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软体产品公司的成长策略:从客户成功、资源控盘、到产品布局
产品的客户成功
软体产业最早开始的时候,沿用的都是硬体
软体产业最早开始的时候,沿用的都是硬体思维,软体产品就像是一个商品的买卖。无论是包装成「套装软体」,还是以「licensing 」的方式,都是把软体做出来,包装一个价格,卖给客户后,「安装」到客户的电脑里。
因为一个产品的「销售动作」已经完成了,钱也收了,至于客户用软体用的如何,有没有真的有解决客户的问题,原来销售的软体公司其实也不是很在意。
如果你买了真的觉得不好用,原来的软体公司可能还会「再销售」给你升级版。
近几年,才进一步发展出所谓「SaaS」的模式:软体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体不再是单纯的商品,而变成是一种服务,客户用「订阅」的方式来取得软体服务,不喜欢随时可以取消。
其实说到底,客户买软体的目的,不是为了「买到一个软体」而是为了买到一个对的软体工具「来解决一个问题」。
所以一个软体产品的成功,关键其实不是销售模式,而是有没有确实解决客户问题,如果说一个产品最好的成功,就是能帮助到客户的成功(customer success )。
一个产品达成客户的成功,才能真正创造一个产品最高的市场价值。
所以如果以产品发展的价值曲线来看,产品价值的最高点,并不是在产品上市的时候,而是在产品上市后,客户开始采用,并且因此解决了客户问题,达成所谓的「客户成功」之后,才会达到产品价值的最高点。
但最开始的设计阶段就很关键。软体产品是要解决问题的,产品设计阶段的关键是「问对的问题」 ,而不是直接进行「解决方案」的设计。
真正听懂客户的需求,并看透真正的痛点,问对的问题,就可以从设计开始就产生产品价值。
接着进入产品开发,然后到产品上市,然后才是产品价值真正的挑战。
产品上市之后,要有客户采用、采用后要有客户使用、使用后要能确实改变客户的现状,最后达到客户成功。这一层一层都是考验产品有没有真的做对,也一再透过市场来检验产品的价值。
其实一个产品发展曲线,往往最大的「鸿沟」(Gap)就是在上市到客户成功这一段。
很多产品经理会很执着于「做产品」本身,对于什么是一个「完美产品」,很有自己的诠释与坚持。
产品上市之后,如果客户不采用,还会觉得是客户不懂的欣赏这个产品,或者业务不懂得销售产品。
客户如果是要吹干头发你却给了他一台Dyson的吸尘器,再厉害的产品没有解决客户问题,没有改变客户现状就是没有价值。
而产品没有真正解决客户的问题,没有客户愿意持续采用,产品的价值就会很快的崩盘。
一个没有市场的产品,就像地球上许多失去栖地的物种,默默灭绝,我们还来不及知道他的名字,就已经完全消失在世界上。
掌握产品的生命周期
所有的产品,都会有一个生命的终点。无论是最终多么成功的产品,最终都会有走到生命尽头的一天。
Nokia, Kodak, MySpace, Netscape 多少曾经辉煌的产品公司,在时代的洪流下都变成了历史。
如果说「客户成功」是产品发展路上最大的鸿沟,一旦辛苦跨越鸿沟后,产品的成功有时会成为产品公司最大的包袱。
市场使人渴望,所以一旦取得市场后的快感,小心这种快感会使人沉溺,产生惯性运作的组织,会忘记了加速度。
因为每一个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所以一个产品的成功,并不保证一个产品公司的长期成功。
一个产品公司的持续成长,必须要在原有成功的产品基础上,延伸并探索第二个产品,以延续整个产品公司的长期成长。
最好的状况,当然是第一个成功的产品价值,开始成长停滞或下滑的时候,第二个产品已经开始取得客户成功,产品之间能够一棒一棒的层层堆叠出产品线,产品公司的价值才能一层一层的接续成长。
市场是快速变迁的,如果一个市场的战争还没有结束,我们不能因为打下一座城池就只固守这座城池,必须以此为根据地,继续往下一个城池扩张。
打下一个山头,扎个营喘个息,就要准备往下一个更高的山头。
产品一定都有生命周期,成功的产品在时间的巨轮下只会慢慢走向凋零。没有永远成功的产品,只有永远的追求— 对成功的产品永不停止的追求。
产品开发的资源控盘
而产品发展都需要资源,而且资源投入都一定先于价值产出。
所有产品发展,一定都会遇到资源不足的挑战:人手不足、时间不足、或是预算不足。
所以产品发展还会有一个「资源管理」的题目。要投入多少人力?要什么时间投入?要准备多少预算?
所以产品投入的资源,也有一个依据时间开展开来的资源曲线。在产品的发展初期,梭哈所有的资源是风险很高的,一般来说是在在产品初步上市之后,随着市场的反应,再逐渐加大到最大资源。
所以当一个产品公司,从一个一个的产品发展成产品线之后,就会开始出现非常复杂的「资源控盘」的问题。
产品的推出看起来是一棒接一棒的,但对产品开发团队来说,如果已经有四个产品,几乎就等于是同时开四个战场,同时间开打,等于同时间每个产品都需要投入资源。
在产品公司发展的初期,其实反而是最单纯的。倾全公司之力,就是要打造出第一个成功的产品。
但在有了第一个成功产品之后,要开始投入发展第二个产品,就开始有资源分配的问题。也许是分配80%的人力在主产品,而20%的人力开始发展新产品。
而随着第二个产品也逐渐迈向成功的时候,第一个产品也进入维运模式,也要准备发展第三个产品,资源就可能被分散成:50%第一个产品,30%第二个产品,20%发展新产品。资源分配的拿捏就越来越需要智慧。
在产品线越来越完整的阶段,「资源控盘」就是一个非常奥妙的题目了。有时候软体产品的关键资源是「人」,而人是最难管理的资源,而当资源控盘往往会牵涉到团队的重组、组织的调整、甚至是工作方法的改变,背后常常是在挑战一个公司日常运作的惯性,不可避免在过程中就会有很多的冲突。
而「资源控盘」的精准度,需要有完整的「产品发展蓝图」(Roadmap)。
产品的发展蓝图(Roadmap)
就跟作战一样,战略地图一定要先有的,战线现在在哪里、哪几个地点需要重点突破、下一个战线要推进到哪里,才能够知道怎么调兵遣将,做最佳化的资源部署。
之前Facebook曾经发表过一个Facebook十年的产品Roadmap,显示了Facebook一个接着一个产品的堆叠发展,构筑出了一个完整的产品布局。也让大家知道现在的时间点,我们在哪里,之前推出过什么产品,下一步还会陆续推出什么。
一个产品公司在产品线逐渐开展开来以后,「产品的发展地图」(Roadmap)会是关键的战略地图。有清楚的方向之后,需要靠有效「资源控盘」,来执行产品发展策略,有效率运作团队往目标前进。
而每一个产品都要确实的推动上线计画,直到推动到「客户成功」来达成每一个产品的成功。一个一个产品的成功,才能堆叠出一个产品公司的长期发展。
总结一个产品公司的长期成长策略:
- 产品的发展地图:作为方向指引的战略依据。
- 资源控盘: 精准分配投入产出,用有限资源最高效率执行产品发展
- 产品线发展:掌握产品的生命周期,有节奏的推出产品与功能。
- 客户成功:每一个单独的产品,都要整合有效的上市计划,来达到最高的产品价值。
如果你有看到这里,并且也对这篇文章有共鸣,不用怀疑赶紧跟我联系,91APP接下来的面对国际的十年计画,很需要有经验有想法的产品经理与技术经理一起加入。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