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Chen
Lily Chen

我用文字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給我的種種感受,唯有靜下來好好寫些什麼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最像自己,已經不必再有任何心理狀態的偽裝。 也歡迎來追蹤我的方格子帳號:https://vocus.cc/user/5be04756fd89780001719c13

|2022年写作计画— 游戏式写作|2月份结案(旅行与家乡) & 3月份主题(喜爱的作家与独立书店探访)

到了3月中旬,才肯替自己的「游戏式写作」做个小结。坦白说,有时针对主题想写的东西不只几件,但碍于时间有限,日子中除了成天吃喝、睡觉和冥想外,我把部分时间留给创作,无论是写字、画图,或剪接影片都让我感到活力充沛,不过为了喜欢的事,精力过于旺盛似乎也是不行的,容易过劳。因此我会刻意提醒自己慢下来,像透过读书的时光把我带回宁静的日常。 3月份的独立书店探访主题,宜放松来写,逛一趟书店的确可以发现不少好书!
Photo by Dino Reichmuth on Unsplash
2022年2 月份主题:「旅行与家乡」结案

【共计写作了4 篇相关主题文章】

【还写了1篇不知道算不算旅行主题的口袋美食名单,总觉得旅行的时候总会想到吃耶】


从台湾的山城九份,写到拥有一片湛蓝的澎湖湾,再回到自己的家乡北投,不得不说身为台湾人的我真的很幸褔,有幸可以住在这座美丽的岛屿之上。

有句话,许多人应该不陌生:「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跑到别人活腻的地方」,是这样说吗?的确,有时候在家待久的我会觉得有点闷,不过,出门散步一趟回来,好似又不怎么腻了。我很珍惜自己所在的地方,也很以自己能够立命于台湾岛上为傲。日后,我也会继续写作关于台湾人的台湾故事。

我去过的国家不多,出社会工作后,自己存钱去过日本京都、大阪和奈良,当然还有让我永生难忘的泰国喀比海滩。我喜欢旅行,因为我并不觉得那些住在当地的人真的都过腻当地的日子,他们只是在用一段很长的曝光,拍摄一生美丽的风景,当然,安居于世的我也是如此。

好奇心促使我不断地有股想把自己抛出去,再捡回来的冲动,每一次旅行,我都有机会更加认识自己;每一次相伴的旅途,我都更加体会茶道之中一期一会的道理。旅行是文明人的奢侈,感谢诞生于文明世代的我能享受成为流浪者的浪漫,亦能在旅途过后的返家,泡杯热茶感受有家人陪伴的幸福。

Photo by Rumman Amin on Unsplash
2022年3 月份主题:「喜爱的作家与独立书店探访 」提案

预计3 月份至少会发布的主题文章如下:


  • 隐身于大溪老街的古宅书屋—「天井逅书
  • 或者我们这周末可以去全家共读的宁静书房—「或者书店
Photo by rigel on Unsplash

3月份的主题是「喜爱的作家与独立书店探访 」,会选这个主题是因为我很喜欢去书店挖宝的感觉。还记得国中时,我最爱去的书店是家里附近的何嘉仁书店,不为什么,只因为国中放学后,从山坡上走下来便会看到一间有着绿色招牌的何嘉仁书店,我的同学们也都很喜欢去那里( 吹冷气),而我则是抛下教科书不想读,尽管沉浸在书店的各种有趣读物中。

国中时期的我特别喜欢读小说、剪纸、插图、美术和食谱类的书籍,当时身无分文,买不起书的我,却花了大把时间耗在书店中,捧着一本又一本的书,一边罚站,一边读得津津有味。我很感谢那段时光,在我没有能力消费起一本书的时候,有间灯火通明的书店陪伴我度过课后时间。

念了高职之后,看课外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半工半读再加上课业繁重,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分配到工作和背诵考科书本上,偶尔读起课外书,大概也只是为了应付每学期需要缴交的读书心得,然而,说也奇怪,当时的我书看得少,却习惯在每天上班前的早晨写一首诗,兴许是因为当时的我压抑了太多情绪,需要找到一个情绪的出口,我这才发现,原来在我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写作就这样温柔地陪伴着我。

大学的我热爱图书馆,总在空堂的闲暇往图书馆跑去,但未必都是在看书,有时只是累了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休息,休息够了,也经常就自然而然地拿起眼前架上的书起来读,当时的我读了许多心灵鸡汤类型的书,因为我对自己的人生很迷惘,在大学的殿堂里,我按部就班地勤奋于课业,成绩表现还算中上,但我仍对未来有所恐惧,我没自信自己能够成为「有用的人」。

什么是有用的人?现在在家养病的我比当时在大学兼修辅系与教育学程的我更有自我价值感。我不会否定过去的自己,我看的书,我经历过的迷失,那些都是我的一部份。我很感谢人生发生过的所有迷途,最终都成就了我的自我认同。

就这样,大学期间我自以为是地看了许多认为「有用」的书,我对书籍贴标签,分门别类地用有限的脑去判断哪些书读了有用,哪些书没什么用。我讨厌被人贴标签,却像个恶婆婆似地对书籍贴标签,浑身沾满人们评价与标签的我,矛盾地想甩,却在有时又因着标签的光环而自喜,这番如此度日,大学的我端着一本又一本的《哈佛商业评论》狂写笔记,读着每期最新的《商业周刊》自认为渐渐有用,举凡考科的科目,我总是会去找一堆相关书籍来读,可是怪的是,我越读越焦虑,越读越觉得自己在人生的各项跑道上欠缺准备,对于知识的恐慌,对于茫茫未来的彷徨,充斥了我的大学四年。

然而,最终我成为有用的人了吗?我不知道,但我成了一名病人,不折不扣的重大伤病患者。

医生说我的病,病因不明,但我却始终认为是劳累过度所致,人总是这样,找不到原因的时候,比已经确切知道「事出有因」时更慌!人年轻时是不是都需要别人来给我们一个交代,却鲜少对自己亮起黄红灯的健康与生活释出善意

我需要被提醒,被用力地打醒,上帝没这么坏,但祂让我生了一场大病,醍醐灌顶般地使我历经所有失去的错觉,我的爱,我的命,我的梦......,我所珍惜的一切好像日渐被消磨殆尽,这比一瞬间的崩毁更加折腾。一下子,我以为自己支离破碎的梦总算快拼了回来;一会儿,我以为自己可以抱着爱人再睡好几个夜晚,然而,病情的不可控制,总让我患得患失。

当我的世界变成必须十分用力吸吐才能感受到氧气存在的时候,活着真好,却也真苦!我的苦,有一部份是爱着我的人在替我受的。生死之际人就会突然开悟吗?我的经验是—「并不会」,至少我没有。

罹病的每个阶段中,我经常手足无措又摸不着头绪该如何与我的病共处,我认为那病是个坏东西,它不断地侵蚀我,吞噬我!于是,我想要抵抗它,我告诉自己要「战胜病魔」。

但病魔真的是用来战胜的吗?许多生过一场大病的人未必会这样告诉你,他们反而会说:「我在这场病里学会了许多」。学会这个词,我总觉得是建立在放下自己的成见与骄傲,所以,在某方面勇敢承认自己失败的我,没有战胜什么。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只是这些转变之中,依然有书陪着我。书是人写的,我时常觉得自己幸运,在不同的人生际遇之中,总能遇见与我共鸣的书,读着那些陌生人留下的情思与智慧,不用见面,书自当成为了我的慰藉。

现在的我又再看那些书呢?近期特别喜欢阅读动植物及饮食文学的相关书籍,偶尔依然看着心灵疗愈或健康类型的书(像是中医养生、瑜珈等)。看书的喜好,大概就好像人吃东西的品味吧!总是变来变去的,每个时期有不同的口味与需要,而我的心中兴许有一间不打烊的书店,时时刻刻愿意守护。

Photo by Judith Frietsch on Unsplash


至于,本月份我想选一位喜欢的作家撰写一篇分享文章,但我仍选择障碍,思索中。因此请再容我卖卖关子。

如果您也期待我接下来的主题作品,敬请期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您在一日珍贵的时光中,拨空阅读我的文章。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创作,请帮我点击文章下方绿色的拍手按钮,您的肯定将成为我的创作基金,鼓励我持续创作。

假若您愿意且有多的余裕,亦可成为我的赞赏公民,或按下「支持作者」赞助我,感谢您支持创作有价,再此献上诚挚的谢意!

我将于Matters上持续发布文章,期待我们能以文会友。祝福您日日好日,顺心平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