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魁迪的羊皮纸卷:读Ashley Carse《大沟之上》

有關人類學
·
(修改过)
·
IPFS
·
是的,运河也有民族志。与今年初占据新闻版面的苏伊士遥遥相对,Carse的《大沟之上》试着重建巴拿马运河的前世今生,算是前些日子基础设施研究热潮的代表作品之一。和许多人可能比较熟悉、以基隆港为背景的《静寂工人》一样,Carse同样援引了Ferguson的「挂断」来理解1920年代人工湖畔香蕉城镇的兴衰。基础设施虽然大刀阔斧改变了地貌,却仍然仰赖着难以预料的生态环境。
Ashley Carse, 2014, Beyond the Big Ditch: Politics, Ecology, and Infrastructure at the Panama Canal. MIT Press.
女人以同情的眼光打量他。 「这儿没有任何人死亡,」她说。 「从你的上校叔公那个时代以来,马康多没有发生过什么事呀。」──马奎斯《百年孤寂》

读Ashley Carse的《大沟之上》的时候,想到的是《百年孤寂》里面的双胞胎席根铎,目睹车站罢工大屠杀的幸存者。他曾经野心勃勃,规划海运事业、与香蕉公司斡旋,最后却自囚于斗室,费尽心思想要破译吉普赛人麦魁迪留下的羊皮纸手稿。席根铎的执着与晚年的邦迪亚上校如出一辙,家族的时间轴至此完成了循环,历史一再重演,但没有人在乎。

一样是拉丁美洲的香蕉、铁路与工人,一样是几乎被遗忘却又首尾相接的历史,《大沟之上》的主角是将中美地峡一刀两断的巴拿马运河。全书第一个例子便扼要地说明了运河里技术、政治与环境的连带:货轮需要大量的淡水才能通过节节升高的船闸。 「没有雨林就没有运河」在1970年代成了政策界的共识,让美国有了充足的借口把触角扩展到整个上游集水区。

矛盾的是,从1940年代以来,巴拿马政府的经济发展计画鼓励小规模农家开垦森林。如今,小小的开山刀( machete )被认为威胁了巨型货轮的航行。一个看似简单的机械事实,重新界定了事物之间的尺寸与关系。更棘手的是,每个基础设施计画都预设着不同的地景蓝图,它们之间的更迭与矛盾,贯穿了《大沟之上》描写的巴拿马百年历史。

1920年代加通湖的「绿色黄金」,图片取自书中

1927年,加通湖(Gatun)周围的城镇迎来香蕉热潮的高峰。这是繁荣的黄金时代,一个香蕉工人每周可以赚进超过五十元,购买力接近今天的一千美元。所有邻近水路要塞的土地都种满了香蕉,数百艘独木舟载着蕉叶包裹的货物航行于湖面,等待批发商前来收购。居民乘船赶集购物,乐队流连在城镇之间、载歌载舞到深夜,像是马康多小镇迎来巡回的马戏班。

然而,对Carse而言,口述历史里描述的盛景,其实是大型人造工程的衍生效应。繁华的香蕉小镇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聚落,它们是基础设施的副产物,不久后也将因为类似的偶然而没落。 1911年加通坝完工,这是巴拿马运河工程的里程碑,水位逐渐上涨,原先的聚落被淹没,成了耆老口中失落的城镇( pueblos perdidos )。为了货轮航行所打造的平静水面,正好让新一批城镇有了便捷的贸易网络。甚至,连当地居民本身都是基础建设的一部分──多数人并非巴拿马原住民,而是运河建造时期从西印度群岛迁徙而来的移工。他们之所以被允许在运河区开垦香蕉种植园,则是运河区为了避免失业工人动乱的政策。 1921年土地开放租赁,不到两年,恶名昭彰的联合水果公司每周开出两班货轮,满载着香蕉,从巴拿马驶向纽约。

大坝兴建前的河岸聚落,如今已经深深沉入水底,图片取自书中

《大沟之上》并不按照时序书写,而是从基础设施的不同环节展示反覆出现的情节。在浩繁的历史材料里,Carse想要捕捉各个建设计画延展与退守的伸缩过程、与过程中层层叠加的效应。举例来说,十九世纪中叶,刚兴建完成的巴拿马铁路留下了可观的劳动力,他们在加通地区创造出第一波香蕉热潮。而1904年动土的运河宽度不仅决定未来几个世代太平洋─大西洋航线货轮的大小(所谓的Panamax标准尺寸),也决定了异国港口的规模与深度。可想而知,筑港与造船工程更进一步形塑了远方诸多城镇的面貌。骨牌一张接着一张,基础设施的影响几乎无远弗届。

但巴拿马运河绝不是当年的媒体所歌颂的、人类征服自然的故事。 Carse注意到非人行动者的阻力,它们不请自来、干扰着「伟大」的工程:更加发达的交通网络让病原体快速散播,导致黄叶病大流行,终结了香蕉的黄金时代;1929年的大旱让水位降低,此后每隔几年,运河便会陷入缺水危机;加通湖平静的水面不只让香蕉城镇之间畅行无阻,也提供了布袋莲和其他水生植物大量繁衍的栖息环境。自竣工以来,蔓延上百米、由植物构成的巨大浮岛不时阻碍着船只的通行。然而,就像所有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基础设施一样,在真正的大麻烦出现之前,我们还是可以假装人定胜天。

1920年代河面上布袋莲的清除作业,图片取自书中

「巴拿马分裂,世界合而为一」曾经是运河区的口号,是谁的世界合而为一?一百年来,巴拿马人凝视着自己肚皮上任人穿行的伤口。 《大沟之上》没有《百年孤寂》里的激昂悚然,而是平实重现一道运河和一个国家的曲折身世。它是麦魁迪的羊皮纸卷,那个总是带来新奇玩具、预先写下邦迪亚家族兴衰的吉普赛先知,在一切灰飞湮灭不再重来之前,至少他曾经看见。


Ashley Carse是范德比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人类与组织发展系的助理教授。他在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Chapel Hill)取得人类学博士,受业于Peter Redfield、Arturo Escobar、Carole Crumley等人。他关注大型基础设施计画、当地社群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航运与水的政治,田野地包括巴拿马、厄瓜多与美国南方。 《大沟之上》是他的第一本书。


关键字:基础建设、政治生态学、历史人类学、运河、中美洲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有關人類學成立於疫情時代的搖椅人類學專欄,相信民族誌值得被認真對待。 主要活動於Medium,文章同步轉載於Matter。 Medium網址:https://allaboutanthropology.medium.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不易回收消滅困難:讀Matilde Córdoba-Azcárate《卡到旅遊業》

草木的威嚴與憂愁:讀Bettina Stoetzer《野草之城》

稻田裡的弦外之音:讀James C. Scott《弱者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