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美麗新世界
某天逛獨立書店,看到這本《重訪美麗新世界》,本以為是小說。仔細看作者,發現竟是由《美麗新世界》的作者阿道斯.赫胥黎所寫,即由作者親自書寫。覺得很有趣,故買下來閱讀。
《美麗新世界》是其中一本反烏托邦小說,其餘兩本為由喬治.歐威爾所著的《1984》,及由尤金‧薩米爾欽所著的《我們》。這三本反烏托邦小說中,以《我們》較早完成(1920-1921年間)[註1],但直到1924才出版;《美麗新世界》於1932年出版;而《1984》則比《美麗新世界》晚了17年(1949年)出版。但以影響力來說,《1984》比其餘兩本更廣為人知。書中的一句「老大哥正看著你」(”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成了全球金句,特別在論述監控之時。
說《重訪美麗新世界》是《美麗新世界》的續集,我不會反對,但《重訪美麗新世界》並不是小說,而是評論。這本書出版日期為1958年。那時二戰早已結束,進入冷戰時期,國際政局仍是動盪。作者在書中,以他的作品及《1984》兩部作品,講述兩位作者所書寫的世界,如何在當代運作。
最佳例子是〈洗腦〉。在《美麗新世界》及《1984》兩部作品中,都有以暴力達到洗腦的情景。這是來自巴甫洛夫的發現,當動物在長時間受到生理/心理壓力後,要不是完全停擺,便是變得遲鈍。若在此時,主人會很輕易灌輸新的行為模式,而且是變成無法消除的行為。如果將「動物」改為「人類」,那就能解釋為何獨裁者不是想所有反對者死亡,而是想收為己用:
但獨裁者真正需要的不是犯人認罪。一個沒救的精神官能症患者對任何人都不會有用處。對任何精打細算和講究實際的獨裁者來說,真正上算的不是把一個政治犯送進精神病院或槍斃,需是讓他歸信,為己所用。⋯⋯(頁70)
作者也用二次大戰時希特拉例子:比如希特拉的演講/群眾大會,總會選擇在晚上舉行,因為晚上人的意志力的反抗力比白天時為低,「他們會更容易屈服於來自更強意志的宰制力」(頁71)。這讓我想起台灣大選,三大政黨都選擇晚上舉行大型造成活動——不同人士輪流上台講話,然後現場樂師配合講者的起承轉合,以牽動參加者的情緒。台上的講者,不斷問台下的群眾「對不對?」、「是不是?」,將群眾的熱情拉到最高點,而達至凝聚支持者情緒。
在《美麗新世界》中,人們總愛吃「唆麻」——一種迷幻藥。作者在書中〈以快樂藥物遊說〉中談論一切跟「唆麻」相似的食品/藥物,如鎮定劑、香煙、啤酒等。這些都會讓人減少他們的煩惱。重要的是,他分析獨裁者喜歡透過藥物以達至他的政治目的,如防止出現政治動盪。
讀著作者的分析,會發現《美麗新世界》的統治者,比《1984》的老大哥,更為強。縱觀現代社會,使用「軟政策」,更容易讓人被政府控制。比如當資訊發達,訊息太大量而無一一接收時,就可能會錯過一些重要消息而不自知,甚至接收了一些錯誤訊息。不論東方西方,政府總想約束人民,以便控制。所以很喜歡作者的結語:
但就目前,世界還剩下一些自由。沒錯,許多年青人看來並不看重自由,但我們中間仍然有些人相信,失去自由會讓人失去完整,所以自由無上寶貴。目前威脅著自由的力量是那麼鋪天蓋地,或許不是我們能抵抗太久。儘管如此,竭盡所能去抵抗仍是我們的責任。(頁134)
自由像沙,積聚成塔,但可以轉眼之間,一夜失去。所以要像作者所言,「竭盡所能去抵抗」。
~~~~~~~~~
[註1]我們 (小說) (維基百科)——zh.wikipedia.org/wik...
《重訪美麗新世界》(博客來)——
www.books.com.tw/pro...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