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說話
無主之地上的無名之人|輯三:是誰在稀釋原住民族集體權
其實我們也只能自嘲,我們是沒有辦法使用自己的名、沒有自己的地、連身分都要中華民國認定的無主之地,無名之人。原住民,不得不在土地上,繼續流浪。以氏族與asang(部落/居住地)為部落成員組成的布農族作為一個實例,呈現出傳統部落成員與現行國家法下的「原住民族」認定有極大的差異。
無主之地上的無名之人|輯二:身分、認同與資源分配的矛盾
釋憲案外溢的不必要的指控跟爭議,都是因為中華民國未積極推動土地返還、未積極肯認自決自治而引起。既得利益者站在殖民者的角度認定國家之所以要辨認原住民,是因為要給予福利跟優惠;但原住民成為原住民,本就不需要國家認證。這句話存在於原住民自然主權的聲張,也是原住民族與國家對等協商的基礎。
無主之地上的無名之人|輯一:《原住民身分法》爭議與我們的基本立場
時任副主委的孫大川提及的立法理由以「嫁入漢族家庭普遍經濟條件佳、文化條件不佳」的刻板印象來限制,從此身為原住民族女性,如果嫁給非原住民,就要被毫無根據的刻板印象施加身分認同的門檻。這就像是歷史上某些白人對黑人說「據我們分析你們可能很髒,來,這邊是你們專屬的洗手台、專屬的公車給你搭…
色盲種族主義——偽中立的現象與危機
要消除種族主義與種族歧視,我們必須先理解,台灣社會對原住民族歷史境遇並未充分認知——結構性歧視持續塑造的階級不平等與地位落差,不只表現在土地與歷史正義的缺席,也實實在在地反映在原住民族人健康不平等與社經地位差距上。
要努力吾黨所宗嗎——從高雄元旦升旗探討文化挪用的基進觀點
展演的核心——就是政治,而政治就是權力的展演。場面上的是政治折衝的結果,檯面下的是權力交織的結構。很可惜的是,我們至今看見的只有中華民國與「吾黨」強調的統治正當性,「元旦升旗融入原住民族歌謠」的敘述順序,也說明了中華民國與國歌的優先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