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樂思
陶樂思

社工系學士。現職行政人員。業餘寫作。喜愛自學。寫作領域涵蓋觀點、社會科學、歷史知識、寓言短篇等。Github: https://github.com/Dorothy1984

「创客」文化在香港

(编辑过)

前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制造业在香港经历了辉煌的时期。但在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工厂北移到中国大陆,香港工业式微,很多手艺高超的工人变得英雄无用武之地,而香港的产业和工种也越来越单一。当我初接触创客领域时,是心怀一份复兴香港制造业的希望。不过在走访本地的创客组织和团队之后,发现我的想法过于天真。工业北移是已经发生且难以逆转的现实。单靠民间自发的小型组织与团队,根本无法改变这个大环境。但在复兴香港制造业的框框以外,却有更多可能性有待发掘。下文将分享走访这些创客组织得到的一点启发。

------------------------

创客是推动改变的其中一股力量

首先,新一代的香港创客,其实并不追求「香港制造」简单重临,而是想透过手艺与当下社会连结,解决当下的问题。我走访过一个叫轴物行者的组织。他们租用了位于土瓜湾的一层工业大厦,一边接一些制作手推车、单车和其他机器的工作维持组织的运行,另方面也运用社区中最容易找到的废弃物,例如汽车轮胎来制造其他物品,例如轮胎盆景,从而达致社区的整体减费(注:土瓜湾车房林立,废气轮胎是随处可见之物)。这个组织的其中一个创办人,还发生过一个很传奇的故事呢!话说他是一名单车发烧友,十分喜欢制作各式各样的单车。他曾经制作过一架电动单车,但一落地在马路上行驶,便被警察拘捕了。话说香港的道路法例主要为汽车而设,并没有考虑如电动单车这样的交通工具,所以警察一看见法例没有涵盖的行走物在马路上行驶便会拘捕当事人。发生了这件事之后,这位单车发烧友的旧同学便找上他,最后两人一起创立了轴物行者,而这位单车迷因利乘便继续尽情发挥他的技能。而上述事件,正是他运用自己制作单车的技能,揭示香港道路条例的不完善。

------------------

创客也可能是社区的粘合剂

除了运用手工艺达致环保目标,揭示现行法例不足以外,香港创客也运用自己的手工艺连结社区。例如上文介绍的轴物行者作为土瓜湾社区的一部分,也有需要连结当区的街坊。他们所制作的轮胎盆景既用来布置社区中的公共空间,也会送给有兴趣的街坊。他们也制作过一架环保健身单车。透过踩动单车发电,用来煮咖啡。当他们在社区展示这架单车时,街坊们的「回头率」(回头看单车的机率」相当高。这样一来,与街坊们的话盒子便容易打开了。近年的香港由于大量新屋苑落成,门禁式社区日益成为主流。街坊邻里之间鲜有交流。运用工艺技巧制作出新奇有趣的诚品引起话题,是不错的破冰工具。

--------------------


创客介入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活学活用

近年香港的教育开始重视学童的科学、工程与数学知识,即STEM的培育。而创客的实作,也成为学生学习STEM知识的助力。轴物行者与中小学合作,到学校教导学生工艺制作。学生们透过制作工艺,从实作中明了科学、工程的规律和原理。我于四年前到过黄大仙一所小学,采访他们在一年来推行自发项目的学习成果。其中一组学生就是想学做一名创客,而他们正是找上了轴物行者,教导他们用废气的大抽屉做了一只独木舟。在我采访当天,正是独木舟的下水礼呢!

-------------------

结语

香港的工业已经随着工厂北移而式微。创客文化在香港扎根成长,不可能把时光扭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厂林立,劳工密集的时代。从另一角度来看,重回工厂林立,劳工密集的年代也已经不合时宜了。反之,透过活用创客的技能与当下社会连结,解决现实的问题,或透过社会设计的专业技能,制作出这个时代的人所需要的产品,才是创客文化能茁壮成长的要素。而我相信,能与当下社会连结的创客文化,也是社会改革当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轴物行者制作的特色单车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讀寫咖啡角

陶樂思

喝著咖啡悠閒閱讀。分享知識、觀點與心情。盼與讀者一起成長

0259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