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诗田的笔耕者吴晟:「他们在岛屿写作」纪录片《他还年轻》的写实与写意| Openbook阅读志
撰文|黄仪冠(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副教授)
彰化溪洲的春天又来到吴晟家的三合院,日常的庄稼生活,伴随着小孙女牙牙学语,狗儿悠闲的漫步,诗人的生活拉开序幕,一如自然的节奏。春夏秋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顺应着生态的呼吸,野性的呼唤,回到人亲土亲地的纯朴本真。
从诗人最知名的诗作〈负荷〉朗诵起,三个小孩是父亲最甜蜜的牵挂,孩童的欢声笑语一如春天。导演林靖杰从「甜蜜的负荷」破题,画面是插秧的季节,培育下一代的心情也如同植栽幼苗,细心呵护使其成长。镜头带到正在农田割草的诗人妻子庄芳华,谈到另一个重要的作品〈农妇〉,将婆媳两代女性的生命交叠,突显两位重量级农妇在诗人创作中的份量。
然而生命中的意外总是突如其来。导演拍摄期间正值北农事件,原本的拍摄大纲几乎重拟,仿佛是老天爷的安排,考验着导演与诗人要如何处理生命的低谷。诗人作为父亲的焦虑与忧心,在镜头前直言不讳,种种中伤,羞辱及轻蔑几乎使诗人无法再继续纪录片的拍摄。忧心忡忡的父亲无法为儿女抵挡流言蜚语,生命的挫折无情摧折打击,在这生命的惊骇转弯处,导演忠实记录这个历程。
走入炎炎夏日,田园浓浓的绿意,诗人导览纯园,介绍毛杮、乌心石,怀抱壮志要遍植树林,恢复土地生机。另一方面则仍受北农政治事件的干扰,心情不定,阴霾未散。文学在此时有可能是那个救赎的角色吗?将整个事件过程书写出来,写完也就不再执着。委曲的心情偶尔被女儿提醒,总之这苦难是要概括承受,要有肩膀承担。
此段搭配〈晒谷场〉一诗,诗人以道地台语朗读,原本平静晴朗的院落,突然晴天霹雳,变幻不定的天色,让晒谷场瞬间变成惊惶的运动场。生命的挫败意外,一如变幻莫测的天气,看天吃饭的农民要懂得顺应自然,对突如其来的刮风下雨淡然处之。面对不如意的各种经历,心情的低潮,以自然为师,学习试着放下与接受。这个父亲/诗人/农夫的复合视角贯穿整个纪录片,深情凝视着乡土及儿孙辈。
秋冬时节的篇章,导演着重在诗人中晚年对土地的观察记录——浊水溪笔记,实地走访当年吴晟及庄芳华两人追踪浊水溪身世。从上游、中游到下游,这里的石墩见证两人年轻时携手的身影,至今依然相依相偎。从上游的奥万大、向天圳到最后的出海口,绿意盎然的生态渐渐消失,雨量丰沛的台湾却处处是干涸的河床,彰化大城乡出海口处沼泽饱受污染早已不见生机,仅剩几棵植物苦苦挣扎求生。
在镜头诠释下,自然田园诗作不仅是一首首抒情的牧歌,同时也充满艰辛的奋斗与抗争,空拍镜头看见枯竭的水源,裸露的河床,气候变迁,水库拦截所带来的影响,水资源即将匮乏,中科抢水抗争,国光石化与抢救白海豚,生态与经济之间的纠葛拉据。各种抗争与浊水溪笔记交互穿插,镜头的深情凝望,一如那位焦灼的父亲,对于土地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诗人说请离开书房,走入广袤的田野,探望农人,拜访美好的乡土,用实际的足迹介入、印证,进而反思生命的奥义。
诗人回首创作的来时路,〈吾乡印象〉刊登于痖弦主编的《幼狮文艺》,飞向温哥华拜访当时文坛泰斗痖弦,感恩当年大力支持其创作,不吝版面,将十首诗尽皆刊出。当痖弦以富磁性的声音朗读,两位老友一壶清茶话当年,世纪的友谊令人动容。
诗人再拜访住在爱荷华的聂华苓,九十多岁的高龄仍以热情笑声迎向诗人,一同阅读其乡土诗作,回忆国际爱荷华写作工作坊的交流,诗人老叨念着想回家,导演在此呈现乡土情怀如何的愈本土愈国际。
再次回到当年爱荷华简朴的作家单人宿舍,对着发妻深情款款朗读情诗,一句句如同思乡心切的家书。吴晟含情脉脉的神情疼惜妻子的手,师母既感动却又不失少女娇嗔说道:「现在(手)也还很纤柔啊!」影片细腻呈现跨世纪的真挚亲情与友情,对比先前政治口水及媒体喧哗,还有窥伺及看客心态的浮躁人心。
导演以诗意的画面佐以童音稚语、鸟声蝉鸣呈现诗人的田园交响曲,警语般的空拍镜头呈现仅存黯淡枯枝的蚵田,提醒珍爱这片美好的乡土。以四季的递嬗为经,浊水溪笔纪为纬,纵横交织吴晟的生命历程与终极关怀所在。
人生的际遇总是有高潮有低潮,在种种不如意事件,生态浩劫抗争中,导演适时穿插流畅抒情的钢琴配乐,激越的吉他抒怀,巧妙地将「他永远年轻」与「芳华永在」淡淡的点点滴滴地以琴声歌声伴随。亲情永远滋润诗人的心田,也首尾呼应那甜蜜的负荷,既是亲人之情也是乡土之爱。
随着四季流转,人生如同季节的循环,春天萌芽,夏天茁壮,秋天丰收,冬天霜尽,最后镜头凝视祖孙把玩的枝干,象征乡情乡心将代代承袭,生生不息。 ●(原文于2022-09-07在OPENBOOK官网首度刊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