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日志Day6:序《地下文学:2023 年度自选》

煮雪的人 ZhuxueDeren.eth
·
·
IPFS
·

与搬家公司的员工道别,我看着白色货车驶离。道路两侧有樱花盛开,眼前的景象让我想起电影《四月物语》的开头,不,简直与电影里的场景无异。这里并非现实的城市,而是一座虚拟之城,城市的构造来自居民的创造与记忆。

回到新住处,我看著成堆尚未拆封的纸箱,感到一顿烦躁,决定搁下眼前的杂乱出门。检查了一下从旧城带来的脚踏车是否有上链,我骑向约十分钟车程的区公所。

区公所干净明亮,让人难以想像此处会发生任何无法预测之事。入住手续也在毫无意外的情况下完成。 「欢迎来Matters.news马特市!」公务员交给我一袋入厝礼,里面放着抽取式面纸、冷钱包等日用品。

回程途中一块招牌引起了我的注意:「地下文学」。是书店?咖啡店?还是酒吧?按捺不住好奇心的我停好脚踏车,进到台北温州街书店般通往地下的楼梯,两侧贴满乐团与电影海报。

地下室的光线昏暗,装潢如同苏联电影中会看到的文人秘密集会场所。人们拿着啤酒瓶、高脚杯或一根烟谈笑,看上去已经认识许久,黑胶唱盘小声播放着Gene Ammons的Angel Eyes。我问了身旁的人今天有什么活动,他的头顶上浮现一串文字:「 @Jennifer话很多」。

@Jennifer话很多告诉我这里是每月举办一次的地下沙龙,由社团成员轮流当主持人,引导成员就选读作品发表意见,而今天选读的皆是成员自作。此刻主持人站上台拍了两下手,宣告沙龙正式开始

五位作者围坐在空间的正中央,轮流发表作品:首先是@安叁,〈非昌普岛上的圆石〉中的都会符号、对当代群像的深刻观察让我印象深刻;〈清道夫〉有电影《游戏时间(Playtime)》与SCP基金会般的开头,绝望的故事中却偷渡了瞬间的短暂救赎。第二位是@Chin,〈皮囊〉里「自由之城」与「轻松之地」的寓言,是20世纪至今不休的政治论争,也许,我们无论如何都得不到真正的自由;〈那晚Cette soirée là〉将巴黎夜晚的异国男女情愫描写得巨细靡遗,一场终会醒来的梦,抑或能够不醒。

第三位是刚才与我谈话的@Jennifer话很多,〈从母姓〉由台东返乡故事带出叙事者与主流价值观的差异,不过如同其中写的:「时间都将驯服」,在时间面前,一切都会化为日常;〈我们能不在迷宫里迷路吗〉写旅馆上班的诸多荒谬剧,荒谬实由无奈积累而成,众人成为剧场外的演员;〈会议纪录〉由一场火锅聚会带出错综复杂的办公室生态,与前一篇同样令人折服于作者的RAM容量。第四位是@宁想白,〈印记〉有着大量问句,以控诉的口吻诉说叙事者的家族故事,比起听一段小说,我更像是亲临在美国看过的那些Open Mic现场。最后一位是@Shawn,〈我亲历的传销〉写实描述了叙事者误闯邪教般的传销现场;〈一个幻想联姻移民的男人〉维持前一篇的文风,写一名不断想靠着婚姻移民国外的友人,讽刺如巴尔札克的小说,离奇却真实。

沙龙进入第二阶段,其余成员开始加入讨论,逐一举手讲述对于上述这些小说的看法,他们分别是: @Jeger@裸子@Arielsakura@文生@由羽禾@塔拉拉@Lola@阿川@乔安纳@Jeffrey@偏门研究员KUN@阳烬@MaryVentura。因为有讨论,此处才能被称作沙龙。

这些创作者原先是在网路写作平台认识,一起催生出这场沙龙。 「网路文学」起初被视为前卫,到后来一度被贴上「庸俗」的标签。而今日,纸媒的神圣时代已经过去,网路不再前卫或庸俗,而是日常,它就只是网路——它存在于那里。人类总是不会满足于日常,于是我们开始有了IPFS、Web3、NFT等词汇,对于创作者,尤其是从事写作的人来说,这几个词汇最迷人的共通点莫过于:永久。

从事活字文学之人多半向往永久,然而这场关于永久的沙龙,谈论本身却停留于瞬间,只发生于当下,而这正是沙龙的魅力。 @Jennifer话很多说他们打算将这场沙龙的谈话放到网路上出版,问我能否帮忙写序,我当然马上答应。

我,一位马特市的新市民,最近因工作而不得不阅读大量文字,终于在这个地下沙龙久违地感受到听故事的乐趣。此刻有人起身换了黑胶唱盘,我喝完酒瓶中最后一滴红酒,不得不动身回到住处,继续面对那些纸箱。

2023.04.01 Matters 马特市


领取《地下文学:2023 年度自选》电子书

沙龙当天的盛况,由Midjourney绘图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煮雪的人 ZhuxueDeren.eth詩人、作家,1991年生於台北。日本法政大學文學碩士。2021年以詩集《掙扎的貝類》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大獎。2021年11月出版NFT《小說詩集》。 www.zhuxuederen.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我的作品被送上了月球

16 篇作品
評論/採訪
11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