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rianAu
AdrianAu

需要藍天

离散之前

「久不久」总听到别人有这论述:香港是文化沙漠。我总会感到无名火起,因为这只是资讯流通做成的错觉。今时今日不应该仍存有这观念,因为资讯比廿年前更多更快。每周末活动多得跨张,经常有选择困难,或者后悔选错活动。现在欠的是个人有没有心力去整理资讯。就像今个月(9月),香港开了至少14间「书店」。你没看错我没写错,是「14间」。当然,这14间不是位于14个地点,是在两个地点,有7间书店营运。

这就是七份一书店,分别在东南楼艺术酒店及大南街「各自」营业。强调「各自」营业是因为14位店主(虽然他们说是店长)选书各有特色,无法取代。这样的文化盛事,自然要去趁墟。我已经分别在14间书店中,买了13本。以后会慢慢介绍。

~~~~~~~~~~~~~~~~~~~~~

首先第一本是介绍的,是来自七份一书店@大南街的夜露死苦的书架,长谷川浩己与山崎亮合着的《地方创生来解答》。选择介绍这本书介绍有两个近因:

第一个是砵兰街花园翻新后开幕。粉红色的配搭,引起大家注意。未来会有群众聚集打卡。但与此时有很多noise。

第二个是某次到七份一书店@东南楼逛书店,刚巧遇上他们办读书会。我没有加入,只在外围听。当日的书题是「团圆/离散」,参加者各自介绍合题的书籍。而我,则在脑海想,究竟有什么书合适。有想过潘国灵老师新作《离》,但太「贴」题,不合乎我的性格。

回家后并没有将这书题放下,继续细想。突然想到:离、散可以是一刻,可以是一段时间,但两者之前的状态都会连向「聚」。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人「聚」?广场。广场可以是一个商场。黄碧云老师在明周刊登的〈商场〉,有很好的阐释。

广场亦可以是一个花园,比如西九文化区;亦可以是一个广场。

~~~~~~~~~~~~~~~~~~~~~

第一次认识山崎亮是参与Run Of Page的活动,么地道花园的设计Match介绍山崎亮如何影响他参与社区营造。而这一本《地方创生来解答》,透过与9位设计师、建筑师等对话来阐释地方创生。

山崎亮很重视居民参与,他在书中是这样讲︰

可以的话,希望在地居民参与所有的决策过程。了解那片土地的自然环境和城镇现状后,不管需不需要硬体建设或者软体面制度,都让居民自己决定。我认为省厅和议会不要自作主张,而是要建立一个机制,让生活在那块区域的人们能够表达意见。我的目标是设计出一个机制,让每一位居民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进而用自己的力量让家乡变得更好。这样的尝试,在人口数不多、大概几千人左右的城镇有可能实现。 (页61)

居民参与,是一种「聚」——聚集所有意见,在不断的讨论中找出共识。这是理性社会必有元素,或许未必达到人人满意,但会成为最小公因数。

地方空间会是另一种「聚」,即人的「存在方式」。铃木毅教授在对谈中提及︰

之所以会开始思考人的「存在方式」,要回溯到一九九O年左右。当时我在研究专业的建筑计划,从一般的建筑类型,改成用人类的活动面向去切入。在世界各地都市的实地考察可以看到,日本的都市虽然个别建筑和设施都设计得很出色,但是作为一个「场所」却很贫乏。也就是说,市容虽然变得漂亮了,但是却没有让人感受到归属感的居场所。 ... (页75)

归属感的居场所,又是一个要花时间营造,最终回到一个基本问题︰为谁营造。

这本书只得173页,对于想了解什么是地方创生、社区营造,是不错的入门书。

书店一定是「聚」,只有金钱才「散」。它是否成为社区营造的一部份?我们一齐实验吧!

~~~~~~~~~~~~~~~~~~~~~

延伸资料︰

【新书店登场】 东南楼、大南街两间「七份一书店」开业首创「书店孵化器」计划培育新店长(明周文化) -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e7%8d%a8%e7%ab%8b%e6%9b%b8%e5%ba%97-189787

黄碧云新作:〈商场〉(明周文化) -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黄碧云-香港文学-作品-189349

【创意空间】彩色么地道花园三年公共空间自由发挥(明周文化) -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kacama-%e5%85%ac%e5%85%b1%e7%a9%ba%e9%96%93-%e5%b0%96%e6%9d%b1-48932

《地方创生来解答:11场让日本社区变有趣的设计对谈》(博客来)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6138

图片来源︰网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