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譯
28 篇文章
施登騰

【數位轉譯系列:從料理實境節目看後製加工敘事的轉譯功能】

前言:本文試著從日本與韓國的料理綜藝與實境節目去來「敘事」與「轉譯」的後製加工技術,試著透過其情節內容去逆向地解構其架構與鋪陳,進而理出可參考援用的技術脈絡。此外,本文事實上採行了「二創形式」,也就是將舊文透過不同論述與觀點再行編改與補實。

施登騰

【數位轉譯系列:關於「數位轉譯」概念圖的三方論析】

作:廖冠智、賴志婷、施登騰 🚩 此篇所錄者都是來自一篇臉書動態訊息的交互回覆。因為都是專業內容的留言,所以我就將我的回覆文,合併清華大學廖冠智教授與故宮博物院許志婷小姐的後續留言一併整理成本篇,也作為彼此補充與驗證的互文(intertextuality)內容。

施登騰

【數位轉譯/博物館科技系列:科工館《藏水覓趣》水下考古展和其數位科技技術論述分析】

熱騰騰的博物館科技案例分享:【藏水覓趣】~水下文化資產多媒體互動特區。【藏水覓趣】是國立科學工藝館的特展,由西米設計承辦執行。將於2021.2.05~2021.5.9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第一特展廳展出。關於這篇的介紹,我打算以兩個觀點去分享:一是從【藏水覓趣】去回溯個人曾對西米...

施登騰

【數位轉譯系列:談「master narrative大敘事」與「meta narrative 後設敘事」】

記得我在8/26於中國科技大學舉辦 【新科技應用教學講座:3D列印與近用科技實務應用~Ctrl+P 陳立超總監主講】的演講會場,還趁機虧了在場的設計學專家們說,設計學理與技術好多,像是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服務設計service design、包容/共融設計incl...

施登騰

【數位轉譯/博物館科技: 數位應用之共同元素與邏輯聯繫分析圖~從〖Draw to Art〗談起】

今天下午開完會後,讀著一篇之前存下的訪問稿:“THE FUTURE OF CURATIONSHIP WITH TECHNOLOGY /「策展技」佐科技之未來“(https://reurl.cc/e9keXQ) ,受訪者是倫敦市 The Serpentine Galleries的總監Hans Ulrich Obrist。

施登騰

【數位轉譯/數位科技系列:在課堂的運動回復結構(Structure from Motion, SfM)技術之應用與實踐】

在某次以慣用的拍照點名(學生在臉書群組登錄學號姓名並附上在場照片證明)後,竟在檢視時發現在某處只有4–5人出席的角落,竟有了8張的出席證明照片。只出席4–5人的角落雖覺得有趣,但也嚴正提醒同學不要破壞我們彼此的信任。但也興起在將從那個角落所拍且上傳的8張照片,給合成在同一張照片作...

施登騰

【數位轉譯系列:疫情下的感官與觀感(2021年親歷台灣市民自主封城有感)】

看到幾位臉友分享袁廣鳴老師的【城市失格─西門町】照片。袁廣鳴(2002)【城市失格─西門町】圖片來源:https://cyberisland.teldap.tw/.../cyb.../graphyer/album/ofmB王嘉驥(2002)曾評如下: 「【城市失格─西門町】從實體...

施登騰

【數位轉譯系列:論宗教藝術品/文物的原場域歸返與神聖性轉譯】

個人非常推薦【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 The Museum Bar】(https://reurl.cc/kd39eG) ,這是有非常高密度且品質的國內外博物館專業資訊平台,要掌握最新且全面的博物館學與實務相關資訊,此處就不容錯過。此篇想談的就是【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 The Museu...

施登騰

【數位轉譯系列:與非專業者的距離~談分眾分類法(folksonomy)的協作應用】

一、分眾/通俗分類一直習慣在手機上使用【Yahoo Weather!】去確認天氣狀況,美觀且實用。只要開啟應用程式,就能從滿框底圖即知所查城市的目前天氣狀況,若要看細節資訊,也只消點選滑動視窗即可。而且,【Yahoo Weather!】用以顯示天氣的精美照片都是取自【Flickr】上的照片。

施登騰

【數位轉譯/ Connoisseur系列:探真偽的必要容錯與適度取捨】

真偽的操弄與被操弄最近台灣關於新聞報導真假的議論很多,但都各取所需。報導本身就是種文體,新聞也是種訊息媒介,原本期待媒體開放、傳播開源、訊息多元所迎來的是更具有自由度的新聞內容,但經歷的卻是面向新聞道德與品質的更多疑慮。有位資深新聞人說:「新聞已死,只有包裝成新聞的偏見。

施登騰

【數位轉譯系列:〖儀式設計元素分析表〗的應用實構】

此版本已是新版內容,修正的部分是「🔴項/則為可醞釀的感知(圓)」。原本將之分為:「可感」、「可述」、「可憶」、「可遊」等四項,但最後一項「可遊」從字面太過偏重「遊程設計」的產出。所以在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博物館管理與科技應用在職碩士學分班的學生共同討論後,由學生提出「可及」、「可...

施登騰

【數位轉譯系列:談《過氣英雄傳》的跨域敘事與多媒共工】

並同步發表:【《過氣英雄》跨域敘事多媒共工概念設計圖】構想一、談《過氣英雄傳》好看,真好看,這自然是不在話下的,且比起上齣在水源劇場看的《陰間條例×冥戰錄》,欣賞《過氣英雄傳》時,會有更多的情緒起伏與投射。畢竟劇中許多段落講到藝文公司/市場的殘酷現況與掙扎,其實經歷過的都懂那是活生生、血淋淋的感同身受。

施登騰

【再脈絡/再敘事:我的藝術世界/我的私圖錄】

以本文記錄 2021.4.26 於中華文物保護協會演講:【器物藝術鑑藏脈絡下的數位跨域~New Digital Connoisseur】的演講分享中,談能夠支援收藏家與愛好者進行中國器物藝術鑑藏與賞析的「實用科技」後的文本紀錄。當天演講前與恩師陳國寧教授,以及理事長黃光男校長、副理事長林池先生等先進合影!

施登騰

【數位典藏轉譯系列:范寬 〈谿山行旅圖〉的再發現、再脈絡與再敘事】兼論「數位品鑑」

雖然在「典藏古美術5月號 出刊預告」動態中,還無法預覽內容。但本期主題:「范寬.再發現」已經足以讓人期待!!該主題預告內容如下: 范寬.再發現 ◆古人這麼評范寬…… ◆筆記!范寬與〈谿山行旅圖〉研究史 ◆〈谿山行旅圖〉年表看分明 ◆百聞不如一見,走訪范寬的故鄉 ◆尋找范寬MAP ◆〈谿山行旅圖〉ZOOM IN!

施登騰

數位轉譯系列:全竟之形~談數位博物館的虛實分身

圖片來源:https://www.vi-mm.eu/wp-content/uploads/2018/04/Case_01_ArtLens_01-1280x720.jpg上圖是美國克里夫蘭美術館推出的ArtLens App的現場使用實況截圖,此博物館導覽應用是透過AR技術,以手機獲得特定展品的深度資訊。

施登騰

數位轉譯系列:從大師的存在與否?談數位轉譯的加減法美學

本文內容為參加【博物館、博物館學與神聖」-國際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ICOM ICOFOM-ASPAC) 2018年國際研討會】 講稿之重編與延伸大師的不在場美學 aesthetics of absence左邊是MIT Deep Angel AI修圖的運算結果,右邊則是原圖。

施登騰

數位轉譯/博物館科技系列:跨越,從Boundary談起

~火花與花火此段前言,應以「火花與花火」或是「星火與煙火」為題。因為要談的,就是從創意到創作、從觀點到論點等實踐與立論的階段性經歷。先引下面兩個句子,同樣的,這是我跟Google Books AI技術應用【Talk to Books】對話後,所選列的句子。

施登騰

數位轉譯/數位科技系列:是「春池嫣韵」還是「去他媽的」?~談敘事歧異類析

壹、是「春池嫣韵」不是「去他媽的」!圖片出處:原始地址: https://twitter.com/newyorkluo/status/1169105888147312642上圖是從朋友臉書分享而得的訊息,個人覺得比起翻轉字的形趣,這題跋還多了意趣之妙,有頗到位的諷刺。

施登騰

數位科技系列/數位轉譯系列:圖片搜尋的DIKW聚焦法

一、先談網路搜尋工具包:「Evernote Web Clipper + OneTab + Full Page Screen Capture + Pinterest Save Button」網路搜尋已是必要技因為這幾年在圖文資料之閱讀與蒐集的類型比例上,數位版已遠遠超過實體。

施登騰

數位轉譯系列:發現另個施登騰,也談多重身份與分身

發現前鹽埔鄉鄉長施登騰已入深秋,學期中段,國北教大任課班級剛屆期中考週,中國科大也到了期中前的創作週,兩校學生都在本週依各組期中進度與創作需求自由選擇出席。平常就都不點名,兩校系任教班級還能維持高出席率,欣慰,足矣。要求學生配合使用已漸棄用的FaceBook是貫徹意志的任性,因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