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名字的桃子
沒有名字的桃子

在這裡,你會看到... │影評分享│閱讀心得│遊戲介紹│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定期的不定期更新│ 我是一個普通的在台研究所的畢業生。2020年,我開始為自己努力,亦希望在世上留下些甚麼。

《华灯初上》──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部好的作品会有清晰的架构,当我们在构思一个故事时,我们会常常提到「起、承、转、合」。毫无疑问,《华灯初上》的剪辑、故事安排都非常出色。那为什么网上那么多人在讨论《华灯初上》「烂尾」了吗?

说到最近备受讨论的台湾电视剧,相信大部分人第一印象就是想起《华灯初上》了。在今年年初时,我被发型师问到有没有看《华灯初上》,我回答没有时,她非常意外。继《我们与恶的距离》后,《华灯初上》又一次把台湾电视剧捧上高峰,到底《华灯初上》在红什么呢?

《华灯初上》故事由一宗埋尸案为始展开。 1988年,台北市林森北路条通商圈有着不少酒店,当中又以日式酒店「光」最受日本客人的欢迎,「光」在妈妈桑罗雨侬、苏庆仪,以及一众陪酒小姐的经营下非常出色,然而她们也未料到一宗弃尸案竟把「光」卷入争议之中。与此同时,小姐与妈妈桑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也慢慢浮出水面,到底谁是被害人?谁是凶手呢?

  • 剧情架构

一部好的作品会有清晰的架构,当我们在构思一个故事时,我们会常常提到「起、承、转、合」。在《华灯初上》中,故事的架构比其他的作品更为明显,这是因为作品以一个季度为单位,清楚地把故事分成不同章节。 《华灯初上》第一季,观众会发现谁是死者;《华灯初上》第二季,观众会发现谁是嫌疑犯以及他们的动机;《华灯初上》第三季,观众会发现谁是犯人。 《华灯初上》故事非常清晰,观众会跟着角色一步步走进剧情中,一起发现谁才是真正的被害人与凶手。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故事架构清晰,而且在不同部分中都有着明显的目的性,从而建立一个饱满的故事内容。不过,这种做法亦有坏处,那就是剧情可能会变得拖沓和作品的热度下降。当作品不同季度播出时间相隔很久时,人们会慢慢忘记作品的内容。现今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作品的热度非常容易被其他作品盖过。

在《华灯初上》中,第三季备受争议。当中的原因不难理解,一部分观众认为《华灯初上》的结局不够出于人们意料之外;一部分观众认为剧情节奏过慢。毫无疑问,《华灯初上》是今年台湾电视剧最出众的作品之一。 《华灯初上》的剧情和细节安排上都非常出色,不过也因如此,才令观众不满。为什么呢?正是因为剧情十分引人入胜,观众在剧情发展的时候,以及在等待第三季播出的空档期时都不断猜测谁是凶手,以及凶手的杀人动机。当第三季播出后,不少人对凶手感到失望,失望的并不是她的杀人动机不够充分,而是凶手不够令人意外。在第三季揭晓谁是凶手时,其实不少网友在网上早已猜出谁是凶手及其动机。当《华灯初上》在第一季、第二季把悬疑感拉到最高时,观众对凶手的期望值亦变得更高。面对观众的期待值,不少悬疑剧都希望能给予一个观众满意的答案。在众多悬疑剧中,大部分的套路都是:黑化的配角、科幻设定、新增角色、开放式结局等等。大部分悬疑剧都会在剧中安排一、两个看起来非常老实的配角,然后在剧情中来一个反转,令观众感到意外。当然,剧情安排合理,观众才会感到意外,不合理那就是违反角色人设。若剧情走向愈来愈夸张时,部分悬疑剧更会以科幻结果作为结尾,例如一切都只是主角的梦境等。以我个人来说,我看过的出色悬疑剧都不以凶手作为重点,这些作品花更多时间在叙述剧情如何展开,以及凶手如何与警方或侦探斗智斗力,如《沉默的真相》。对比之下,那《华灯初上》呢?

我个人认为《华灯初上》的问题在于剧情安排不够饱满。故事剧情在第一季非常充实,这源于故事需要交代故事背景,人物角色关系等等,短短数集在讲述凶案、被害人、关系人等等众多资讯是非常充足的,亦因这样,观众并不会觉得剧情进展慢。然而在第二季中,剧情单薄这一缺点慢慢展露出来。纵使剧情在第二季中新增多个角色,如宝宝、马天华等等,单以凶杀案来说,第二季其实并没有进展。这主要是因为剧情开始围绕在不同角色间展开,描述着她们与被害人之间的过往,甚至是角色本身的故事。于是,故事不再只以凶杀案为中心,而是开始延伸到日式酒店「光」的酒店小姐身上。 《华灯初上》的第三季,剧情不用交代背景,不用介绍角色,也不用讲述角色间的关系,因此故事变得空泛。或许是想要丰富第三季的内容,剧情花了不少时间描述前两季有提及的毒品案。故事来到第三季仿佛与日式酒店「光」和被害人都没有太大关系。官官相护、警黑合作成为第三季的其中一个重点,而凶手的部分并没有花很多时间描述。或许如此,不少观众觉得第三季剧情拖垮,看完跟没看一样。

我个人认为《华灯初上》第三季本来可以拍出新意思,若在第三季可以换个角度拍摄,如《汉娜的遗言》第二季、《隐密的角落》等,由凶手的角度出发,描述他们如何利用信任和关系去误导侦查人员,整个故事或许会不一样了。不过,最理想的情况是剧集只有两季,毕竟《华灯初上》的故事篇幅不多,复杂性低。

  • 感谢?
苏庆仪:「从我以前认识你以来就是这个样子了,抢着要照顾别人,抢着要替人出风头,好像全世界就只有你罗雨侬最厉害,别人都是弱者。你没有想过我的感觉,你也不在乎我需不需要,你做的一切完全都是成全你的优越感。」

看完整部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故事的核心围绕在「感受」上。我帮助别人,却没从他人的立场上思考他们是否需要我们的帮助。许多时候,我们会好心做坏事。我们认为帮别人渡过难关是善良的行为,我们潜意识中认为我们帮助了别人应该会得到他的感激,但当事实与我们预设中不一样时,我们会觉得对方得寸进尺,不懂感激之情,就如故事中的苏庆仪。有趣的是,在《华灯初上》中,故事用另一个角度讲述受助者的心理。在剧中,苏庆仪说过:「我从第一天认识你我就知道了,她之所以帮你、救你,也是因为你的存在,刚刚好满足了罗雨侬的病。那种自以为可以帮助别人,同情别人的病,会不会很可悲啊?」我相信大部分帮助别人的人都未有想过受助者心中不怀感激,甚至心中对他们感到怨恨。在故事中,苏庆仪接受罗雨侬的帮助,跨过难关,但在这个过程中,苏庆仪感到不满。我个人认为这股不满是出于她对于自身的无力感。因为她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况,所以她只好依靠别人的帮忙。作为一个追求事业、独立的女性,苏庆仪拥有非凡的自信心、企图心。向罗雨侬求助的她是自己看不起的她,是她讨厌的她。有趣的是,她把这种厌恶转移到伸出援手的罗雨侬上。因为她认为自己不需要罗雨侬的帮忙,所有一切都是罗雨侬主动帮忙,而她只是接受罗雨侬的好意。对部分人来说,苏庆仪像是个坏人,但对认识她的人来说,她是温柔、友善,善谈的苏妈妈。情感非常复杂,我们帮助别人并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感激。在这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矛盾点。我们因为不想被人说好心做坏事而当一个旁观者,但社会上总会有人指责那些旁观者不帮忙。当人们需要帮助时,其他人应该伸出援手;当人们不需要时,其他人不应该多管闲事。这种两极的反应令人难以捉摸。

这部作品从推出到播放结束经历了两极的看法,由万众瞩目到备受讨论是否「烂尾」。毫无疑问,《华灯初上》的剪辑、故事安排都非常出色,但亦因为剪辑和故事安排令到作品后劲不足。不知道大家觉得《华灯初上》「烂尾」吗?

想即时知道文章更新的朋友,可以追踪我的IG:momo_no.name,以了解更多内容~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