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瑜九清
策瑜九清

坐标加拿大, 80后末尾, 自由主义, 宅

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很喜欢"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 若你在新的地方寻到了自己想要的理想和生活, 对这里建立起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里就是你的家.

周末在看十年砍柴的<闲看水浒>, 篇末写李俊等人早早做好打算征完方腊后便"自投化外国去了, 后来为暹罗国之主", 算是一百零八人中结局最好的, 因其一直有着独立立场且对情势有着清醒认识. 作者写道"只要守住你心中的"道", 不要抛弃自己的理想, 离开动乱, 不安宁的国家, 选择那些幸福的乐土, 是完全正当而明智的." "没有用手投票的权利可悲, 可连用脚投票的权利都没有, 岂不更可悲?" 突然想到很多东西, 也因此有些感触.

前两天跟Manager在Team上聊天, 原本是聊最近的疫情和加拿大联邦大选, 后来说起了各自的移民经历. 我的Manager出生在牙买加, 很小就跟着父母亲移民去了英国, 对于她来说, 英国就是她的母国, 对牙买加谈不上有特别感情, 不过她的父母亲就不同了, 真正是割舍了亲人朋友和原本还算稳定的生活去一个全新的地方从头开始, 其实是很痛苦的. 当然后来我的Manager因为个人发展又来到加拿大并在这里定居, 从最基本的hourly rate做起直到现在, 在这边有了家庭有了圈子, 加拿大也就是她现在认可的家了, 她的父母每年也有一半时间在这边, 实在是再好不过. 她问我是否有想过回去中国, 我说我是不会回去的, 虽然那里有很多很好的东西, 我的父母亲人和很多朋友也在那里, 但是整个大环境我已经不认同了, 更重要的是我看不到有什么改变的可能. 但我也并不想勉强父母亲出来, 他们在国内有不错的生活, 熟悉的圈子和环境, 且对加拿大的很多东西未必喜欢和认可, adjustment必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何必让他们退休以后再经历这些呢, 大家各自安好就好了. Manager最后很感慨地对我说, 一个国家不能take care他的人民, 而人们又觉得无法改变什么, 甚至连批评政府也不可以, 那当然可以选择离开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但是因此父母和子女分开, 实在是非常sad的一件事情.

这些日子大家都在关注阿富汗, 对于那些忧惧未来Taliban执政下可能出现种种可怕场景的人们来说, 他们拼命想要逃离, 已不是所谓追求更好生活的问题, 而是能否维系基本生存的问题. 最令人难过的是, 大部分人是没有能力和途径离开的. 看到Matters上有很多香港人分享自己近期离开香港后的经历和感受, 我什至可以想象每天在香港机场亲人抱头痛哭分别的场景, 毕竟这一分别此后就真的是两个世界了, 而这一切也是因为他们对未来的大环境忧心忡忡, 却同样无力改变, 甚至都看不到希望. 在这样的心境下移民, 与原本的生活轨迹以及亲人朋友分开, 难道不是最令人难过的事么.

不过, 既然选择离开, 不管因为什么理由, 总归是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adjustment也许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途中也必然会经历很多困难和不如意, 只要调整好心态, 其实融入新环境甚至建立新的身份认同并不是那么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不再看中国的社交媒体, 每天关心的变成了CBC, Globe and Mail等等的加拿大新闻, 疫情期间我每天看的都是安省的疫情情况, 我会在本地论坛上跟大家讨论这边的房价, medical care, climate change等等问题, 在跟同事聊天时也会聊原住民学校和联邦大选(希望Trudeau这次疫情期间发动大选最后作死直接把Liberal选下去好吗), 反而关于中国的新闻很多时候我都是因为看BBC和华尔街日报才知道(所以觉得很多中国人的玻璃心真的超级没必要, 在你们眼里会"给境外递刀子"的一些新闻在我们这边连新闻滚动条都上不了好么, 没有多少人care). 当然我并不反对移民出来仍然很在意母国的事情, 但更重要的应该是融入这边的环境和关心参与这边的事物, 否则, 身虽然离开了, 心和思想却没有跟着走, 这样不是很分裂么. 我很喜欢"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 若你在新的地方寻到了自己想要的理想和生活, 对这里建立起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里就是你的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