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的人民风景:《台北人》

AdrianAu
·
·
IPFS
·

终于来到「最后一站」:台北。是,今次是白先勇老师的《台北人》。

其实《台北人》已有很多评论、书介。而面对着这样伟大的作品,确感到无比压力。但既然是自己选择,只能尽力吧。

是,我用「伟大」来形容《台北人》,因为作品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文学人。曾听过郭强生老师讲,他第一次阅读的《台北人》,是因为家中有一本《台北人》。而往后每一代热爱文学的读者/作家,都受这作品影响。

我第一次阅读《台北人》,是修读龙老师在香港大学所办的课程:从50年代的文学,理解当时的政局改变。龙老师对学生们的要求很高,要求同学一篇一篇研读。当时一边阅读一边写的笔记的情景,还有课堂上的讨论的情况,我仍记得。今次的重温,有另一番体会。

1971年出版的《台北人》,收录了14篇短篇的,是由民国五十四年(1965)至民国六十年(1971)。除了〈秋思〉外,其余都在他自己创办的《现代文学》上刊载[注1][注2]。

〈永远的尹雪艳〉:第一篇(1965年,民国五十四年四月)
〈一把青〉:第二篇(1966年,民国五十五年八月)
〈岁除〉:第四篇(1967年,民国五十六年八月)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第六篇(1968年,民国五十七年五月)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第七篇(1969年,民国五十八年一月)
〈思旧赋〉:第八篇(1965年,民国五十八年)
〈梁父吟〉:第五篇(1967年,民国五十六年十二月)
〈孤恋花〉:第十篇(1970年,民国五十九年)
〈花桥荣记〉:第十二篇(1970年,民国五十九年)
〈秋思〉:第十三篇(1971年,民国六十年,在《中国时报》发表)
〈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第九篇(1969年,民国五十八年)
〈游园惊梦〉:第三篇(1966年,民国五十五年十二月)
〈冬夜〉:第十一篇(1970年,民国五十九年)
〈国葬〉:第十四篇(1971年,民国六十年)

白老师写这些篇章时,是身在美国时期。有评论说,「当白先勇在美国创作他的「纽约客」系列,他开始对人自身的「命运」有了自觉的警醒」[注3]。

的确,如果有读过〈蓦然回首〉,白老师有这样的自述:

去国日久,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乡愁日深,于是便开始了《纽约客》,以及稍后的《台北人》。 [注4]

《台北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

~~~~~~~~~~~~~

《台北人》主角们,大都是因为国共内战来/逃到台湾,不论是军人、老师、平民百姓。但大部份主角们,或多或少活在某一个自己创造的「空间」中。这「空间」,可以是虚,如「回忆」;可以是实,如「环境」;有被迫受困,有自愿受困。而这14篇短篇,与《都柏林人》一样,是互有连系,最明显是〈永远的尹雪艳〉及〈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两位主角都是来自上海百乐门(按︰其实她们会否认识?)的交际花。 〈梁父吟〉、〈国葬〉、〈岁除〉,都是国军背景。

白老师这14篇,各有特色,又是很难选。如果要选,我会选〈永远的尹雪艳〉、〈游园惊梦〉、〈冬夜〉。

先说〈冬夜〉,故事讲述余嵌磊与从美国回台的吴柱国见面。两人讲述当年往事。余嵌磊看到吴柱国在国外那么成功,他很希望到美国教书,那怕短短一、两年。

这篇让我想起《都柏林人》的〈一抹微云〉。故事有些相似:都是老朋友见面,其中一位在另一位的眼中,是成功人士;主角都渴望到外地发展,只是时不我与。

结尾部份有一点不一样:〈一抹微云〉的主角小钱德勒,是「他听着孩子的抽泣声越来越小;悔恨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而余嵌磊,他看到已长大的孩子,想起当年投稿到杂志的一首诗:

余教授摇了一摇他那十分光秃的脑袋,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页216)

两篇结束的方式虽有不同,但结局仍是一样:两人的未来,仍是维持原状,不会有改变。就如〈冬夜〉的结尾:

台北的冬夜愈来愈深了,窗外的冷雨,却仍旧绵绵不绝的下着。 (页217)

小钱德勒与余教授虽有才华,但无法一展,他们未来的人生,不会再见到明媚的人生,只是无尽的寒夜,的确让人感婉惜。

〈永远的尹雪艳〉是一篇看完很难忘记的短篇小说。小说每一个段落都是用「尹雪艳」为开首,而每一段都是描写尹雪艳有多美,美到感觉不到她老去;她的人缘有多好,怎样游走于男士女士中间;从上海来到台北后,仍有不少政商界人士到她家玩乐。

这次再读这篇时,不其然会想起张爱玲〈第一炉香〉的梁太太。但尹雪艳的手腕,比梁太太强太多。你不会在文字中,看到尹雪艳不悦的神情。她到的每一个角落,有如仙女般,给祝福给各人:

尹雪艳也照例过去,用着充满同情的语调,安抚她们一番。这个时候,尹雪艳的话就如同神谕一般令人敬畏。在麻雀桌上,一个人的命运往往不受控制,客人们都讨尹雪艳的口采来恢复信心及加强鬪志。尹雪艳站在一旁,叨着金嘴子的三个九,徐徐的喷着烟圈,以悲天悯人的眼光看着她这一群得意的、失意的、老年的、壮年的、曾经叱咤风云的、曾经风华绝代的客人们,狂热的互相厮杀,互相宰割。 (页9)

来到尹雪艳公馆的人,是一群「瘫痪」的人:仍是想着以前的事——

……出入的人士,纵然有些是过了时的,但是他们有他们的身份,有他们的派头,因此一进到尹公馆,大家都觉得自己重要,即使是十几年前作废了的头衔……(页7)

尹雪艳应该是整本书中,最成功的一位主角,是来台后的「赢家」:文字中没有看到落迫、伤感等负面的字句。整篇都是充满着华丽的画面。然而,尹雪艳及她的世界,只是由上海「搬」到台北,生活没有改变,其实仍残留着「瘫痪」的状态:「永远的」三个字,美其名是「永恒」,从另一个角度,是「冰封」(frozen),她的人生,某程度上是停留在百乐门的时代,没有因着环境而改变。

孰好孰坏?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

第三篇是〈游园惊梦〉。故事讲述钱夫人到窦公馆拜访窦夫人,因为窦夫人办了个聚会,邀请了不了将领,及一些将领夫人。她们的聚会主要是唱曲。钱夫人在听〈游园〉时,勾起她一段往事。

这个短篇亮点很多——

  1. 钱夫人的过去:每遇一个人,每遇一件事,都会出现钱夫人过去的零碎的片段,这些拼出她的过去:她本是唱曲的,二十岁下嫁年长的钱将军作填房,只因为她唱〈游园惊梦〉唱得好。
  2. 钱夫人的经历:钱夫人在聚会中遇到蒋碧月。蒋碧月当年抢了与她姐姐下聘礼的「未婚夫」;勾起了钱夫人同样的经历。
  3. 程参谋与窦夫人的关系,跟郑彦青副官与钱夫人的对照。
  4. 〈游园〉一曲与回忆重叠:正当徐太太在唱曲时,钱夫人在回忆与郑彦青外出的片段。整个片段都是充满着性意味:白铜马刺、白马、白桦木、阳光(白)。钱夫人只有那一次「活过来」,但她的美梦却被她妹妹破坏了。精彩之处是,读者一边阅读钱夫人回忆的,亦同时不断「听到」钱夫人眼睁睁看着妹妹抢人的那一幕,而影响她唱曲——唱不到那么高音、喉咙沙哑等。这些字句,不但没有「破坏」那种回忆的连贯性,甚至有一种衬托。 〈游园〉一段正正是杜丽娘美梦的一刻,刚好与钱夫人的梦灭,成了对比。

钱夫人不愿唱〈惊梦〉,其实也表达,她已从梦中惊醒,不想再次面对。

读者从钱夫人踏入窦公馆那一刻开始,有如看着钱夫人的「走马灯」:不是濒死下的「走马灯」,是肉体上的「走马灯」:老夫少妻,无性婚姻;本来让她看有「希望」,却在她眼前被抢走,最后只剩下「名衔」上的将军夫人。钱夫人虽然已经梦醒,但她的人生,已如进入「死亡」状态。

题外话,欧阳子老师的著作《王谢堂前的燕子》有深入分析《台北人》这作品[注6],有兴报可以看看。

~~~~~~~~~~~~~~

因为阅读《都柏林人》在先,《台北人》在后,总有感觉这两本书很类似。如果你在搜寻网站同时输入这两本书的名字,不难发现有很多学者/读者将这两本书来比较。连维基百科都有这一段。不过,白老师不太同意《台北人》像《都柏林人》[注5]。当然,白老师集合了中、外文学修养,所以他的文字融合了两者的。

乔伊斯描写的都柏林人,是「瘫痪」的状态(痳痹):对现实的麻目,不论政权、宗教有多腐败。

川端康成描写的东京男子们,亦存在着「瘫痪」(中风):因为二次大战战败后,男子们的唯一目标破灭,无法从这样的情况下调识,岛木俊三是这种人。他虽然能从战争中活下来,然而战败后的生活,没办法让他「活下来」。而女子们因经历完一段「没有男人的生活」(大部份男子都被拉去打仗),慢慢地建立了一种不靠男人亦可的生活。敬子就是例子。

至于《台北人》中的主角们,亦在「瘫痪」的状态:记忆仍存留在未到台北之前的日子,甚至连行为都停留在过往中,〈一把青〉中的朱青,选择自我放弃,将自己埋葬在某一个「时空」;〈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的王雄与〈花桥荣记〉的卢先生,一直活在自己创建的「梦」中(瘫痪),直要梦幻灭后,藏在深处的核心——灵魂亦遭破碎,结果,变成另一个人。

五年前,相信没有人会料到,今日会有大疫症、战争,面对前景有如「瘫痪」般。这三本带给我的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如何面对他的人生?是活不过来(瘫痪、中风、痳痹),还是仍努力面对前路,即使前面有几多艰辛。

~~~~~~~~~~~~~~

[注1]夏志清〈白先勇论〉

[注2]杨馥菱〈历史记忆的召唤与国族认同的消解——评白先勇的《台北人》〉 http://www.srcs.nctu.edu.tw/joyceliu/TaiwanLit/online_papers/BorShianYeong.html

[注3]谢其浚〈白先勇把无言痛苦化作文字〉
https://www.gvm.com.tw/article/6704

[注4]〈蓦然回首〉
https://www.b111.net/novel/46/46797/4259972.html

[注5]陶然〈白先勇自成一家〉 http://paper.wenweipo.com/2002/12/11/OT0212110031.htm

[注6]欧阳子《王谢堂前的燕子》
http://www.haodoo.net/?M=book&P=1142

《台北人》(博客来)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5530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