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丨十字路口的印度
十字路口的印度
德巴斯什·罗伊·乔杜里(Debasish Roy Chowdhury)
印度的社交媒體是一個殘忍的場所,一扇了解日常仇恨和暴力的窗口。自納倫德拉·莫迪總理的政府上台,九年間,仇恨和暴力已在這個國家大量滋生。但哪怕用那些低標準衡量,7月間開始流傳,來自東北部曼尼普爾邦的一些圖片也是令人震驚的。
據警方指控, 一段視頻顯示,兩名女子在被一群男子裸體遊街示眾時遭到性侵犯,後來這群男子輪奸了其中一人。這一令人驚恐的場景是自5月以來爆發的族群暴力的一部分,那些暴力活動已經將這個小邦變成了一個戰區,造成一百五十多人死亡,數万人流離失所。
在莫迪先生髮蹟之前,這個邦已有長期的族群仇恨歷史。但他的印度人民黨提倡的印度教至上、仇外情緒和宗教極化的政綱,點燃了當下曼尼普爾邦騷亂的引線。
印度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宗教、族群、種姓、地區和政治上的薄弱環節縱橫交錯。自莫迪先生2014年上台以來,他的執政黨已用危險的排外政綱將那些薄弱環節撕裂,這種政綱旨在壯大該黨的基礎,推進其將印度的世俗共和國重塑為一個印度教徒佔多數國家的目標。一段時間以來,這一政綱品牌令人厭惡的本質已昭然若揭,但曼尼普爾的局勢表明了印度即將面對什麼: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正慢慢退化為一個宗派暴力衝突地區。
在莫迪先生的政府領導下,國家對暴力的壟斷正被轉交給極端分子和義務治安人員。我們在印度目睹的那種暴民暴力的攻擊對象可能會認定,平等權利不再得到保障,政治分歧不再能得到和平地調停或公正地斡旋,暴力是他們抵抗的唯一途徑。
今天,在許多邦,右翼印度教極端分子將少數民族(尤其是穆斯林)當作攻擊目標,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義務治安暴徒時常在清真寺前挑釁性式地集會,習慣性地攻擊穆斯林,與此同時,缺乏人手、裝備不足的警察未能進行干預。 私刑處置和公開要求種族滅絕已司空見慣。根據評估世界各地這類風險的早期預警項目(Early Warning Project)的報告,印度目前是發生大規模屠殺風險最高的十個國家之一。
在曼尼普爾,因該邦的人民黨政府煽動印度教徒佔絕大多數的主體民族梅泰人(Meitei)的不安全感,基督徒正承受巨大壓力。邦領導人將居住在山區、主要為基督徒的庫基部落(Kuki)稱為來自緬甸的滲透者,指責他們為毒品貿易種植罌粟,並將其中一些人從他們的森林棲息地逐出。當前暴力事件的具體導火索是該邦法院的一項裁決,該裁決支持給梅泰人提供補償性的儲備物資和其他福利,而那些物資和福利長期以來由庫基和其他部落享有,這引發了反對該裁決的部落社區的抗議。曼尼普爾邦政府今年還啟動了公民身份驗證,此舉侵犯了庫基部落的隱私。據報導,臨近的阿薩姆邦針對穆斯林的類似行動已剝奪了近兩百萬人的公民權。
受邦政府言論鼓動,曼尼普爾邦的梅泰人民兵開始大肆強姦、劫掠、洗劫警方武器庫並焚燒村莊。超過兩百五十座教堂遭到燒毀。在那段長達26秒的恐怖視頻中,是兩名梅泰人男子對兩名庫基部落女性實施了性侵。 (那段視頻拍攝於5月初,但可能被政府為應對暴力事件而在該邦實施的互聯網禁令延誤了,因而直到7月方為人所知。)已有媒體報導過許多針對庫基部落女性的類似攻擊。莫迪先生稱強姦事件“可恥”,但對曼尼普爾邦的混亂隻字未提。
在印度的心臟地帶,人民黨極化政治的劇烈影響一樣可以感受到。上週, 暴力事件撼動了新德里郊區一處技術和金融中心附近的地區,當時印度教至上主義者組織的宗教遊行隊伍與穆斯林發生了衝突。 清真寺遭襲,一名伊瑪目遇害,商店被燒毀和洗劫,數百穆斯林逃離。
在人民黨妖魔化印度近兩億穆斯林的同時, 電視、 電影和社交媒體被用來激進化佔人口多數的印度教徒,批量製造源源不斷的恐伊斯蘭言論和惡毒的爭議性言論。極端組織橫行無忌,其中至少有一家似乎得到了總理的公開支持。穆斯林因祈禱而遭逮捕,他們的生計和生意被毀,他們的家園被夷為平地。用來拆除房屋的推土機已經成為反穆斯林的象徵,在一些政治集會上被人民黨的支持者公開展示。
正如我和約翰·基恩(John Keane)在我們的著作《殺死民主: 印度邁向專制之路》(To Kill A Democracy: India's Passage to Despotism)中所論,這是現代獨裁者的標誌性戰術: 重新定義誰屬於政體且排擠其他人,由此強化他們對權力的控制。在對民主的最終顛覆中,是政府選擇了人民,而不是人民選擇了政府。 (約翰·基恩,悉尼大學藝術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殺死民主》一書初版於2021年。——譯註)
印度已是一個諸多地區性認同的複雜聯盟,其中許多地區認為自己不同於講印地語的北印度,那裡是莫迪先生政黨的權力基礎。這一聯邦架構由社會和政治調和的微妙紐帶維繫在一起,但在莫迪先生領導下,它們正被迅速磨損。莫迪先生對社會和政治調和都沒有興趣,這限縮了非暴力政治競爭的空間。一些地方政黨認為,人民黨集中化和同質化的印度教優先突進政策是來自外部的文化強制,並用同樣分裂性的措辭“我們還是他們”攻擊那一政策。
因人口規模龐大且還在不斷增長,在地緣政治方面,也因為有大規模市場的前景,對世界其他地方來講,印度只會變得更加重要。因此,拜登等西方領導人與這位總理有接觸,淡化了莫迪政府對自由主義的攻擊。今年6月,拜登在對華盛頓盛情款待了進行國事訪問的莫迪。
但是,對占人口約五分之一的族群和宗教少數群體加以毫不掩飾的羞辱和征服,這一政治策略是一種危險的自欺欺人。印度可以要么成為衝突地區,要么成為經濟強國,但無法兼而有之。那兩種命運中,哪一種等待著印度,眼下越來越清楚。
(作者是印度裔作家和編輯,生活在香港。本文原題“ India Is on the Brink ”,由《紐約時報》網站發佈於2023年8月9日。超鏈接為原文所有。聽橋譯。)
喜歡我的作品嗎?別忘了給予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在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續這份熱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