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终:重返「中国」,想像「北方」

食芒果
·
·
IPFS
·
在某一个时候我忽然意识到,我从前认知的八九六四,大多是一种借助香港人视角的六四,是一种南方的观点,混杂着许多广东歌的声影。关于撤离、拯救、记忆在遥远异地的保存和守望。但北方的记忆是怎样的?是另一种语言和腔调的摇滚。
写于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从草稿箱里挖出来,裁取一段,勉强成篇。

(本来在末尾写了个现在的回看回应,但…草稿没存到。写2022年终再说吧。)


重返「中国」,重返「北京」

最近有朋友在人生路上徘徊,问大家选择读博的原因。草草梳理,原来自己的关切是未来在国界间流动的自由度和可能性。这不是出于性情(事实上我更偏好安稳),只是知道自己终有一天想要回去那个地方,却不愿意在现在的空间限制与自身储备下回去,于是,奢想积累更多的能力与资源,有朝一日。

不知是不是太久没有回国。近几个月来,对那片土地的关切愈来愈深。以前当然也有,但香港兴趣时时占领上风。而且,若对原生地的分外关注,有过分依赖身份认同、强化国界分隔之嫌。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甚至明确地,想做中国研究?现在想起来,也许是那堂课吧。谈及许多海外学者目前进入中国田野研究,已不容易。我心里咯噔一下,忽然发觉自己处在一个从未意识到的有利地位。我的公民身份:我的通行证。那句话于焉又上心头:「如果你不使用你仅存的自由,它就会被拿走。」

另外,情感层面上,我重新地、情境式地,认识了中国改开后的历史,甚至开始想像和亲近了北方(北京)的文化。这是透过参与撰写Zine 的中国社运回顾,L 的诗& 歌课,还有一些碎碎索索的片段,如电影、朋友的言谈。我的想像中开始出现一些亮堂堂、明晃晃的宽坦街道,黄色的风卷着沙尘扑在脸上。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青年,觉得自己是国家的青春,殷切思考、争辩着国家的未来。改开的迷惘,蓬勃的思潮,遭遇打击后的萧条,在之前都只是抽象的概念,逻辑上说的通,懂了,一句翻过。但我现在能够想像那种感觉了。我会进入,我会哭。

在某一个时候我忽然意识到,我从前认知的八九六四,大多是一种借助香港人视角的六四,是一种南方的观点,混杂着许多广东歌的声影。关于撤离、拯救、记忆在遥远异地的保存和守望?但北方的记忆是怎样的,是另一种语言和腔调的摇滚。

我只去过一次北京,体验不佳,甚至在烈日和人潮里决定不再踏入故宫。但现在我对它的情感开始转变。会不会有一天,就像我曾经对于粤语、广州和香港,北京也成为我热爱的城市?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