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叔|gunshock
根叔|gunshock

⎡邊緣回望後,滑進一界混沌,從不掙扎。跟自己的過去過不去,執著地浮沉著。⎦ Still hope/to hand stitch my book/of ups & downs on a tightrope./No plan to elope/coz it just chokes.

新与旧

(编辑过)
新的词汇虽然是随着愈来愈多新香港人的到来而出现在你我之间,我却搞不清楚为什么本土的我们就得抹去从小沿用的?

@Menuet那里读到《 当到了"薯仔"变成"土豆"的一天》,才倏然发觉自己一直没察觉周遭在生活上的转变。

我同意回归之后从内地来港居住的移民叫新香港人,但不会因此而把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同伴称作旧香港人。新,是有别于既往,但已被接纳了的意思。一贯既在的大家是从哪时开始变成旧的?不愿聆听别人意见、不肯接受新鲜事、万物皆以自我为中心却又只是管中窥豹的人,在生活上的大转变后(例如移民)将会比较难适应周遭。渐渐,就会自然的被社会淘汰掉。并非全部新香港人都这样,我认识涵养情商层次都比我高的,家庭、教育、成长环境都是培养性格的重要因素。

在香港的生活的确是在不停的转变,可是我们只是被动的站于转变的轨道上,不曾刻意去主动改变过些什么。在这城内我以为,「二奶」会比「小三」较被重视(瞎猜,我没有过),我以为郭譪明要是在碰上郭可盈,都只系会赞郭可盈个袋型然后过海改个袋型。我以为可以食得饱慨包包才叫做包。

新的词汇虽然是随着愈来愈多新香港人的到来而出现在你我之间,我却搞不清楚为什么本土的我们就得抹去从小沿用的?当然,字义上有错,改变是必须的。

沟通,本来就旨在方便于明白对方想表达的意思。从开埠起,香港一直是个多元文化之地。英治期间,大家早就很习惯以开放的心胸去接纳新的人与事。在大小不同的文化言语思想信仰之间,能拿捏出让大家都感到舒服不突兀的沟通方式,也不会因为对方是外来的或是小众而硬要强逼少数去服从多数。今天的香港,新移民的人数不会比土生土长的我们多吧?我非常尊重每个族群各自在沟通上的特色,但为什么总是要我来彰显包容的大爱,要我打倒昨天的自己去融入我可能不需接触到的圈子里?

不可以!每个人都怀有大爱,但我不希望滥用在没尝试过融入本地文化的一群上。很多时候,新与旧,是互相对立的。不论本来同根与否,我们都是平等的。在对方不肯去适应大众的前提下,有需要我反过来砍掉自己吗?有需要这样吗?

或者有人会说,都回归了这么久,要同化,跟国内城镇接轨看齐嘛。好的,我能理解,也非常同意这做法。我也要提醒一下,为何国内不同的省市可以有其方言的存在?

而且,香港的时辰还未到,没算错的话,我们还有剩下一半的两制时光

说得偏激了一点,对不起。可是不咆哮,对不起自己的灵魂。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