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峽隨筆life
大峽隨筆life

性格是波動狀態,分不清是外向還是內向;內心小劇場多到驚人,好聽點兒是思考型,難聽點兒是庸人自擾。所以愛寫東寫西。歡迎追蹤我的粉專短篇文字:https://www.facebook.com/lifeshen0938

当外放个性的人来到了一个沉静的工作场所...

(编辑过)
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
大峡一分钟生活短文

我算是一个喜欢聊天说话的人,心情好的时候找人聊上两句,很开心。
就算在公司,我也会随性地找人聊个几句。

年轻时做业务员,工作一大半都是跟人沟通及说话,差别只在公事或私事的不同内容而已。

年纪轻轻,说话就算有不得体之处,大家也会一笑置之,反正那一身青春开朗气息,大家都感染到了,对我的小缺失丝毫不以为意。

而且,业务单位的业务员说话聊天是很正常的事,在办公室就算打扰到了别人,通常也都能被谅解,因为不久后业务员都得陆续出门去拜访客户,干扰人的时间也不多。

业务员待在公司的时间通常都不是很久,这也形成我们在公司很吃香,说什么聊什么都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不以为忤。

转眼间就变老

当我40几岁之后,来到一个比较封闭的金融机构内勤职员,这种日子是我之前没有经历过的;公司长时都是安静无声,同事之间交谈不多。当然,工作时间忙碌不能聊天是没错(即使这样也与我干业务员的时期大大不同了),不过我说的更是一种感觉,因为即使是用餐时间或空闲,热络交谈的机率也不多。

这和我以前的公司经验来比较,仿佛从士林夜市来到了阳明山深山
我的同事或许不会这么认为,因为他们「一直在阳明山而不曾去过夜市」,所以不会有我这种感觉。   

阳明山什么的...是个比喻而已。

刚开始我非常不习惯,但我努力的做我自己,设法保持初衷。

但我已非当初年轻小伙子,也非当年公司待了10多年交情的老同事,若随意说话与放纵开怀会显得不适当不得体,虽然我已经努力在「做自己合理」之间取得平衡,并得到一些成效回馈,但这个行业多年来的习惯与作风是不会变的。

环境会造就人的个性,人的个性也会造就环境。

这里毕竟不是业务部门,银行体系单位要的是细腻谨慎,每个人务实内敛营造出这样的环境,这个环境气氛再回头套入每个人的意念,所以整个公司就会形成这样的文化素质,如此才能保持专业沉稳还有规律的心思!

我这种业务员环境出身的个性表现出来的气息,对这里显然格格不入。

但这几年下来,我已经渐渐习惯了,自己也变成了这个环境下同化的一份子。除非机会适当,我也懒得开口主动聊天说话或开玩笑了,纵使我觉得我的本性没变,但表现出来的就是与以前不大一样了。

转变

这两天我的一位朋友《曼达小姐黑白讲》在粉丝专页发文,说「名片」这个东西对你来说的意义是什么?

我留言道:「以前干业务很习惯广发名片,希望积极与人产生交集。但我现在属于内勤,很少发名片了,已懒得与人产生不必要的交集...」我觉得发名片跟自己的心境有很大的关系。

我想我从「外放」变为比较「内收」的结果是值得庆幸的演变过程,让我能在人生中体验不同的领域,是一个好的顺序。但我不禁想,我若一开始就在这个内敛环境,之后要怎么将它开启呢?这太有难度了吧?我会不会受压抑的过一生...

想想应该不会的,我还是会找到出路的!

环境没有对与错,只有适不适合现在的自己,如此而已。



如果你对以上我说的内敛外放的环境有点儿兴趣,有一篇不同类型,但有一些相关概念文章推荐给大家:

《在这个喧闹的世界里,人人只想要静音》

其中一段说道:

【搭乘Uber时,乘客如果不想跟司机交谈就能开启静音选项,「喜欢安静」是Uber设定的委婉说法(当然也可以切换成「喜欢聊天」),它似乎让人们能自由选择听谁说话和听什么的梦想更接近了一步。 】

我觉得,一个环境造成你想静音或开启,或是你自己想要选择什么环境,都是自己的心境意念,当你臣服顺从了心中所想,朝着自己的意愿前进,就能马上融入了。

环境没有对与错,这是人生的必经过程。

文2022.4.12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