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茶:战后潮汕移民与台湾饮食变迁》看台湾-东南亚的饮食连结

猴老大
·
·
IPFS
·

天气变超冷! !在台北真的要冻死了啊啊啊!大家要注意保暖!

当然说到冬天,重点之一就是吃火锅,在台湾吃火锅最经典的调味料就是#沙茶酱了!去年年底出版的《沙茶》一书,里面有太多有趣的故事想跟大家分享!

你知道沙茶酱其实是来自于南洋地区的「沙嗲(satay)」吗?

沙茶其实是潮汕人前往南洋经商后,将东南亚地区盛行的沙嗲酱带回潮汕并改良后的结果。

二战后大量潮汕移民随国民党来台,也将沙茶酱与牛肉结合的饮食方式带来台湾,所以台湾很多的沙茶牛肉锅店名会冠着「汕头」或「潮汕」的名号。

传统台湾农业社会是不吃牛肉的,对于沙茶酱的使用也不熟悉,沙茶牛肉锅渗入我们的生活,其实也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

是说为什么东南亚原文的沙嗲会变成沙茶?

因为潮汕话和闽南话相似,茶的发音就是「ㄉㄧㄝ」(近「嗲」),看书真是长知识啊!

另外原来旧振南、中泰宾馆(现文华东方)、牛头牌沙茶酱等知名品牌的创始人都是潮汕人~

因为泰国历史上曾有位祖籍潮汕的国王大量召募原乡劳力到泰国,泰国的华人族群中以潮汕人为大宗。

中泰宾馆从名称就可以猜出来和泰国的渊源很深,创始人是16岁到泰国打拼的潮汕移民林国长,在泰国闯出一片天后,应台湾政府邀请来台投资。

除了在南港投资了面粉厂「侨泰兴」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的事业,其中特别从泰国延揽了专业的料理团队,在中泰宾馆开设Thai & Thai 泰国料理餐厅,据说是台湾泰国菜的霸主。

中泰宾馆改建为文华东方之后,经营者林国长的孙子林命群找回了当时Thai & Thai的班底重新开张,菜单中有很多一般泰国餐厅很少见的泰式甜点,像是泰式绿豆糕、千层糕(我也有做!)、班兰粉条甜汤(?)。

话题回到台湾的潮汕人,因为潮汕人除了很会料理牛肉之外,海鲜加工类产品也是他们的长项,所以书中提到,沙茶牛肉火锅除了沙茶和牛肉,火锅料也非常重要,潮汕人发挥所长,做出了各式各样的鱼丸和虾饺等产品,也都已经成为沙茶牛肉锅不可或缺的配料了。

最后让我很惊奇的是,基隆的沙茶牛肉锅不同于台湾其他地区,会另外加入#咖喱粉,变成沙茶咖喱牛肉!

看到这段我突然想起基隆人好像和咖喱特别有缘!除了一般的咖喱饭咖喱面之外,我疯狂爱吃的李鹄饼店就有推出咖喱饼、润饼里的高丽菜会用咖喱粉炒过、据说点炒饭上桌的会是咖喱炒饭、还有咖喱沙茶油豆腐等各式各样的变奏。

查了几篇资料想知道原因,大概都与基隆身为港口城市的身分有关。港口城市是接受外来文化最早的地区,咖喱在日治时期于台湾开始普及,基隆可能很早就已经有了吃咖喱的习惯。

另外,因为码头工人的劳动量很大,需要时常补充电解质以及容易促进食欲的食物,咖喱辛辣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排汗,沙茶口味又重能吃下更多的饭,移民到基隆的潮汕人因而非常聪明的结合了这两种深夜想起来就口水直流的食物。

不过同样身为港口都市,高雄的潮汕牛肉锅就没有这样的习惯,所以这个理由觉得有点难说服我就是。

高雄的潮汕移民从高雄港上岸后,集中在哈玛星与盐埕区,好几家店的历史看了也觉得很有意思。

一本边看边嘴馋的书,里面提到了许多位于全台各地的知名沙茶牛肉锅店的发展历程与拿手好菜,真的害我越看越饿!

今年4月去台南演讲,就有去吃鼎鼎大名的小豪洲,希望趁着各地演讲的机会,攻略更多沙茶火锅店,下次希望是基隆哈哈!

仔细观察的话,东南亚的文化其实默默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呢!

图片来自博客来官方网站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猴老大廚師、講師、東南亞。右手拿鍋鏟,左手拿麥克風,期望透過有趣又有深度的泰國美食,成為架起台灣與東南亞文化的橋梁。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來自泰國的甜蜜滋味:Thai Select介紹的9種泰式甜點

關於用日文閱讀泰國相關文史資料

南洋版紅樓夢《娘惹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