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高雄的凱吉
來自高雄的凱吉

透過持續的寫作來挖掘自己,認識自己及重新創造自己。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 Netflix"创造安娜"心得

我们在生活上或职涯上,在尚未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前,或多或少都曾经膨风过,但重要的是自己是否有真正努力去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以下为非剧透的"创造安娜“观后心得!

最近Netflix的火热题材正好都集中在“诈骗”这个主题,接连火红的“Tinder大骗徒“跟"创造安娜",两位主角- Simon跟Anna - 都是利用某些手段跟心理技巧,让他们接触的人都相信他们是家财万贯,资金雄厚的富二代,从而从这些人身上得到许多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由于两位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发生的时间也不过是几年前,让人感受更加真实。

“创造安娜”最后一集时,辩护律师Todd在结辩时,多次提到“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主张Anna跟我们世上多数人相同,在尚未成功前,只能假装自己具有这个能力,是属于这个圈子的其中一员,只要撑到她追求且梦想创立的ADF基金会成功,她就会确实成为这个圈子的一份子!

这句话正好是我在社群app上的昵称,打从换工作开始,我也是时常这样砥砺自己。

由于过去产业与现在工作的产业落差相当大,因此,一切的产业知识及人脉都必须重新学习,但由于自己已经非社会新鲜人,所以主管跟同事对自己的期待,是尽快能上手,且能够马上做出贡献。

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不会允许自己慢慢学习,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战力。所以,即使知道自己底气是不足的,但须要求自己,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想办法达到目标。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就是我在这段期间,不断提醒自己的话。

假装不是自以为很懂,或者去欺骗别人,而是给自己信心,相信自己即使现在还未成气候,但只要持续努力向前,自己迟早都可以做到!

没有人一开始就具备所有成功的条件,必定要经历那个“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的阶段。

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持续努力,脚踏实地地去根据那个想成为的自己,去奋斗,去争取,去学习。

如果只是一直停留在"Fake it"的阶段,最终永远都不会"make it"!

"Tinder大骗徒“的Simon跟"创造Anna“的Anna最大的差别,应该就是在Anna是想打造一个事业,而要创造这样的事业,她选择创造一个形象,来获得达到目标的人脉/资金/地位!而Simon更像是单纯的庞氏骗局,持续地利用下一个受害者的资金来支付现在的奢侈生活,让自己一直可以过着如梦似幻的生活!

“创造安娜“这部影集相较于诈骗这个主题,可能更想传达的讯息是-即使我们不鼓励她的作法,但尊重她是个追求自己梦想及确实付诸实现的人!相较于那些汲汲营营生活,但却未真正地为自己想做的事情付出努力的一般大众(剧中一直自称导演,却从未拍出任何作品的Anna闺蜜-Neff,是个一直被拿来比较的角色),她是个勇敢尝试的实践者!或许她能够让这么多人相信她,也是因为她确实在追逐自己的目标,让人感受到那股热情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