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奶茶衡量社会的开放包容

呂嘉俊
·
·
IPFS
·
曾经访问过多家茶餐厅和冰室,分布在香港各区,老板或冲茶师傅都跟我说过类似的话:「我们冲奶茶会迁就附近区域的客人。」
师傅冲奶茶手势不一,焗茶和冲泡的时间各有不同,令奶茶味道有更多变化。 (图片来源:*CUP媒体)

(原文刊载于*CUP媒体)

曾经访问过多家茶餐厅和冰室,分布在香港各区,老板或冲茶师傅都跟我说过类似的话:「我们冲奶茶会迁就附近区域的客人。」在油麻地街市旁边的一家小冰室,卖的奶茶醇厚,且带浓茶涩味,老板说,因附近朋友都在街市干活,天未光就开始体力劳动,极需要一杯浓茶提神回魂。同样的一杯奶茶,在中环便有店家告诉我,他们的冲泡技巧独特,重香味和幼滑,是因为附近上班的办公室女士,爱其细滑口感。

众所周知,奶茶极有香港特色,据说是英国人从印度带来,修路工人见英国人下午茶喝奶水红茶,再自行改良成浓郁版本。奶茶本来就没一个特定食谱,也没金科玉律要怎样冲煮,在香港因而衍生出多变的奶茶文化。亦因如此,以往港九新界各区,冲奶茶者各有特色。

先说茶叶,以斯里兰卡出产为主,亦有用印度和中国红叶,主要分粗幼两种,另有中茶。粗茶叶色浅味浓,冲泡时间较长。幼茶叶色深味轻,冲泡时间较短。一般师傅并不会用单一茶叶,会自行拼配,行内人称为「捞茶」,用上不同牌子和粗幼茶叶,有些取其香气,有些用其茶色,有些要其胶质口感。从前师傅会关门捞茶,不作外传,不让他人知道茶叶比例,因拼配的分量是他的资产,不易教人。

阅读更多: 吕嘉俊:用奶茶衡量社会的开放包容

吕嘉俊*CUP专栏
吕嘉俊Facebook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呂嘉俊傳媒人,前《飲食男女》執行編輯,字字研究所創辦人,同時經營出版和飲食主題書店。著有《好好吃飯》和《味緣香港》。試圖以歷史、哲學、經濟、政治分析飲食活動,大部分時間一無所獲。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當結婚餐廳變成金舖

跟白粥說再見

「港產」腐竹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