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腐竹何去何從
物價飆升,現在隨便起座天橋作價 10 億,最後再超資 6 億,很多人說,人工和原材料全部脹價,以今天市況,很難再建一條海底隧道,價錢實在太高昂了。世界為何變成這樣?繁榮到底是甚麼?將來會不會因為物價太高人工太貴,我們連一棵菜都種不了,要靠化學食品過活?
世界瘋狂,飲食業不能獨善其身,當百物騰貴,很多產業受害,腐竹的生產就是好例子。你知不知道,香港曾經出產極多高質腐竹,以質量計,全球首屈一指。早於 50 年代,香港已有很多腐竹廠,屬山寨廠無牌經營,家庭式運作,3 至 4 個爐頭一家人幾個師傅就可生產。到 60 至 70 年代腐竹廠生意漸見規模,部分更申請了牌照,他們多集中在元朗荃灣的郊區,一來地租平,二來取山水容易,三來新界西區多寺廟,出家人對腐竹需求量大,師傅做好腐竹可即時送貨,減省運輸開支,又能保持腐竹鮮度。
做一塊好腐竹,利錢低,工序卻頗多。先要將黃豆烘乾,打走豆殼,將黃豆肉浸數小時,用石磨磨成漿。之後以木糠生火燒熱鍋爐,爐上放不鏽鋼鑊,注入豆漿煲熟。因豆漿面層接觸到冷空氣,形成薄膜,師傅用竹枝挑起薄膜,晾在竹架上。頭輪的豆漿最好,挑出來的即成鮮腐竹,將其屈曲便成鮮枝竹,兩者都是未經風乾即冷藏,新鮮度最高,但易變壞;用來煲腐竹糖水,豆味最香,如絲細滑。至於將其風乾日曬後,即成我們常吃的腐竹和乾枝竹。
層的豆漿則可做腐皮,將整塊薄膜挑起,呈圓形,再風乾數小時,腐皮一般帶油分,但由於經過風乾,保存期較耐。至於底層的豆漿因蛋白質已被面層的腐竹帶走,故有甜味,可挑起風乾做甜竹。甜竹價錢平,質素較低且營養價值不高,但不少素食者會用來煲湯取代豬肉,用途廣泛。
過去香港一直生產以上的腐竹產品,甚至出口到外國。直至 90 年代政府開始嚴格監管廠房,環保條例的矛頭更指向燒木糠的腐竹廠。加上香港經濟起飛,人工租金大幅上升,需要大量人手的腐竹廠大部分北上大陸,有些腐竹廠老闆因資金不足,選擇關門結業。
閱讀更多:呂嘉俊:「港產」腐竹何去何從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