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氏双周报】冬至/小寒号
编按:首先,仅代表卷氏俗女和于琛琛两位新旧作者和所有读者说声新年快乐! !尽管去年也许过相同的愿望,但希望今年疫情「真的」可以结束。从2021跨越到2022前的最后两星期,四方云扰,内忧外患,才发现要人工维持双周报甚至月报之发送真心困难。这期简单记录中国女权运动者的叙事哪里找,并介绍数篇文章。
还能去哪一窥中国女权运动者的叙事?
上学期期末时呕心沥血了一篇和中国#MeToo运动和中国女权运动者自2021年初以来的网上行动策略和动态回顾的研究论文共25页。在这篇文章里大概用完本人这辈子所有「女权」 这个字,身为台湾/加拿大女人,大部分时候更多是使用「性别平等」(gender equality)。不过,这里不是要上什么性别平权的课,大家都不用紧张。
做为墙外人,要窥探中国女权运动,除非有什么内部联系,本来就很难取得什么第一手资料,最多只能用不活动的帐号潜伏在某些特定社群下,观察和纪录些许现象。众所皆知去年对中国女权运动者来说绝对是灾难性的一年, 连个吃火锅二手烟的事情都能演变成女权相关的帐号集体被封禁, 弦子控告朱军的二庭结束后,可以说能封的都封了,这对有意了解中国女权运动的墙外人来说,似乎再也很难跟得上任何的女权活动者阵地的转移。
当然,要想了解中国女人在神州大地上生活的难处和被压迫,个人认为只要去读读@鬼撞墙的文章或他在其他文章下的留言,就能一目了然。然而饶是鬼撞墙写得再怎么生动,很可惜他不是站方会推广的类型,站方的推荐主要还是以一些中国女权运动者的发文为主。但是多数的女权运动者几乎只有在自己于中国境内的帐号被封禁的当下会来Matters上发文,之后就消失了。这现象其实很正常:尽管对女性的压迫存于每种社会,但中国女权运动者关心的(中国境内女权)议题和多数Matters其他地域的作者有极大的落差,不容易引起共感。
而肖美丽主持的Potcast: 有点田园,旨在谈论「韭菜园里的性别议题」,本该是一个直接了解中国女权运动者思想的直接渠道,但似乎已经停播7个月之久。
在米米亚娜最新的文章里提到她的报导得一新闻奖: 《抢救断层十年的中国女权运动史:行动者们的群像,历程与现状》 ,这个网址点进去后,再层层开展,就能看到差不多从2015年以降的中国女权运动者如何看待中国女权运动和自身在压迫年代怎么实践和想像中国女权的发展。至于如果要有系统的查找中国女权运动者的行动策略和对政权压迫的反应,可以利用中国数字数字时代的关键字搜寻(例如「米兔」 ),这里保存了大量已经在微信公众号消亡的文章,并且不断更新。
Matters上有几篇文章,可以简单理解近两年网路上的中国女权,包括:
@阿川“弦子败诉”背后:女权主义运动面临的舆论困境
@城中村的鱼“粉红女权”的崛起:国家力量如何收编性别议题
@女权之声为彭帅发声,是米兔运动面对的全新高度和挑战、 吴亦凡被刑拘,关注和讨论不应终止
最后提一下中国的标签女权主义(Hashtag Feminism)。标签女权主义2017年以前就存在,可是这个扳倒好莱坞大亨Harvey Weinstein的#MeToo运动让标签女权主义能够抵达的成就更甚以往,简单归结一下标签女权主义能成功的原因是:1) 专注特定议题和诉求,并让该议题在网路公众视野中停留尽可能长的时间;2)强化原控诉者证词可信度,因为不只是一个人的故事,是很多人的共同经历;3)透过标签,不同地域的人可以产生连结,并拓展集体的安全感。有段时间标签女权主义在中国达到类似的效果,也许现在还要类似的效果,但标签这回事对CCP的网路审查员们(不确定是不是这样称呼)来说,就是个定位仪,刚好把使用该标签的人一起封禁。
会对中国女权主义运动有兴趣倒不是自己是个女权主义研究者(完全不懂学术上的女权主义),不过,中国女权运动者在2015年以后的行动策略算是在我的研究范围:数字威权主义和行动主义、网路仇恨语言之类。
马特市个人文选(2021.12.15-2022.1.4)
2021年末因LikeCoin币值太低,索性天女散花般的洒钱,也没记得自己支持过什么特别有印象的文章,结果今天回头再看,不断被惊艳到:「喔!这篇文章写得也太好,难怪我当初会支持」。社区活动结案文消耗我所有的短评的能量(扶额),本期只介绍6篇文章,而且介绍极为简短。
@替替No.4逃离拉萨
编辑再也不识西藏推荐|作者形容疫情下的拉萨对于在青藏铁路通车前拜访此城的我来说,像是个异世界,不过层层关卡的描述又和新疆当地人形容的差不多。
同场加映作者另一篇文章: 被隔离的与被损害的
@抱朴理财终身学习:坚持写作七年的感悟
编辑深深受教推荐|原以为是谈写作,却是谈深刻的人生之理。
@SwampC图穷匕见的讽刺—2021回顾
编辑的年少不是诗推荐|就是让大家见识一下高中生有多会写。
@d'Avid's lowlnand【2021 回顾:阅读篇】逐渐逼疯自己的意识流与迷幻体验
编辑不愿大家错过推荐|作者长期介绍音乐和音乐有关的记忆,都忘了他也写书评。
@蔡凯西欸!听说那个小袁要出国:袁枚的孙子袁祖志,与他的海外行旅及遗产(中)
编辑拍案叫绝推荐|作者结合当代网路术语,惟妙惟肖的介绍清代网红如何为自己制造声量。这篇不在选文的日期范围,不过是看了下篇才回头看中篇,相见恨晚(这里我假设大家读了中篇,也会去看上下篇?)。
@Mokayish疫情当下依旧洪流涌动的2021:时代的变与不变
编辑变来变去推荐|从如何塑造「地方」开始,谈作者自己怎么看待港人外移或留下。
沿着Mokayish的讨论,想起新旧年份交替之际,马特市上的香港作者们谈论了很多关于出走香港、和眼看着立场新闻消逝的文章,以下是我的个人推荐:
@蒟蒻鱼出走香港之决绝离开、 圣诞文字市集|耶稣光──出走香港之前传
@陶乐思在最坏时代里的寄语一:给海外香港人
@WrightFu当做消失回顾的媒体,也成了被消失的一员——悼《立场新闻》 、 我的2021 年度问卷——失语、迷惘、混钝
@巫笔住在海外的香港人,大概也会患上身心分离症
最后想再重申一次上期说过的:假如我曾投币给你,也没什么好回捐或是礼尚往来,毕竟也没有一本卖书的作者会去追着每个买自己书的读者说谢谢、或问为什么你要买。这个平台结党结社各种眼花撩乱,还是有无涉社交的支持,只因喜欢文章所以支持文章。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