,填满我的职场初体验。如今的我,开始在公益领域里找不到自我,不知何去何从,于是借着答题卷隔空对谈,看看当初的我到底为“未来”想了一些什么。
我也不懂公益数字化
最近“数字化”一词的频繁出现,及倡导其与公益领域“结合”的趋势,又为领域内的从业者带来云里雾绕的一些大词汇和概念,究其所以,又鲜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内涵和意义,借此机会询问了一些朋友,把收获回来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经验,写了下来。
《我与你》的人生启示
——与其说是在探讨“关系”,不如说是一种基于关系的人生哲学。马丁·布伯在《我与你》中提出“我-你”、“我-它”两对原初词,基于这两种关系将建立截然不同的世界和人生,分别是由“我-它”带来的经验世界,以及“我-你”建立的关系世界,生活在此两个世界的“我”,也必然经历迥然不同的人生。
本土文化、日常生活与社会改变
1. 本土文化的形成具有独特性 本土文化是因应当地的环境、资源和生活者经验共同创造出来,或由当地人对传统/外来文化进行重新阐释后,以某种形式续存和发展的各种文化因素,涉及宗教、艺术、庆典习俗、日常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本土文化往往是经过长时间的积淀、传承、甚至简...
会迁移的饮食习惯
第二十一天,三个星期的时间了,好像足够我腻烦 “呆在家里与爸妈朝夕相处”这件事,这也是我自大学毕业以来连续居家最长的一段日子,我开始有点期盼着回归独居生活了…… 印象中妈妈一直没有工作,不管爸爸去到何处,她总是陪伴我们左右、料理家务。
南方姑娘的饺子记忆
今天的主角是饺子,作为从小以大米作主食长大的南方孩子,我跟和面、擀皮儿、包饺子等一系列动作并不是多相熟的好朋友,直至今天我们还是会选择从市场买饺子皮回来,机器质感的饺子皮却丝毫无法阻止我对这种食物的爱。自家包饺子的记忆,始于2005年,那时我刚上初一,班主任是个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