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人際議題-到底是「送」、「交換」還是「討」?
孩子之間的友誼時常依靠「贈物」或「交換」來培養,但後續的問題其實沒有想像的如此簡單?
到底小孩需不需要很多玩具?
剛剛看到@qqmami 寫的文章提到關於自己過往買了太多玩具及書給孩子,因為看了教養書籍及過往友人的言論而開始反省自己是否做錯了?玩具的多寡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到底有沒有玩?有沒有人陪玩?其實我想說的是,重點根本不是玩具跟書的多寡,而是買了之後到底有沒有真的玩真的看?
你用哪隻眼看待孩子?自己的眼還是他的眼?
今晚在臉書社團看到一則發文,內容大概是懷疑自己的小孩擁有「高敏感」特質並認為孩子太過「玻璃心」,於是舉例子詢問諸位媽媽們協助判斷。例1: 媽媽幫孩子準備了一些零食拿到幼兒園分送給同學們,結果老師忘記拿出來分送,於是孩子回家感到委屈難過而哭泣。
先別急著把孩子推出去看世界
剛剛看到一則臉書社團的貼文,內容是一位媽媽表示看三歲小孩過得太爽,想詢問哪裡有志工服務可以帶孩子參加?結果大家一面倒的回應是三歲小孩年紀尚小,同理心根本還沒有發展出來,帶去當志工根本是添亂的。父母跟小孩的關係其實是很微妙的,有些父母會因為看到小孩每天都在玩耍不事生產就產生了厭惡感...
我雖然是第一次當爸爸,但我也曾是個孩子∣關於愛的存款
前情提要一下,可參閱<孩子!我們一起努力讓你和我有更多的愛的存款!好嗎?>順便再衝一波閱覽數啊!就在我與孩子愉快的過了一個週末之後,學務主任也在星期日晚間回傳了一個簡訊,內容大約是說,既然家長們也再次詢問過孩子了,而孩子也再次表明沒拿同學的東西之下,那以無罪推論的原則及教育的原則...
做手工
喬寶寶由一歲半開始,喬老師就和她一起做手工了。特別在疫情停課期間,喬老師每星期會帶喬寶寶到朋友家,和其他小朋友一齊做手工。做手工看似只是做手工,但對小朋友而言,做手工可以: 1)提升專注力:每次做手工都需要30-45分鐘,是訓練專注力的好方法 喬寶寶用麻繩、廁紙筒和顏色製成的手…
打招呼強迫症
前天深夜收到一位朋友的訊息,用很無助的語氣詢問是否可以請教我關於長輩強迫2歲多的孩子打招呼是否不適切?事情是這樣的,這位朋友跟公婆同住,長輩要求孩子只要看到家裡所有成員都要一一唱名並打招呼,例如從房間到客廳要打招呼、出門要說掰掰(甚至還要抬頭跟站在陽台上的阿嬤說掰掰)、睡前要特別...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如何培養孩子的「幸福思維」?】
本港以至全球自2019年起出現巨變,不論是持續多年的氣候變化,或是環球經濟及公共衛生危機,均加劇世界的改變,甚至超出人類可以想像的地步。在這些背景下,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相信讓孩子成為幸福的下一代,實有其時代意義。於是特地為小一學生舉辦了一個專門培養「幸福思維」的親子活動,名為〈幸福存在「家」.幸福存在「加」〉。