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結婚餐廳變成金舖

呂嘉俊
·
·
IPFS
這 5 年大家甚少提起「地產霸權」,彷彿這個問題已經不存在,或老早消化了。還是因為我們有更多更重要的價值要守護,已經變得無能為力?可是高地價這頭惡獸仍然沒完沒了,甚至變本加厲,據說因為疫情,很多個體戶餐廳要結業,同時間卻有集團看中時機,大手購入舖位重建,將來我們要吃甚麼喝甚麼,到哪裡憑弔,似乎有一隻無形之手在暗中操控。
當年父母輩結婚在彌敦道擺酒的酒樓,大部分都不復見,只能在舊相中尋找。

(原文刊載於*CUP媒體)

朋友在香港一家老牌酒店工作,他告訴我有位美國來的老遊客,每年暑假都會入住酒店 2 個月,已經幾十年了。老伯伯的行程不緊密,每天幾乎只坐在酒店大堂酒吧,望着維多利亞港嚐一點小吃,喝兩杯海明威最愛的 Mojito,獨個兒坐一個下午,然後無聲地回到房間。

敵不過好奇心,朋友上前搭訕,老伯伯才說起自己的來歷。那年他隨海軍到香港,上岸後愛上這地方,當作香港是第二個家,往後每年都回來,既是緬懷從前,也在儲存新的記憶,坐在酒吧,「總覺得自己活得還不錯吧」。

其實這家酒店的裝修環境有點不合時宜,老伯伯卻覺得身在這兒,心就踏實。即使維港變了,仍有這家老牌酒店,年月不變的裝修環境和食物,活在時間以外的酒吧,讓一位遠洋而來的老人,想起從前的某些時日,覺得今天和昨日一樣美好,日子從來沒有變過。

原來餐廳或者吃喝場所除了滿足人的口腹之外,還有一個隱藏功能 —— 它是我們的日記簿,把年輕的你我烙印在某種食物,或者某個環境中,然後若干年後,當我們再回到這個熟悉的地方,嚐一口似曾相識的味道,毋須時光機,就可把從前的東西重新投影出來。

婚宴場地和餐廳,本應好好留下,每年回去緬懷一下,可惜在香港,這是奢侈的行為。

老伯伯是幸運的,他還找到一個地方有自己年輕的影子。我想起不少父母輩中人,總愛說當年結婚擺宴會的酒樓在彌敦道,如今酒樓都結業了,十多年前自由行興起,那地方變成了金舖,一直至今。餐飲業從來沒有明天,不斷變遷是香港飲食界的常態,一個滿載愛情回憶的地方,最後會成為金舖,在國際金融中心出現,其實理所當然,同時又帶點諷刺。

這 5 年大家甚少提起「地產霸權」,彷彿這個問題已經不存在,或老早消化了。還是因為我們有更多更重要的價值要守護,已經變得無能為力?可是高地價這頭惡獸仍然沒完沒了,甚至變本加厲,據說因為疫情,很多個體戶餐廳要結業,同時間卻有集團看中時機,大手購入舖位重建,將來我們要吃甚麼喝甚麼,到哪裡憑弔,似乎有一隻無形之手在暗中操控。

閱讀更多:呂嘉俊:當結婚餐廳變成金舖

呂嘉俊*CUP專欄
呂嘉俊Facebook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呂嘉俊傳媒人,前《飲食男女》執行編輯,字字研究所創辦人,同時經營出版和飲食主題書店。著有《好好吃飯》和《味緣香港》。試圖以歷史、哲學、經濟、政治分析飲食活動,大部分時間一無所獲。
  • Author
  • More

經典粵菜炒肚尖的兩種食法

柬埔寨貢布胡椒的下落

蓮香樓結業的啟示 —— 香港還可有百年老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