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聚于震后的摩洛哥:顽强的乡土建筑与被祛魅的水泥屋
不是砖石房屋就容易损坏,也不是水泥混凝土就足够强大——一切材料都取决于在什么环境下使用,如何使用。3000个需要重建的房屋,哪怕只有1户家用了本地的材料和技艺,它就可以作为一个极好的示范——人们不可能不注意到,村里的乡土建筑比自家水泥屋更宜居。
金馬 58|創傷記憶的溫柔複寫:《天晴有時》的災區夢遊
如果痛覺的目的在於指出病灶,驅使受苦者趨吉避禍,那麼在一個以十數年為記的,爛自骨子裡,早已無從掙脫的國家/社會/自我存在困境下,當痛到一個臨界,「感覺到痛」早就已經沒有意義了。可是記憶會有,記憶依舊有著乘載、續命與對抗的意義。
當初最想離去的地方,是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 》梅灩敏從尋父的女兒變災後重建的工作者
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重創了屏東縣林邊鄉,使得許多鄉親持守一輩子的農園、魚塭一夕之間幾乎全毀,以致許多家庭陷入困頓。當時,台灣社區許多人民團體、宗教團體積極投入災區,協助清理家園及災後重建工作,然而,當激情喧囂過後,才是漫漫重建路的開始;政府釋出的重建大餅,各團體競標計畫經費,…
伊達邵之路|走過921系列|14
地震後的協力造屋運動,讓四分五裂的部落又漸漸重新聚攏了起來。謝英俊在聽取族人的意見之後,在社區規劃預留舉辦祭儀的空地,頓時,硬梆梆的社區有了呼吸的空間。在這些空地上,族人們一起牽手,圍圈,舞之,蹈之,歲時節令也跟著活繃起來,接續了地震前中斷了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