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點電視
G點電視

G點電視以新媒體介入性/別小眾運動,鼓勵及引導義工成為行動者、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議題,學習營運媒體,為社群充權。請賞我們幾個拍手或一杯咖啡,讓我們支持平台及團隊持續運作。

这些情节代表到你吗? — 性/别小众影视作品五种常见桥段

同志影视作品近年崭露头角,逐渐演变成一种类型。影视作品作为软性文化输出,是让性/别小众能见度更高的其一重要桥段。然而,「潮流兴呢味」是不是真的令性/别小众更加被了解?大家在观影时又有没有觉得某些桥段「老是常出现」?笔者尝试归纳出五个常见的故事发展或人物塑造,这些桥段反映了真实情况,抑或加深了性/别小众的既定印象?
制图:Beth

撰文: Rita
文字编辑:Emily
网站编辑:EQ

大家当年看《Yes or No》(2010)是不是也深深被Kim和Pie的感情打动?看《以你的名字呼唤我(Call Me by Your Name)》(2017)时,同样能感受那种失去初恋的痛吗?同志影视作品近年崭露头角,逐渐演变成一种类型。影视作品作为软性文化输出,是让性/别小众能见度更高的其一重要桥段。然而,「潮流兴呢味」是不是真的令性/别小众更加被了解?大家在观影时又有没有觉得某些桥段「老是常出现」?笔者尝试归纳出五个常见的故事发展或人物塑造,这些桥段反映了真实情况,抑或加深了性/别小众的既定印象?

1. 角色最终会选择跟异性一起

关系中的其中一方最终还是会选择异性的桥段,可以分成两种。

叙述同性恋不被接受的保守年代时,角色碍于社会压力、无法处理自己的性小众身份,继而重回结婚生子的「正常生活」。早期一点的《墨利斯的情人(Maurice)》(1987),英国剑桥大学出身的Clive因为不想身败名裂,决定与Maurice分手,婚后把Maurice放在挚友的位置。港产片《喜欢妳是妳》(2021)中,李咏蓝希望深爱的李芯悦幸福,愿意出席婚礼,亲手把她交给新郎,自己以伴娘退守「最好的朋友」这个位置。同性的爱恋在这些故事中尽管一直影响角色,却只作成长中妥协、过渡的性质,为角色人生的其中一个阶段。

偷偷约会的Maurice(金发)和Clive二人。 (《墨利斯的情人》剧照)

另一种面向,是角色「认为」喜欢的人最终还是会选择跟异性一起,而导致了两人的分开。笼统而言,就是爱上所谓直男或直女,就没有好结果的迷思。由漫画改编的《无法触碰的爱》(2014)、《爱在末路之境》(2020),以致去年颇受欢迎的港版《大叔的爱》其实都不乏这样的情节。认为自己是同性恋的那一方,在发现喜欢的人被异性追求或对组织家庭、生儿育女有渴望时,第一反应不是沟通、寻求双方共识,而总是立刻强硬地请求从这段感情退出,希望对方能够因此变得更幸福。

阿牧看见阿田及梓芊青梅竹马相拥,转身离去,遂提出分手。 (《大叔的爱》第12集截图)

Follow GDotTV Telegram Channel,

紧贴G点电视最新消息!

2. 难以抹灭的悲剧色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过满怀期待去看一套坊间反响不错,结果却大失所望的同志影视作品呢?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对笔者而言就是其中一套。电影虽说设定于刚解严的八十年代,但纵观并没有什么大环境的因素非要拆散两人不可。从头到尾看到的更多是主角内心的恐同小剧场和洒狗血的冲突和互相伤害,最后还要来一场多年后重逢缅怀情事作结,仿佛要重申他们就是注定无法在一起似的。

角色沾染煽情的悲伤、遗憾美,或者拥有励志、坚忍等情操,是另一常见的人物塑造。譬如《基佬四十》(1997)里的江国强(吴镇宇饰)只是出席了爱人丧礼,就遭受爱人亲戚的责难,以及媒体的恶意曝光。 《蓝宇》(2001)中捍东终于决定抛开世俗目光跟蓝宇在一起,剧情却安排蓝宇此时意外身亡。 《午夜天鹅》(2020)里一众努力生活的跨性别族群,最终还是难逃经济、为了完成整套变性手术等种种原因,牺牲尊严下海赚钱。笔者当然明白影视作品是反映某个特定时代的桥梁之一,性/别小众在一段漫长历史亦的确承受种种不公。然而,在社会对性/别小众的了解和讨论渐渐明朗化的现在,这样的悲剧色彩是否能稍稍抺去呢?

3. 追求戏剧性的出柜冲突

主角无意中被亲友发现性向,被出柜后继而引发冲突的情节,在阐述东方文化的同志影视作品中尤其明显。循序渐进如《囍宴》(1993),大动作改装同居的家和假结婚,都铺陈着结尾20分钟伟同不得不向母亲出柜的桥段。碍于父亲中风入院,算不上有翻箱倒柜式的闹剧,不过母亲那句「是赛门(伟同的恋人)把你带坏的吗?」也不失为一句经典台词。

说到剧烈冲突,不得不提两套近年谈论跨性别议题的港产片:《翠丝》(2018)及《女人就是女人》(2018)。 《翠丝》的大雄(姜皓文饰)决意进行变性手术,与妻子安宜(惠英红饰)摊牌的一晚,他做好抛妻弃子、以金钱安置家庭的准备;安宜则几乎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式挽留,这场出柜是在两败俱伤下结束。 《女人就是女人》的跨女妈妈宋紫洳(李蕙敏饰)同样是在被出柜的情况下,被丈夫直斥被骗婚多年,否认跨女等同女人,夫离女散好一段时间,只能够独守空屋饮泣。

独守空屋的宋紫洳。 (《女人就是女人》剧照)

出柜通常都担当着同志影视作品中制造戏剧高潮的功能,即使是一些走清新喜剧路线的作品也是如此。例如《抱抱我的初恋(Love, Simon)》(2018)乃至最近大热的《恋爱修课(Heartstopper)》(2022)亦同样有着墨于被动或主动出柜后,角色们面临的改变。

Nick鼓起勇气向母亲出柜。 (《恋爱修课》剧照)

造成剧烈冲突的出柜桥段,是否会令希望向亲友出柜的观众却步?出柜又是否面对自己的性别认同时必须的一环?笔者认为是否需要出柜,想以怎样的形式出柜,本身都是非常个人的抉择。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经验都不能被上述桥段轻易模拟,但若作为参考或理性讨论的引子,也不是一件坏事。

4. 加诸角色身上的性别定型

以性/别小众为剧情主轴的影视作品,是不是往往更无意间强调了性别角色定型呢?在描绘女同志的感情时,常常出现打扮中性的一方担当「男性」的角色;反之在众多BL影视作品当中,我们好像也总会惯性默认,关系中性别气质较阴柔的那个就是「受方」。回想前几年引起颇大讨论的《错了性别,不错爱》(2016),到最近的《爱.杀》(2020),米勒和杜小凤这两个角色仍很大程度还原「帅T」的典型打扮:铲青、纹身、衣着打扮、喜好和措辞语气都偏向男性化;在感情当中也倾向担当那个负责调情、情绪较暴冲这样带着「霸气男主」感觉的一方。

杜小凤和性别气质较阴柔的孟烨对峙。 (《爱.杀》剧照)

笔者认为性别定型有时亦会以感情中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或社会阶级高低,以一种近似「纯情小白兔」对垒「狡猾大野狼」的模式呈现。 《卡露的情人(Carol)》(2015)中的Carol和Therese两位女主角外型举止都十分女性化,而面对富有、有权势的Carol,仅为售货员的Therese在这段双向爱慕里往往只能追着Carol背后跑,甚至被动地告知关系的停止。先前提及过的《蓝宇》也一样,蓝宇是贫困学生,只能以仰望的态度,面对有权有势的高干子弟陈捍东;捍东对蓝宇的关怀备至,亦流露一种施舍和支配的姿态。这种总有一方需要委曲求全的关系,笔者为他们艰难的感情揪心的同时;也不禁反思,对于较柔弱的一方为感情而牺牲的默认,是否也同样验证了社会仍加诸于对男女身上的性别期待(有「权势」的男性负责抉择,较「柔弱」的女性负责妥协)?

5. 性/别小众总是异于常人

「异」于常人未必是指不好的一面,正如导演杨曜恺在《性/别小众与媒体呈现》的公众讲座谈及有观众在观看《叔・叔》(2019)前,一直认为同志都很年轻、西化和时尚。导演在作品《纽约断背衫(Front Cover)》(2015)中,时装设计师Ryan一角也曾半赌气半认真地说过:「所有好的设计师都是同志(All the good stylists are gay)!」。还有自2018年播出便颇受欢迎的真人Show《粉雄救兵(Queer Eye)》,Fab 5主持涉猎美酒与佳肴、时尚、文化、室内及发型设计等范畴,同样亦打着以酷儿或同志眼光就是别树一格的旗号,为别人建议更好的生活态度。性/别小众似乎常常予人一种有才华的感觉。

Fab 5主持群(《粉雄救兵》剧照)

要说坏的一面,影视作品对于同志的污名化也一直存在,性/别小众常常与犯罪挂钩。改编自同名犯罪小说系列首部曲的《心计(The Talented Mr. Ripley)》(1999),身为同志的Tom Ripley就是一名天才型罪犯,在电影中杀害自己的恋人更成为压垮他道德界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原著作者Patricia Highsmith本人亦长期受性倾向所困,上述《卡露的情人》也是她另起笔名、隐藏身份写成的自传式小说。如此塑造笔下最具代表性的Tim Ripley,仿佛是一种来自作者对于性/别小众总带着罪的亲自认证。爆冷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的《月亮喜欢蓝(Moonlight)》(2016),虽是一套成长电影,既是黑人,也是同志的主角Juan长大后仍处于毒贩这名声不好的职业圈子中无法脱身。

尝试以口才和计谋融入上流社会的Tim Ripley(左)。 (《心计》剧照)

同志影视作品一直以来述说了许多值得关注的、特别的故事,许多上述提及的例子甚至都是笔者喜爱的作品。而在社群中身为普通人的你和我,这些桥段曾经令你感同身受、嗤之以鼻、五味杂陈吗?性倾向的流动性、性别认同、多元成家等等的议题,放到影视作品中是不是还有更多的讨论空间?未来同志影视作品会不会有更多令人惊喜的情节?笔者跟大家一样很期待。

延伸阅读: 「套路也是歧视」:今时今日媒体要如何刻画性/别小众?

原文连结G点电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