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球王比利

DuncanLau
·
(修改过)
·
IPFS
·
当今世上最被推崇的足球球王,大概是美斯和C朗,都已踏入他们职业生涯的后期。他们之前的,有点众说纷纭。再之前的,能够得到举世公认的,可能已是阿根廷的马勒当拿了,他早两年离世,享年六十,已经不是很多人看过他的比赛。再推前一代,被称为球王的巴西球员比利(Pelé),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获得三面世界杯冠军金牌的球员,可能认识他的人,更寥寥可数了。

戏院关闭,唯有在网上找戏看。自己一向爱看纪录片,而Netflix有不错的选择,部分更是自家出品,颇有口碑。这天看到这套《Pelé》,已经是去年二月推出的。这位巴西球王曾经疯魔一时,但他退休后,辗转当上评论员,而在世界杯赛事期间,往往逢贴必输,搅到有些实力份子情愿他不要提自己的名字,港人称他为「乌鸦口」,的确带点不敬,但也是较年轻一辈人对他的印象。

「倒挂金勾」是比利的招牌动作。

也许是年代久远,他以17岁之龄参与1958年在瑞典举行的世界杯时,自己仍未出生,相信现今的球迷,真的看过他比赛的,少之又少。跟自己一样,只是道听途说,况且当年电视还未普及,即使后来播出的片段也是有点模糊不清,更多只是入球片段那十多秒,很难说有特别印象。因此,我也有一刻怀疑,这套纪录片会不会是大部分一个个访问,讲多片段少。

因此我的碓非常惊讶他们可以找到如此多影像,我不肯定他童年的片段是真实,应该是后来制作重现当时情况,但配合「剧情」也算合理。而一跳到他签约山度士(Santos)球会后,练习,比赛,出国途上,在酒店和一些私人场合包括他的婚礼,应该是真实的录像,大大提升电影的可观性。当然,也有今日今日的他,和一班当年队友,教练,家人的访问,算比较全面。

自己知道这个人物的时候,已经是他去了美国的事业晚年时期,除了一些通常是技惊四座的精华片段外,我没有看过他一场比赛。而每次世界杯比赛时,总有评述员提醒,他是唯一一个得过三面世界杯冠军奖牌的球员,是如何伟大!后来我也对世界杯历史有些研究,做过大量资料搜集,才留意到他在62和66年的赛事中,都只踢了头两场便伤出,没有再参与余下赛事,而58年一届他只刚满17岁,而我们心目中的巴西国家队必然是球星如云,个个独当一面,他不过是其中一员吧。因此感觉上,他应该是适逢其会,刚好遇上巴西皇朝的时期,搭上顺风车而已。

但从电影中所见,他的表现真的是神乎其技,在那年纪(当时是世界杯决赛周纪录中最年轻的球员)去到半个地球的异地在如此大的舞台,全无怯场,在严密防守下,仍然可以施展浑身解数,玩弄比他高大的对手,如入无人之境,个人入了五球,对球队来说,是举足轻重,得到冠军是他有份努力的成果,无可置疑。 62和66年的确因伤,贡献不多。但70年,他原决定不再踢世界杯,最后为人民,为自己再战,当时已有声音指他已走下坡,强弩之末了。结果他重拾初心,尤如当初的少年心态,投入拼搏,不计胜败,只从比赛中取得喜悦。

除了入球,有几个精彩时刻更能让人了解比利有多厉害。第一埸对捷克,他在自己半场近中圈,见到捷克门将站到禁区顶,他便突然放一记冷箭,球飞越门将头顶,他转身狂追,球只在门眉和门柱的角位两吋之遥出界,他阅读球赛的能力可见一班。第二场对英国,他的一记精彩头捶,只可惜遇上英国名宿门将宾士的精彩扑救,但这一捶一救已成为世界杯历史上的标志性片段。而后来在决赛对意大利,比利的球捶如出一辙为球队追平。第三场对乌拉圭,最后阶段,比利接应直传,势成单刀,门将出迎,但比利只是跳过皮球,从门将右边绕过,再跑到他左边,再追上皮球加一脚射向空门,可惜有点偏差,皮球在远柱边出界。他也做出多次无畏无惧单人力闯敌阵,还有他独特版本的No look pass,都显示他的过人之处,并无半点暮年之态,以最好的表现最后一次代表国家队。

当然,他也是一个平凡人,电影在短短介绍他童年的生活和家庭背景之后,便轮到今天的比利出场。在一个空洞的房间,只见一张空凳,然后一个黑影,扶着步行器(walker)走向椅子,坐定后将步行器推开,有另一个人来拿走,然后镜头推向这个人的上身,我们见到今日的比利,面容有些不同,但观察一下,也不难认出来,毕竟岁月催人,他已经八十岁了,而且几年前做过大手术。不过,开始访谈之后,那种老态也渐褪去。后来他和一班旧队友聚餐喝酒,大家又好像回到从前少年时光,开个以前常开的玩笑,依然笑到人仰马翻。

如果以为电影是来懐旧,重申这个一代标志性球员的伟大,电影接下来的时间,恐怕令人难过。在播放他的婚礼片段后(比利后来再结过两次婚),记者竟直接问他有没有做过出轨行为。比利迟疑一下,承认了,并且解释,在那时代,球队经常出外比赛,在陌生城市,很多女球迷愿意投怀送抱,避无可避。他还承认,有些甚至有了小孩,他是后来才知道。 (早两年的一部马勒当拿的纪录片也有同样剧情。)

但最大的污点,却是来自政治局势!原来巴西出现一次政变,由军方夺权,自1964年开始以独裁统治,直至1985年才结束。期间滥补滥刑,民怨沸腾,但很多人敢怒而不敢言。而比利是很受拥戴的球星,生活还不算太差,而且经常出外比赛,眼不见为净,他自己也尽量避而不谈,即使很多人想知道他的政治立场,亦希望他是站在人民的一方,甚至祈望他会讲一两句,他自己却沉默地保持中立。

但正所谓「避得一时,避唔到一世」,他的足球事业如日方中,在他接近第一千个生涯入球的时候,全国上下都关注。终于成为历史之后,众人都替他高兴,以身为巴西人感到骄傲。而独裁政权也看准这一点,希望利用比利替自己漂白,于是发出邀请,说总统要接见比利,恭贺他一千球的成就。结果,比利前往,和总统握手,合照,言谈甚欢,也伤尽拥护国民的心。其中一位前队友现在提起,仍犹有余忿:「我深爱这个人,但并不阻止我指责他!」并指他只要肯说两句,肯定有份量,对国民有正面作用。可惜他身为一个受逼压的黑人,却是选择做一个唯唯诺诺的顺民!他说起来还火气十足,而比利只是耸耸肩自我解释,总统要我去见他,我可以怎样?

而电影亦交待了独裁政府要利用世界杯的成就,去粉饰政权,66年失败后,70年人才辈出,大好机会,因此政府很早已介入球队的操作,职员和教练团几乎全是军政府的人,掌控了决策。另一关键是比利在66年比赛后已宣布不会再参加世界杯比赛,所以政府派人游说,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令比利非常困扰。踢,肯定有球迷不满,骂他助纣为虐;不踢,不知道政府会有何后着。他思前想后,几番挣扎,最后决定为国民,为自己,最后一次参与。他当时已三十岁,相当肯定不会再有另一次,所以他加强操练准备,要以最好状态去应付。

偏偏,军政府派来的教练对他有些成见,而且安排他一个新位置,令他无所适从,双方经常为排阵和战术而争执,而且越闹越大,简直到了势成水火,教练甚至虚报比利验眼报告,指他视力衰退,要将他踢出队。基于他是军政府成员,他的权力几近为所欲为,最后他一次公开说:我不管他们(指军政府)如何选部长,他们也不要管我如何选球员。这句话似乎冒犯了当权者,教练终被撤职,由沙加奴(Mario Zagallo)接手,他是58年冠军队成员,也是比利的前队友,球队的准备工作才重拾正轨,之后的,已写进历史了。不过,背后的独裁统治如何左右了大局,当时不是太多人知道。

其实,比利和他的球队山度士曾经来港比赛,应该是70年世界杯之后,他转去美国之前。当时好像是贺岁波的时间,安排了四场比赛,分别对香港队,港联等代表队,但实力悬殊,都是大比数落败。而最后一战,主办方邀请了英国的纽卡素球队来对阵,依然不是对手,但出现一个香港足球历史的一个金球。比利背向纽卡素球门,在禁区内接应传球,有后卫从他身后紧逼,他轻松地控球在空中,球不落地,两下,三下,突然以大腿将球撞高向他身后,并迅速转身到后卫的身后,在空中再控回皮球,然后抽射入网。后来有人数过,他前后碰球五次,完全没有着地,最后更送球入网,令人叹为观止。当时没有直播,也不肯定有没有新闻片段,但有人将山度士访港的比赛拍摄,后来剪辑成电影,在戏院播放,我颇肯定有看过,不过印象已十分模糊,也已记不起电影名字了。

回到这部电影,最初介绍他的童年时,他父亲也是足球员,但一次受伤而被迫退休,家庭收入受影响,比利年幼时已辍学,出外当擦鞋童帮补家计。这个擦鞋箱对他来说,意义重大,而电影后来见他坐在大宅内,抱着一个擦鞋箱,轻轻敲打,一边沉思。一个当年的穷小子,没受过多少教育,但经历过几许风风雨雨,今天回望,还总不算太差,写下的历史是铁一般的事实。有时,我们对某人的成就有所质疑,恐怕只是我们对他认识不深而已。而我们对时代的面貌或某些国度的政治背景,认识也真的太肤浅了。

预告片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DuncanLau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金錢買不到的

Simply Red,簡單一句,就是紅!

我的家鄉應該有霓虹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